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上品“酒聖”下品“酒賊”都是誰?

作者:中華悅酒悅香經典

中國曆史上脍炙人口的酒人酒事紛繁複雜,何謂酒人呢?

《史記》“荊轲雖遊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沈深好書”首次提及“酒人”,即好喝酒的人,好喝而成習慣,常喝而成癖好,以酒為樂,無酒不成其人,言其人必言酒。可見,“酒人”乃是曆史上那些愛酒、嗜酒之人的統稱。然中華曆史上嗜酒者衆,曆代酒人五花八門,實難簡單品評。故而按照酒德、飲行、風藻評鑒原則,大緻分為三等九品。上等“雅”“清”,即嗜酒為雅事,飲而神志清明。中等“俗”“濁”,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氣質平泛庸濁。下等“惡”“污”,即酗酒無行、傷風敗德,沉溺于惡穢。

縱觀中華數千年的酒文化史,以這一标準來品評歸類,曆史上的酒人名目大緻如下:

上上品

這一品級可稱之為“酒聖”。他們憑借酒力返本還真,充分實作了自我,成就偉大的事業;他們飲酒而不迷性,醉酒而不違德,相反更見情操之偉岸、品格之清隽。便如為中華民族留下了珠光璀璨的偉大詩作的詩仙李白,亦如被稱為“古今隐逸詩人之宗”的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

古代上品“酒聖”下品“酒賊”都是誰?

詩仙李白

上中品

曆史文獻中“酒仙”“酒逸”之輩。他們雖飲多而不失禮度,不迷本性,為潇灑倜傥的酒人。他們飲酒時儀态優雅,自帶風骨而清逸脫俗,不拘俗禮。其中,以白居易為最典型代表。白居易曾自号“醉吟先生”,他苦吟創作、躬勤政事,而另一面人生則是酒娛平生、歌吟潇灑,其畢生詩作大半飄逸酒香。此類酒人還有杜甫《飲中八仙歌》所講如賀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

上下品

孔子雲“唯酒無量,不及亂”,這當是史書中的“酒賢”“酒董”之輩。喜飲有節,雖偶至醉亦不越度,談吐舉止中節合規,猶然儒雅紳士、謙謙君子風度。陶侃堪稱中國曆史上理智酒人的代表,其他如公安袁中郎輩雖“不勝杯杓而長夜興勃勃者”,亦近此類。

中上品

文獻中有一種人叫做“酒癡”,沉湎于酒而迷失性靈,沉淪自戕,達到癡迷的地步。東漢末年的著名文人蔡邕即數此輩,晉人張翰亦是“酒癡”中的代表,唐人王績“以嗜酒不任事”亦屬此列。

古代上品“酒聖”下品“酒賊”都是誰?

晉人張翰

中中品

此為“酒颠”“酒狂”屬,“竹林七賢”阮籍、劉伶堪為代表。阮籍字嗣宗,渴酒至斯“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晉書·列傳》亦言其“嗜酒荒放,露頭散發,裸袒箕踞”。劉伶亦是“惟酒是務,焉知其餘”。更有唐進士鄭愚、劉參、郭保衡、王沖、張道隐,每春選妓三、五人,乘犢小車,裸袒園中叫笑自若,自诩“颠飲”為樂。

中下品

“酒荒”之輩。此類人沉湎于酒、荒廢正業,且偶有使氣悖德之行。例如東方朔,其曾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性格诙諧,言辭靈活,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一生著述甚豐。然其“嘗醉入殿中,小遺殿上。劾不敬,有诏免為庶人”。晉建武将軍王忱、晉人胡毋輔之、謝鲲、光孟祖等皆屬此類。

下上品

“酒徒”之輩。凡飲必過,沉淪酒事,少有善舉,屬酒人下流。此類“酒徒”首推阮籍之侄、同為“竹林七賢”的阮鹹“耽酒浮虛”,因與豬共飲而在曆史上留下“豕飲”的典故。

古代上品“酒聖”下品“酒賊”都是誰?

竹林七賢 阮鹹

下中品

此為史書上所言“酒瘋”“酒頭”“酒魔頭”“酒糟頭”之輩,亦可統稱為“酒鬼”。他們嗜酒如命、飲酒亡命,酒後發狂、醉酒糊塗。“酒鬼”一詞本就是人們鄙稱貪酒無度,不僅全無酒德,甚至有虧人行的一類下流酒人的用語。酗酒無度而緻國破身亡的周幽王就是其中之典型。在曆史上留下“灌夫罵座”醜聞的灌夫亦屬此列。

下下品

酒人最末之流,号“酒賊”,最下之品。此類人人品低下,不僅自身因酒喪德無行,甚至因酒敗事,大則誤國,小則累及公事、私事。且此類人多以不光明、不正當的手段搜刮民脂民膏,其行如竊,故名其為“賊”。然而,曆史上此類酒賊多居高位,夏王桀、商纣王、前秦厲王苻生、隋炀帝楊廣等不勝枚舉,酗酒嗜殺、殘暴至極。

如今,古時劃分的三等九品中,上等酒人已經極難尋覓,但飲酒不酗酒,潔身自好,還是可以做到的。而一瓶好酒,也實在不該豪飲而不知其味,慢慢品飲,方能嘗其珍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