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平之戰:一場關乎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命運的戰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劉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楊威,趙匡胤戰場立功尾聲

作者:讀史問路

公元950年十一月,後漢侍中郭威被迫發動兵變,攻占開封城,逼死了後漢隐帝。此時的郭威雖然成功入駐開封,但他認為篡權的時機并未成熟,于是向李太後提議迎立劉赟(劉知遠養子,劉崇長子)為帝。

河東節度使劉崇在後漢隐帝遇害後,本想率軍南下征讨郭威,但此刻得知郭威迎立劉赟為帝,便按兵不動。然而劉崇的太上皇美夢沒做多久就破滅了。當年十二月,郭威在澶州“黃袍加身”後,于正月中篡漢建周,并殺死了劉赟。

劉崇得知郭威篡位、兒子遇害,對先前沒有出兵之舉大為悔恨。但事已至此,與郭威有殺子之仇的劉崇當然不會歸順後周,于是在太原自立為帝,建立北漢政權。劉崇自知北漢國力弱小,是以聯合遼朝以抗衡後周。

高平之戰:一場關乎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命運的戰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劉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楊威,趙匡胤戰場立功尾聲

951年底~955年初天下局勢簡圖

劉崇在建國後,随即聯合契丹兵馬南下攻打後周,但很快被後周軍擊敗,是以數年内不再大舉南下,而改為小股軍隊騷擾。當然,頗有野心的劉崇并沒有放棄入主中原的想法,他隻是在等待一個時機。

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病逝,周世宗柴榮登基。周世宗一上位就面臨着嚴峻局勢,對内因其年輕、資曆淺薄,且以先帝養子身份繼位,實難厭伏人心;對外則是四面受敵,北有北漢、遼朝虎視眈眈,南有後蜀、南唐等越界生事,西北則是吐蕃、黨項等部族騷擾邊界。

高平之戰:一場關乎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命運的戰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劉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楊威,趙匡胤戰場立功尾聲

周世宗畫像

是以,當劉崇得知周太祖病死的消息後,十分開心。他認為周世宗不過一毛頭小子,定不是自己的對手,于是當即向遼朝請求聯兵南下,準備一舉推翻後周政權,以報殺子之仇,順便當一回中原的皇帝。

954年二月,劉崇親率三萬大軍,以白從晖為行軍都部署,張元徽為前鋒都指揮使,南出太原,經由團柏殺向潞州(古稱上黨)。遼朝方面則派武定節度使楊衮率領騎兵萬餘人,前來會同劉崇南下。

遼漢聯軍南下後,駐紮在周漢邊境的梁侯驿,伺機而動。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決定給劉崇來個下馬威,于是派出部将穆令均率步騎兩千前去迎戰,自己則率主力屯駐在太平驿接應穆令均。

兩軍前鋒在太平驿以北相遇激戰,張元徽佯裝戰敗逃跑,穆令均大意地以為北漢軍不過如此,就緊追不舍,結果遭遇北漢伏兵襲擊,自個的命丢了不說,還坑了跟随自己的将士。李筠得知前鋒戰敗,急忙撤回潞州,一面固守城池,一面向朝廷求援。

高平之戰:一場關乎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命運的戰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劉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楊威,趙匡胤戰場立功尾聲

北漢、遼朝聯軍南下攻打潞州簡圖

前線戰報傳來,周世宗十分擔憂,他決定親率大軍,北上和劉崇過兩招。但太師馮道等大臣都認為周世宗新上位,朝中局勢不穩,不宜離開京城。但周世宗認為劉崇欺負他年輕不懂事,必定想不到他會親征,如此正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資治通鑒》——帝曰:“崇幸我大喪,輕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來,朕不可不往。”

雖然馮道等人極力反對周世宗親征并夾有看不起周世宗的意思,但周世宗執意要親征并怒斥馮道是老頑固。馮道雖然是官場老油條,但他并不知道周世宗為何如此。

周世宗是以先帝養子身份繼位且缺乏獨立帶兵的經驗,并不太令人信服,是以急需建立大功業以樹立威望,而此次反擊北漢、遼朝入侵,正是一個證明自己的大好機會。

三月三日,為應對遼漢聯軍進逼潞州的态勢,周世宗令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甯節度使郭崇率軍從固鎮迂回到敵軍背後加以牽制,又令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率軍出晉州牽制敵軍,同時還令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等人先行率兵進發澤州以增援潞州。

高平之戰:一場關乎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命運的戰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劉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楊威,趙匡胤戰場立功尾聲

周世宗調兵部署簡圖

三月十一日,周世宗率主力離開京城,而後于十八日達到澤州。此時,劉崇見潞州城池堅固,一時難以攻克,且又不知周世宗親征,便率主力南下,當晚紮營于高平以南地區。次日,周世宗派出先鋒部隊,與北漢軍打了個遭遇戰并擊敗之。

高平之戰:一場關乎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命運的戰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劉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楊威,趙匡胤戰場立功尾聲

周世宗親征路線簡圖

周世宗擔心敵軍就此撤退,于是率軍急追,在巴公原與敵軍主力相遇。既然雙方主力碰面了,也就沒必要玩“捉迷藏”的遊戲了,于是雙方在巴公原展開列陣。

劉崇讓張元徽率軍列于東側,楊衮率本部兵馬列于西側,自己則率中軍列陣中央。此時,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的後軍還未到達,不少後周将士看到敵軍士氣旺盛,都心生膽怯,感覺這場仗勝率不穩啊。

這仗都還沒打,己方将士就慫了,這還得了。于是周世宗鼓舞士氣,并令白重贊、李重進率軍列于西側,樊愛能、何徽率軍列于東側,史彥超、向訓率主力列陣中央,張永德率禁軍護衛自己臨陣督戰。

大戰在即,劉崇看到後周兵馬比己方少很多,不禁對招來契丹兵馬助戰感到後悔,于是神氣地向衆将宣稱:“我隻用漢軍就可以破敵,哪需要契丹兵馬!今天我不僅要擊敗周軍,還要讓契丹對我心服。”

劉崇打仗的本事是有的,吹牛的本事也不小。遼将楊衮策馬到陣前觀察,發現後周軍陣容整肅,便提醒劉崇:“對面也不是吃素的,咱不能大意。”劉崇卻很膨脹地說:“勝局已定,時不可失,楊公切在一旁看我破敵。”楊衮對劉崇所言十分不爽,便默然退回軍中。

高平之戰:一場關乎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命運的戰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劉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楊威,趙匡胤戰場立功尾聲

兩軍戰于巴公原

大戰開始,劉崇令張元徽先行攻擊後周軍的東側。兩軍很快短兵相接,可沒打多久,後周這邊的大将樊愛能和何徽就領着騎兵先逃了,結果導緻東側的後周軍全線潰敗。東側軍的迅速潰敗,造成後周全軍陣腳動搖。

眼見形勢危急,周世宗急率侍衛軍上前,冒着箭雨督軍反擊。此時,宿衛将趙匡胤也向大将張永德請戰。

《資治通鑒》——太祖皇帝時為宿衛将,謂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屬何得不緻死!”又謂張永德曰:“賊氣驕,力戰可破也!公麾下多能左射者,請引兵乘高西出為左翼,我引兵為右翼以擊之。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張永德聽後,立即将麾下兵馬一分為二,與趙匡胤各率兩千精兵,逆風而上。由于趙匡胤身先士卒,不懼生死,手下士兵也受其情緒感染,個個奮勇殺敵。這種拼命的勇氣漸漸擴散到全軍,後周軍開始反擊。

高平之戰:一場關乎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命運的戰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劉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楊威,趙匡胤戰場立功尾聲

趙匡胤劇照

原本想乘勝追擊的北漢軍也是一臉蒙蔽,想不到後周軍竟還發起反擊,結果被後周軍逮到破綻,瞬間就被逆轉了局勢。有北漢猛将之稱的張元徽不小心死在了亂軍之中,緻使北漢軍士氣大跌,後周軍乘勢發起更猛烈的攻擊。

在陣前指揮的劉崇看到己方大敗,驚愕之餘趕緊鳴金收兵。在旁邊吃瓜看戲的楊衮則對後周軍心生畏懼,而且怨恨劉崇的自大,是以也就不顧狼狽的劉崇,自個率領遼軍先走一步了。

後周軍雖然反敗為勝,但劉崇在收攏潰兵後仍有萬餘大軍,是以兩軍保持對峙狀态。不久後,劉詞率領後軍到達,後周軍隊士氣大漲,于是周世宗令大軍全面出擊。驚魂未定的北漢軍遭此猛擊,頓時潰不成軍,劉崇率領百餘騎自高平西北逃回太原,後周軍至此大獲全勝。

高平之戰,後周軍雖然大勝,但周世宗也由此認識到後周軍的緻命弱點。那就是唐末五代以來,驕兵悍将對上級服從力度不夠,經常胡來,想幹啥就幹啥。是以,周世宗在張永德的建議下,将包括樊愛能在内的70餘名軍官全部依法斬首。

從此,不思奮勇殺敵的将士無不畏懼,都不敢再瞎搞,後周軍隊的軍紀得到初步整治。當然,最為關鍵的是經過這一戰,北漢軍的實力大損,短期内不敢再大舉南下,使後周的北部邊境得到安穩。而周世宗也是以在軍中樹立了權威,有效地震懾了國中心懷不軌之徒,大大鞏固了其皇位。

如果周世宗此戰不能勝,那說不定新生的後周王朝很快就會夭折,周世宗也就可能被手下人推下皇位,後果不堪設想。是以高平之戰對周世宗來說确實是一場關乎其命運的戰争。

同時,因高平之戰而改變命運的還有宿衛将趙匡胤。周世宗在戰後對有功将士進行封賞時,張永德在周世宗面前極力稱贊趙匡胤的戰功“冠絕将校”,于是周世宗就越級提拔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趙匡胤由此成為禁軍進階将領,确立了其在後周軍中的地位,為其後來“黃袍加身”奠定了基礎。

一場戰争,竟然改變了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代雄主的命運,當真是讓人感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