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昔開元全盛日,邑猶藏萬家室,驚破霓裳羽衣舞,漁陽鼙鼓動地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在全盛時期的唐朝瞬間跌入谷底。
這場叛亂,本質上是一場内部叛亂,年輕時光榮偉大正确的唐玄宗,晚年開始腐化堕落,最終一場叛亂,徹底警醒了這個做着大夢的老年人,老淚縱橫間也隻能是倉皇出逃。
年輕的時候有多英明,逃亡時刻的唐玄宗就有多落魄,而且他的金吾衛已經不聽他的指令了,作為皇帝身邊的親兵,這支最後可以依靠的力量,在馬嵬驿發生了嘩變,逼死了他最心愛的女人,楊玉環。
士兵們在殺死了楊玉環和楊國忠之後,終于清醒過來,開始接受他們的皇帝,跟着他往四川走,但隊伍裡有個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這個人就是當時的太子李亨。
李唐王室,在危急時刻,總算是血脈之力有所覺醒,李亨認為不能全部去四川,那明擺着是準備做個偏安政權,去了可能再也出不來了。
于是太子決定北上,收集唐朝還健在的勢力,準備給叛軍以迎頭痛擊,就這樣太子李亨和李隆基分道揚镳,當時的李隆基怎麼也沒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以皇帝的身份跟兒子面談。
李隆基任命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墨迹還沒幹透,就傳來了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的消息,這可是比安祿山造反更為震撼的事情。
安祿山反了,他還是皇帝,但兒子李亨的繼位,讓李隆基徹底失去了一切,自古活着的太上皇都沒什麼好下場,但迫于形勢,李隆基這隻能是承認了李亨皇位的合法性。
李亨為什麼要在危急時刻,篡奪父親的皇位呢,根本原因在于,這是打擊叛軍的必要,當時的唐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如果李亨不登基,他将失去号召天下的能力,這樣非常不利于團結唐朝剩下的勢力。
更為重要的是,那些跟着李亨的人,都是九死一生,他們也想要個榮華富貴,也想名正言順地成為新君主的左膀右臂。
一方面是因為形勢需要,一方面更是因為屬下急不可待的眼神,推着你往皇位上走,不做都不行,弟兄們可是不答應的。
李亨這一登基,間接的差點害死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白,因為他當時正在另外一個王爺府裡面做幕僚。
如果李隆基還是皇帝,那麼永王就是帶兵勤王,但可惜的是李亨做了皇帝,永王再有找兵馬買 的舉動,可就是亂臣賊子了。
永王最後兵敗,李白也弄的是世人皆欲殺,事實證明,李亨沒去四川是對的,真的去了四川,等待他們的i很可能就是消磨鬥志的。
唐朝最終挺了過來,這裡面李亨功不可沒,但可惜的是,李亨的才能,也就是保住自己的這一片江山而已,想要開疆拓土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