天天看點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你想過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怎樣嗎?坦克對波、飛機轟炸、滿地硝煙、随處是尖叫和逃竄的人群?都不是,現代真正的戰争隻會來得更加悄無聲息——或許由一顆遠端的飛彈開啟,甚至最壞的時候,你得做好核打擊的心理準備。

早在上世紀的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的軍備競賽就儲備了足夠“毀滅人類文明”的核武器,現在更是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起了自己的核武庫和反導系統,核戰爆發的時候,全城的喇叭都會播放着“這不是演習!重複一遍,這不是演習!”

震耳欲聾的防空警報中,你知道我們應該躲到哪裡嗎?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有的人可能對這樣的假設嗤之以鼻,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來臨,但是要知道,國家早在1996年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法律中提到了許多防空建設義務,至今也仍在沿用,正是在為有朝一日可能到來的空中來襲做好準備。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程、民防工程,廣義上是指在戰争中能有效地掩蔽人員和物資的設施。官方早認識到當戰争真的來臨,僅靠軍隊和兵器的防護是不夠的,民防民防,為民而防,自然要落實到基層群衆身邊。人民防空工程正是當戰争來臨時,用于保護老百姓的第一道防線。

現在是和平年代,也許人們會忽視它,但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很近的地方,比如地鐵——它最初的原型就是戰備工程。

以北京為例,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鐵1号線通車,當時作為民防工程的它很長時間都沒有對公衆開放,需要憑借介紹信才能參觀和乘坐,10年後,1号線才逐漸開放營運。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到了1992年,我國的地鐵建設方針出現了“以交通為主,兼顧民防”的轉變,其中民防做得最突出的,除了1号線要數在2012年12月通車的6号線一期、8号線二期南段、9号線北段、10号線二期。

走近地鐵隧道内,随着指令下達,鋼制的“隔斷防護門”自動移動、閉合,當兩頭的門關上,通風裝置開啟,内部就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安全避難所。這道高約4.5米的門能有效隔離核輻射、沖擊波等,可供遇難者在内部存活一段時間,安全等待國家救援。與此同時,平時載人的地鐵也可以用于重要物資運輸,維持内部被困人員的生命線。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地鐵民防建在地下,溢水了怎麼辦呢?隧道也有防淹門和其他防水的設定,在收容被困人員的地鐵站出入口、風井排水處也就地設定了集水坑,可以通過水泵的提升直接排出室外。排水管道上設定有人防閘閥,防止戰時的排水接入防護區内,給人員帶來生命危險。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地鐵站的變電站還設定有兩個以上的獨立電源,以防斷電之後,基礎設施無法使用。靠近地鐵綜合控制室的地方,還設定有一間人防集中信号顯示室,這裡的作用相當于地鐵人防系統的“大腦”,用于戰時確定出入口、通道、密閉門的開關随時到位,通風随時順暢,排水随時安全。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而為了不給平時坐地鐵的人們帶來恐慌,也是為了保護這些設施的壽命,地鐵站還會采取裝修僞裝措施,将它們變得美觀、不起眼,對于這些和平年代用不到的措施,平時也會不定期維護,以確定戰争真正來臨的時候,裝置不會因為老化變得無法使用,可以說是考慮到了極緻。

當然,各地的發展情況不同,政治、戰略意義也有所不同,是以所設的地下民防工程的标準也有差異,但這樣的工程由于國家硬性要求,仍然在各城市都存在。

而且,不僅僅是地鐵站,很多地下停車場、商場、美食城也有類似的設計,試想一下,平時繁華又有生活氣息的“地下城”,會變成戰時堅固又肅穆的“地下堡壘”,是不是有點身臨其境的感覺了?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北京市西城區某放空工程的兩次“轉型”

核彈是有很強輻射的,有的人可能會質疑,對于核攻擊如果隻是躲在地下就有用,那麼世界上那幾次知名的核災難,為什麼長久以來還在給群眾帶來影響?

其實,核危害正是和時間挂鈎的,如果我們在事發當時的防護做得好,是可以很大程度減少損傷的。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先來明确一下核損害的四個主要因素: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沾染。

光輻射也叫熱輻射,是最直接作用于人體的損傷,會讓人出現閃光盲,視覺功能紊亂的症狀,嚴重者直接失明;而光熱中含有的高能量也可能點燃建築物、服裝,造成人體燒傷。

但要防住它也是很簡單的,任何不透明物體都可以做到,尤其是透射系數很低的金屬、建築物,能夠完美遮蔽視野和身體,防止光輻射,隻要爆炸的時候躲得足夠迅速,就可以基本預防光輻射。

其次是沖擊波,沖擊波的速度不足光速,而且還會随着能量的擴散逐漸減慢,直到消失,相對于光輻射來說更好躲一些。建築物能對沖擊波有抵禦屏蔽的作用,這點就不必多說了。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緊接着是早期核輻射,我們平時也經常聽說了,很多東西都對核輻射有削弱作用,效果最好的是鋼、鐵、鋁、鉛等金屬,對γ射線的半吸收厚度能達到0.6~3.2厘米,混凝土居于它們之後,也能達到7.3~12厘米。這一切都能說明,在爆炸時及時躲到建築地下,就可以有效預防早期核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最後是放射性沾染,也叫放射性落下灰,是指核彈爆炸後從天而降的放射性塵埃,落灰首先會落在地面,并且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這意味着人員的停留時間越長,所受到的輻射越多。而在地下能減緩這個時間,以防最開始就被放射性落灰沾染,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確定基本安全之後,盡快遠離爆炸中心,越遠越好!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核武器損傷及其防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

以美軍常備核武庫中常見的彈頭w88核彈頭為例,約50萬噸tnt當量,以mk-5攜帶10枚核彈頭為例,以單一城市的覆寫目标來計算,彈頭以1枚/10平方千米為例,我們可以基本認為,我們在一般的人防工程中,是安全的。

當然,還有一種喪心病狂的核彈叫鑽地核彈,和一般核彈反其道而行之,專從地底下發起“奇襲”。如果真的遇上這種,也隻能聽天由命了。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為人道主義而設立的《日内瓦公約》中,有過預設民用設施被攻擊的條款,假如有國家違背了該條款,那麼它們也不再受公約的保護,會反過來成為衆矢之的。戰俘被虐殺,化學攻擊、生物攻擊、核攻擊也接踵而至……這一切值得嗎?

愛因斯坦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将要使用的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将會用木棍和石頭開戰。”

沒有人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也沒有人希望核武器毀了人類所有文明,正因如此,我國才不得不對戰争做好充分的準備。

國家和軍隊會從戰争保護我們,我們也必須學會從戰争中保護自己,以在國家需要發展的時候站出來,自豪地為她出一份力,如果你有心,清務必多留意一下這些地下工程,說不定就找到那些沉默的“守護神”了呢?

現代地下“長城”:地鐵能防原子彈?你所不了解的國家民防工程民防是什麼?存在于哪裡?面對核攻擊,我們躲在地下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