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酒人酒事纷繁复杂,何谓酒人呢?
《史记》“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首次提及“酒人”,即好喝酒的人,好喝而成习惯,常喝而成癖好,以酒为乐,无酒不成其人,言其人必言酒。可见,“酒人”乃是历史上那些爱酒、嗜酒之人的统称。然中华历史上嗜酒者众,历代酒人五花八门,实难简单品评。故而按照酒德、饮行、风藻评鉴原则,大致分为三等九品。上等“雅”“清”,即嗜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中等“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质平泛庸浊。下等“恶”“污”,即酗酒无行、伤风败德,沉溺于恶秽。
纵观中华数千年的酒文化史,以这一标准来品评归类,历史上的酒人名目大致如下:
上上品
这一品级可称之为“酒圣”。他们凭借酒力返本还真,充分实现了自我,成就伟大的事业;他们饮酒而不迷性,醉酒而不违德,相反更见情操之伟岸、品格之清隽。便如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珠光璀璨的伟大诗作的诗仙李白,亦如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诗仙李白
上中品
历史文献中“酒仙”“酒逸”之辈。他们虽饮多而不失礼度,不迷本性,为潇洒倜傥的酒人。他们饮酒时仪态优雅,自带风骨而清逸脱俗,不拘俗礼。其中,以白居易为最典型代表。白居易曾自号“醉吟先生”,他苦吟创作、躬勤政事,而另一面人生则是酒娱平生、歌吟潇洒,其毕生诗作大半飘逸酒香。此类酒人还有杜甫《饮中八仙歌》所讲如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上下品
孔子云“唯酒无量,不及乱”,这当是史书中的“酒贤”“酒董”之辈。喜饮有节,虽偶至醉亦不越度,谈吐举止中节合规,犹然儒雅绅士、谦谦君子风度。陶侃堪称中国历史上理智酒人的代表,其他如公安袁中郎辈虽“不胜杯杓而长夜兴勃勃者”,亦近此类。
中上品
文献中有一种人叫做“酒痴”,沉湎于酒而迷失性灵,沉沦自戕,达到痴迷的地步。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蔡邕即数此辈,晋人张翰亦是“酒痴”中的代表,唐人王绩“以嗜酒不任事”亦属此列。
晋人张翰
中中品
此为“酒颠”“酒狂”属,“竹林七贤”阮籍、刘伶堪为代表。阮籍字嗣宗,渴酒至斯“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晋书·列传》亦言其“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刘伶亦是“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更有唐进士郑愚、刘参、郭保衡、王冲、张道隐,每春选妓三、五人,乘犊小车,裸袒园中叫笑自若,自诩“颠饮”为乐。
中下品
“酒荒”之辈。此类人沉湎于酒、荒废正业,且偶有使气悖德之行。例如东方朔,其曾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一生著述甚丰。然其“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劾不敬,有诏免为庶人”。晋建武将军王忱、晋人胡毋辅之、谢鲲、光孟祖等皆属此类。
下上品
“酒徒”之辈。凡饮必过,沉沦酒事,少有善举,属酒人下流。此类“酒徒”首推阮籍之侄、同为“竹林七贤”的阮咸“耽酒浮虚”,因与猪共饮而在历史上留下“豕饮”的典故。
竹林七贤 阮咸
下中品
此为史书上所言“酒疯”“酒头”“酒魔头”“酒糟头”之辈,亦可统称为“酒鬼”。他们嗜酒如命、饮酒亡命,酒后发狂、醉酒糊涂。“酒鬼”一词本就是人们鄙称贪酒无度,不仅全无酒德,甚至有亏人行的一类下流酒人的用语。酗酒无度而致国破身亡的周幽王就是其中之典型。在历史上留下“灌夫骂座”丑闻的灌夫亦属此列。
下下品
酒人最末之流,号“酒贼”,最下之品。此类人人品低下,不仅自身因酒丧德无行,甚至因酒败事,大则误国,小则累及公事、私事。且此类人多以不光明、不正当的手段搜刮民脂民膏,其行如窃,故名其为“贼”。然而,历史上此类酒贼多居高位,夏王桀、商纣王、前秦厉王苻生、隋炀帝杨广等不胜枚举,酗酒嗜杀、残暴至极。
如今,古时划分的三等九品中,上等酒人已经极难寻觅,但饮酒不酗酒,洁身自好,还是可以做到的。而一瓶好酒,也实在不该豪饮而不知其味,慢慢品饮,方能尝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