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登基道路真是艱難,順應潮流活命為先的元朝妥懽帖睦爾(295)

登基道路真是艱難,順應潮流活命為先的元朝妥懽帖睦爾(295)

妥懽帖睦爾,

一、十歲就被叔叔流放,少年生活終身難忘。妥懽帖睦爾,于公元132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在西北察合台汗國所屬的金山一帶。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孫,元武宗海山的孫子,元明宗和世瓎的長子。公元1329年,叔叔文宗毀約棄義,将和世瓎毒死于王忽察都。公元1330年七月,元文宗将妥懽帖睦爾流放到高麗大青島加以監禁。公元1331年十二月派人從高麗接回了妥懽帖睦爾,轉而流放他到廣西桂林。妥懽帖睦爾在桂林寓居于大圓寺中,受該寺的秋江長老教導,學習了《論語》《孝經》,并每日練習寫字兩張。後來妥懽帖睦爾被召回大都時,還将他學習所用的書冊文具藏入小皮匣中,随時翻看。妥懽帖睦爾性格亦活潑好動,常常掘地為穴,撒尿其中,然後活成泥,做成各種玩具。又喜歡養“八角禽”,有時鳥飛到池塘中的枯樹枝上,妥懽帖睦爾竟顧不得脫靴,下水捕捉,秋江長老多次加以制止。他還經常做孩子王,帶領二三十個小孩做紙旗杆,插在城上。秋江長老還注意培養妥懽帖睦爾的言行舉止,教導他:“太子乃國家金枝玉葉,不比凡民,見大官人來,切不可妄發言,亦不可不自重。”于是每當有官吏來寺裡巡查時,妥懽帖睦爾就正襟危坐,官吏一旦離開,就嬉戲如初,是以是“一時勉強,素非涵養有之”。妥懽帖睦爾即位後,為報答秋江長老的恩德,不僅大加賞賜,還将大圓寺改為萬壽殿。

登基道路真是艱難,順應潮流活命為先的元朝妥懽帖睦爾(295)

妥懽帖睦爾

二、叔留遺言欲還帝位,一波三折登基稱帝。登基為帝 元文宗驅逐妥懽帖睦爾以後,便于公元1330年十二月立自己的兒子阿剌忒納答剌為皇太子,可是一個月後太子就死了。這對信仰藏傳佛教、相信因果報應的的元文宗夫婦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盡管他們還有兒子燕帖古思,但文宗在公元1332年八月駕崩時遺言:“理應将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這樣我去世後也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當時,把持朝政的權臣太平王燕帖木兒沒有立年長的妥懽帖睦爾,而是立了就在大都的明宗幼子懿璘質班(妥懽帖睦爾異母弟)繼位,不料當年十一月,元甯宗就駕崩了。燕帖木兒欲立燕帖古思繼位,但元文宗皇後蔔答失裡堅持立妥懽帖睦爾。于是派遣中書左丞闊裡吉思前去桂林接妥懽帖睦爾回京。到大都後也沒有立他為帝,元朝皇位空缺了半年之久。 在這半年間,蔔答失裡臨朝稱制,燕帖木兒的弄權也登峰造極。公元1333年五月,燕帖木兒因縱欲過度而亡,蔔答失裡在内定自己的兒子燕帖古思為妥懽帖睦爾繼承人以後,決定正式奉妥懽帖睦爾為帝。

三、積重難返無力回天,順應潮流活命為先。妥歡帖睦爾十三歲稱帝,在位三十多年,根據他的政府運作,還是很有執政經驗的,利用統治階級内部沖突,權臣互相傾軋,加強統治。 曆史學家邱樹森評論說:“妥歡帖睦爾登上皇帝寶座,從他自己掌權開始,近30年政治生涯中,似乎判若兩人:第一個妥歡帖睦爾是與脫脫組合在一起的,給曆史上留下了一度是有生氣的、立志革除弊政的、有作為的年輕皇帝的形象,另一個妥歡帖睦爾是與哈麻、搠思監組合在一起的,這是一個荒淫無度、昏庸無能、制造内亂的昏君。”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下令大舉進攻元朝都城大都,元惠宗倉皇出逃,一直向北撤,不進行抵抗,創造了中國曆史上前朝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迹。明朝史官認為他順應天意,故在明朝史書中都以元順帝稱呼元惠宗,公元1370年病逝于應昌,享年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