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衡陽耒陽知縣徐玑,告老還鄉後,為何村民不允許其建造房屋?

作者:微拍号

衡陽耒陽知縣徐玑,告老還鄉後,為何村民不允許其建造房屋?本文通過鄱陽凰崗徐姓宗長徐啓倫提供的《凰崗徐氏家譜》整理成文,希望能填補湖南耒陽、嵩縣以及徐姓97代祖布卿支族的一些曆史空白,完善好當地的文化建設,以助于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如果您是衡陽耒陽人、河南嵩縣、徐姓族人,感謝您仔細閱讀本文。

徐玑,康熙1697年9月生于鄱陽縣凰崗鎮,字愚谷,号陶村公。雍正1729年由邑禀生(注:食俸的秀才)中舉,雍正庚戌年(1730年)進士(三甲進士),擔任湖南耒陽縣知縣,後複補河南嵩縣知縣,乾隆丙寅年(1746年)49歲時徐玑患眼疾,于是辭官回鄉,可是回鄉後族人不允許其建造房屋,這是為什麼呢?

衡陽耒陽知縣徐玑,告老還鄉後,為何村民不允許其建造房屋?
衡陽耒陽知縣徐玑,告老還鄉後,為何村民不允許其建造房屋?
衡陽耒陽知縣徐玑,告老還鄉後,為何村民不允許其建造房屋?
衡陽耒陽知縣徐玑,告老還鄉後,為何村民不允許其建造房屋?

據說是當時的徐姓族人認為,徐玑在任的時候沒有提攜家鄉人,也沒有給家鄉人開口們,剛正不阿,一點都不圓滑。于是徐玑在凰崗附近的金盤嶺鎮物色了宅基地,乾隆辛末年(1751年)房子落成,54歲的徐玑于是鄉飲大賓,邀請凰崗老家的賢達前去赴宴,酒宴上确定徐玑修建凰崗徐姓家譜,該家譜是皖西南、湖北、湖南等地徐姓的通用家譜,他的事迹載入鄱陽縣志。徐玑殁于乾隆丙寅年(1773年),葬于金盤嶺新義角山操家中石公墓上首,享年75歲(虛歲)。

徐玑辭官後的貢獻——

徐玑主要功績有幾點:凰崗八景的詩句,來自徐玑文賦是凰崗版圖的一個佐證;第二,徐玑,在清代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公正嚴明、克己奉公,屬于清代時期凰崗的代表性人物;第三,家譜中記載,凰崗徐姓家譜,自明初以來,幾經修葺,不過都沒完工,或不全,或編修人員中途病故,徐玑受 将安秋亭遺本、大成譜、菊館本、汲古齋修撰為春風樓譜——春風樓譜裡面有配圖,包含了凰崗遷往湖廣、安徽、福建和本省各布卿支系,也就是我們各地常用的《凰崗徐氏宗譜》。

《凰崗徐氏宗譜》1755年修撰完畢。凰崗修譜的最早記錄,應該是從宋代開始,鄱陽(古稱饒州府)凰崗當地至今有:仁十七公(徐姓三世祖三公世衡支系)字仁輔,在紹興十七年中解元,在浙江老家求取宗譜譜頭的傳說。不過從宋到清代,戰亂頻發,加上政治因素,比如,元代不允許有字輩,宗譜修撰工作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康乾盛世時期,宗譜文化又重新勃發出生機。基于此,徐玑受凰崗徐姓族人推舉,修撰家譜。其實關于究竟是三公世衡仁十七公修的家譜,還是七公季坤子嗣徐玑修建的《凰崗徐氏家譜》我認為,這個需要折中,畢竟都屬于布卿支系,互相肯定,不能為此挑起家族沖突。

衡陽耒陽知縣徐玑,告老還鄉後,為何村民不允許其建造房屋?

附:徐玑 獲得皇榜進士,鄱陽縣志記載

下圖為網上公布的雍正1729年的進士名單

衡陽耒陽知縣徐玑,告老還鄉後,為何村民不允許其建造房屋?

從《凰崗徐氏家譜》中發現,清代徐玑修的凰崗家譜屬于集大成者。争議的重點是,目前我凰崗徐氏不知道徐玑,而且凰崗布卿墓園中沒有徐玑的注解,這樣等于遺漏了凰崗曆史文化中的功臣。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徐姓家譜也來自徐玑之手。根據徐玑所處的年代推測,凰崗徐姓祖墓中的石制禁條來自徐玑,該禁條立于雍正元年(1723年),當時徐玑26歲,已是食俸的秀才。挖掘凰崗文化曆史,能夠光前裕後,催人奮進,在此我感謝我們的宗長——徐啓倫,他是一個較真的人,一個性格古怪的老頭,脾氣是倔了點,不過追求真相,還需要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家譜是我們民族的無形資産——對保護曆史地貌、文化傳承、民風等有保護和促進作用,小編不才,對徐姓家族曆史研究方面是皮毛。

徐啓倫宗長,是鄱陽凰崗人,他們家世代管家譜,修家譜,他将徐玑的相關資訊整理,小編經過他授權同意,将他的一些研究釋出出來,和全體徐姓族人分享。如果你到了衡陽耒陽和嵩縣,可以說,我們鄱陽凰崗徐玑在哪兒當過官,而且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至于湖南等地将徐玑籍貫寫成湖南耒陽。“為此,本人也在聯系度娘,通過家族譜,予以更正和補充徐玑相關資訊,進而将鄱陽凰崗和徐姓文化延續。”

以下是徐啓倫宗長提供的有關徐玑的内容——歡迎知情者補充:

文/徐啟倫傳記陶村公(徐玑)傳

一,簡介

陶村公姓徐名玑字衡友,又字愚谷,号陶村。生于康熙丁醜(1697)年九月初二日酉時,殁于乾隆丙寅(1773)年八月二十五日辰時,葬新義角山操家中石公墓上首。

系始祖若木公位下第一百二十代裔孫,凰崗布卿公位下第二十代孫。娶芝城(饒州)庠生王公彬之女,生子三女三。側室順天府陳氏,贈儒人,無子女。又側室黃氏,贈儒人,生子三女一。長子名迂燕字侪許,次子名迂鳌字子倉,三子名廷點字仿會,四子名廷樵字或山,贈文林郎,五子名廷魚字或水,六子名廷羹諱庚庚,又名豔字幼和,長女适新義國字生程仕炎,次女适浮梁工部主政吳公侄,三女适邑庠生永三字浮邑方,四女适芝城邑庠生占奕熏。

二,徐玑仕途

公自幼聰慧,目覽數行,過目不忘。康熙巳亥縣試冠軍,庚子學使王科首拔入縣學,匕使沈歲補增廣生,學使李歲再奪冠軍,補廪日善生,雍正巳酉年中舉人,雍正庚戌年中進士,首任湖南耒陽早知縣。數載後調任河南嵩縣知縣。

公在任上克已奉公,公正嚴明,深得民心和上級表彰,從不貪贓枉法。親朋人等曾數次赴任上求其提攜或關照。

公隻善言勸慰,善待食宿,贈以盤費,從不詢私枉法。為此,親朋等人謂其少義懷怨不悅。乾隆丙寅年間(備注:1746年),公目疾久冶不愈,告假辭官歸裡,擇地建舍。裡人怨其在任時未曾提攜,雖允劃地建舍,但必須比宗祠矮三尺!公内疚隻得蔔築龍塘建舍而棲。

凰崗徐氏宗譜錄有聖旨,摘錄如下,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考績報循良之最用獎臣勞,推恩朔績累之遺載,揚祖澤爾徐愈乃湖南衡洲府耒陽縣知縣,徐玑之祖父錫光有慶樹德務滋嗣清白之芝聲,澤留世衍芳裘之令,緒祜笃一堂茲以覃恩贈爾為文林郎,署湖南衡洲府耒陽縣知縣,錫之勒命于歲,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勵新,猷有穀贻孫發幽光而丕彰溍德

叩謝皇恩舉辛未年(備注:1751年)鄉飲正賓,載邑誌。

三,統輯宗譜陶村公歸裡後總思虧久族人,應傾畢生餘力為族人創一偉業,為子孫建樹種德。常研海天公訪洪武成化間傳抄稿本,釆錄不全。又究幾庵公秋亭遺本曰,對菊舘稿譜及歿。再校巍峯公康熙辛卯年重修另編汲古齋稿譜俱殘缺不全。

于是召集族中精英,廣納人才,傾已之蓄,主修《凰岡徐氏家譜》,于乾隆二十年(備注:1755年)乙亥暢月至日統輯完善成冊!也就是說,凰崗徐氏家譜從1751年确定統修,到1755年彙編成冊,前後花了4年整。

功昭日月,光裕子孫!

現流傳于世的《凰崗徐氏家譜》乃徐玑(陶村公)統輯的春風樓譜,将延續萬代不止!徐玑(陶村公)實乃統輯《凰崗徐氏家譜》的第一人,偉大功臣也!據現儲存的乾隆二十年的《凰崗徐氏家譜》上陶村公親筆手書的《家譜自叙》中記載,足可證明《凰崗徐氏宗譜》經洪武初宗仁公因故老,傳聞而一纂於絕續,并無修善譜稿成書之實!

成化間公道公曁竹坡公重輯之,授邦孚公未及開雕而歿。嘉靖時遷溍山之裔,曰維桂來輯一篇曰秋亭稿,僅是稿也未成書,但這是始稿。天啟初分遷都昌之裔,曰周佐公,孔徒公亦豐人輯一篇名大成譜,然而皆來稽其分遷以上自出,而凰岡聚處之浟各榘及焉,是吾凰岡本族之譜曆無成書。僅僅是都昌支譜。

可見,海天公訪洪武成化間傳抄之本採錄不全。

爾後幾菴公得秋亭遺本與少文公謀之,取其例而摘其文,并益以各支世系各祖墳墓而列之為圖,彙之成帙,名對菊舘稿,及歿。以授先大人(陶村公之父)乎。差點無存,幸虧此譜稿被陶村公父親儲存。康熙辛卯巍峯公有志重修,取而校閱,另編為汲古齋稿三本世系圖,一本明年出宰營陵,至戊戌歸裡,此在若矣時可擔重任,并涕汨相囑。曆經秋亭稿,大成譜,對菊舘稿,汲古齋稿均末完善成書,但均有基礎之功!春風樓譜包括了外遷湖廣,安徽,福建,本省都昌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子孫全統輯在冊,實乃豐功偉績!足可證明,陶村公徐玑是乾隆年之前唯一統輯《凰崗徐氏宗譜》的始祖!不容抹改!

《凰崗徐氏宗譜》疑雲

凰崗布卿陵園的石刻牆上,寫成是仁十七公首次輯修了《凰崗徐氏宗譜》實乃證據何在?!據譜記載,仁十七公諱敬字仁輔,以詩經中紹興十七年丁卯江浙行省解元,葬祥垣劉壽一門首坤向,妣餘氏葬執禮橋東卯向,子一。

查閱春風樓譜,并未發現仁十七公有過輯修《凰岡徐氏宗譜的隻言片字!本地曾流傳仁十七公考江浙二解元後,到浙江老家求取宗譜,老家隻允其觀,不許拿走。仁十七公剩無人之機,将譜頭抄于長挂内側,攜譜頭而歸。這也僅是傳說,沒有佐證。

更沒有輯修了宗譜之傳說。彼時宗徽宗期間,沒有鉛筆,元珠筆等硬筆,唯有毛筆,莫說在衣襟上寫毛筆字,墨水易潤塗迹不清,談何容易?從若木公到布卿公就有九十七代,所載文字逾千近萬,一件長挂豈能抄下譜頭?!是以,仁十七公偷抄來譜頭傳聞值得考究和置疑。

布卿陵園中石刻牆上記載《宗仁公第二次輯修徐氏宗譜》也存在疑點,仁十七公既然沒有首次統輯,何來宗仁公第二次統輯之論?

春風樓譜中非常醒目地記載《洪武初宗仁公因故老傳聞而纂於絕續之,公道公 曁竹坡公重輯之,以授邦孚公末及開雕而殁。這裡有三個關鍵詞值得注意,一,傳聞,并無亊實依據,二,絕續,沒有續輯。三,未及開雕而殁。

足以證明宗仁公沒有輯修徐氏宗譜,僅僅是傳聞,沒實施。甚至在宗仁公其後的邦孚公也在凰崗徐氏家譜中寫道《宗仁公未及開雕而殁》也!

這就從根本上推翻了《宗仁公第二次輯修凰岡徐氏宗譜》的說法。現儲存完整無損的春風樓徐玑(陶村公)輯修的乾隆二十年乙亥暢月至日竣工的《凰崗徐氏家譜》足以證明統輯《凰崗徐氏家譜》完善成書的唯一始祖唯有徐玑(陶村公)也!其他隻是傳聞或未完善。

是以,布卿陵園石刻牆上有關仁十七公第一次輯修宗譜和宗仁公第二次輯修凰岡徐氏宗譜一事不實。為澄清是非,還原曆史真像,讨回公道,制止訛傳遺害後代兒孫,特作以上認真考實的傳記,以慰祖靈,正告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