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平之战:一场关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命运的战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刘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杨威,赵匡胤战场立功尾声

作者:读史问路

公元950年十一月,后汉侍中郭威被迫发动兵变,攻占开封城,逼死了后汉隐帝。此时的郭威虽然成功入驻开封,但他认为篡权的时机并未成熟,于是向李太后提议迎立刘赟(刘知远养子,刘崇长子)为帝。

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后汉隐帝遇害后,本想率军南下征讨郭威,但此刻得知郭威迎立刘赟为帝,便按兵不动。然而刘崇的太上皇美梦没做多久就破灭了。当年十二月,郭威在澶州“黄袍加身”后,于正月中篡汉建周,并杀死了刘赟。

刘崇得知郭威篡位、儿子遇害,对先前没有出兵之举大为悔恨。但事已至此,与郭威有杀子之仇的刘崇当然不会归顺后周,于是在太原自立为帝,建立北汉政权。刘崇自知北汉国力弱小,所以联合辽朝以抗衡后周。

高平之战:一场关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命运的战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刘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杨威,赵匡胤战场立功尾声

951年底~955年初天下局势简图

刘崇在建国后,随即联合契丹兵马南下攻打后周,但很快被后周军击败,因此数年内不再大举南下,而改为小股军队骚扰。当然,颇有野心的刘崇并没有放弃入主中原的想法,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病逝,周世宗柴荣登基。周世宗一上位就面临着严峻局势,对内因其年轻、资历浅薄,且以先帝养子身份继位,实难厌伏人心;对外则是四面受敌,北有北汉、辽朝虎视眈眈,南有后蜀、南唐等越界生事,西北则是吐蕃、党项等部族骚扰边界。

高平之战:一场关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命运的战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刘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杨威,赵匡胤战场立功尾声

周世宗画像

因此,当刘崇得知周太祖病死的消息后,十分开心。他认为周世宗不过一毛头小子,定不是自己的对手,于是当即向辽朝请求联兵南下,准备一举推翻后周政权,以报杀子之仇,顺便当一回中原的皇帝。

954年二月,刘崇亲率三万大军,以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南出太原,经由团柏杀向潞州(古称上党)。辽朝方面则派武定节度使杨衮率领骑兵万余人,前来会同刘崇南下。

辽汉联军南下后,驻扎在周汉边境的梁侯驿,伺机而动。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决定给刘崇来个下马威,于是派出部将穆令均率步骑两千前去迎战,自己则率主力屯驻在太平驿接应穆令均。

两军前锋在太平驿以北相遇激战,张元徽佯装战败逃跑,穆令均大意地以为北汉军不过如此,就紧追不舍,结果遭遇北汉伏兵袭击,自个的命丢了不说,还坑了跟随自己的将士。李筠得知前锋战败,急忙撤回潞州,一面固守城池,一面向朝廷求援。

高平之战:一场关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命运的战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刘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杨威,赵匡胤战场立功尾声

北汉、辽朝联军南下攻打潞州简图

前线战报传来,周世宗十分担忧,他决定亲率大军,北上和刘崇过两招。但太师冯道等大臣都认为周世宗新上位,朝中局势不稳,不宜离开京城。但周世宗认为刘崇欺负他年轻不懂事,必定想不到他会亲征,如此正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资治通鉴》——帝曰:“崇幸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来,朕不可不往。”

虽然冯道等人极力反对周世宗亲征并夹有看不起周世宗的意思,但周世宗执意要亲征并怒斥冯道是老顽固。冯道虽然是官场老油条,但他并不知道周世宗为何如此。

周世宗是以先帝养子身份继位且缺乏独立带兵的经验,并不太令人信服,所以急需建立大功业以树立威望,而此次反击北汉、辽朝入侵,正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大好机会。

三月三日,为应对辽汉联军进逼潞州的态势,周世宗令天雄节度使符彦卿、镇宁节度使郭崇率军从固镇迂回到敌军背后加以牵制,又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保义节度使韩通率军出晋州牵制敌军,同时还令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等人先行率兵进发泽州以增援潞州。

高平之战:一场关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命运的战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刘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杨威,赵匡胤战场立功尾声

周世宗调兵部署简图

三月十一日,周世宗率主力离开京城,而后于十八日达到泽州。此时,刘崇见潞州城池坚固,一时难以攻克,且又不知周世宗亲征,便率主力南下,当晚扎营于高平以南地区。次日,周世宗派出先锋部队,与北汉军打了个遭遇战并击败之。

高平之战:一场关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命运的战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刘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杨威,赵匡胤战场立功尾声

周世宗亲征路线简图

周世宗担心敌军就此撤退,于是率军急追,在巴公原与敌军主力相遇。既然双方主力碰面了,也就没必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于是双方在巴公原展开列阵。

刘崇让张元徽率军列于东侧,杨衮率本部兵马列于西侧,自己则率中军列阵中央。此时,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后军还未到达,不少后周将士看到敌军士气旺盛,都心生胆怯,感觉这场仗胜率不稳啊。

这仗都还没打,己方将士就怂了,这还得了。于是周世宗鼓舞士气,并令白重赞、李重进率军列于西侧,樊爱能、何徽率军列于东侧,史彦超、向训率主力列阵中央,张永德率禁军护卫自己临阵督战。

大战在即,刘崇看到后周兵马比己方少很多,不禁对招来契丹兵马助战感到后悔,于是神气地向众将宣称:“我只用汉军就可以破敌,哪需要契丹兵马!今天我不仅要击败周军,还要让契丹对我心服。”

刘崇打仗的本事是有的,吹牛的本事也不小。辽将杨衮策马到阵前观察,发现后周军阵容整肃,便提醒刘崇:“对面也不是吃素的,咱不能大意。”刘崇却很膨胀地说:“胜局已定,时不可失,杨公切在一旁看我破敌。”杨衮对刘崇所言十分不爽,便默然退回军中。

高平之战:一场关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命运的战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刘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杨威,赵匡胤战场立功尾声

两军战于巴公原

大战开始,刘崇令张元徽先行攻击后周军的东侧。两军很快短兵相接,可没打多久,后周这边的大将樊爱能和何徽就领着骑兵先逃了,结果导致东侧的后周军全线溃败。东侧军的迅速溃败,造成后周全军阵脚动摇。

眼见形势危急,周世宗急率侍卫军上前,冒着箭雨督军反击。此时,宿卫将赵匡胤也向大将张永德请战。

《资治通鉴》——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又谓张永德曰:“贼气骄,力战可破也!公麾下多能左射者,请引兵乘高西出为左翼,我引兵为右翼以击之。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张永德听后,立即将麾下兵马一分为二,与赵匡胤各率两千精兵,逆风而上。由于赵匡胤身先士卒,不惧生死,手下士兵也受其情绪感染,个个奋勇杀敌。这种拼命的勇气渐渐扩散到全军,后周军开始反击。

高平之战:一场关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命运的战争引言周世宗登基,刘崇南犯周世宗高平杨威,赵匡胤战场立功尾声

赵匡胤剧照

原本想乘胜追击的北汉军也是一脸蒙蔽,想不到后周军竟还发起反击,结果被后周军逮到破绽,瞬间就被逆转了局势。有北汉猛将之称的张元徽不小心死在了乱军之中,致使北汉军士气大跌,后周军乘势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在阵前指挥的刘崇看到己方大败,惊愕之余赶紧鸣金收兵。在旁边吃瓜看戏的杨衮则对后周军心生畏惧,而且怨恨刘崇的自大,所以也就不顾狼狈的刘崇,自个率领辽军先走一步了。

后周军虽然反败为胜,但刘崇在收拢溃兵后仍有万余大军,因此两军保持对峙状态。不久后,刘词率领后军到达,后周军队士气大涨,于是周世宗令大军全面出击。惊魂未定的北汉军遭此猛击,顿时溃不成军,刘崇率领百余骑自高平西北逃回太原,后周军至此大获全胜。

高平之战,后周军虽然大胜,但周世宗也由此认识到后周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唐末五代以来,骄兵悍将对上级服从力度不够,经常胡来,想干啥就干啥。因此,周世宗在张永德的建议下,将包括樊爱能在内的70余名军官全部依法斩首。

从此,不思奋勇杀敌的将士无不畏惧,都不敢再瞎搞,后周军队的军纪得到初步整治。当然,最为关键的是经过这一战,北汉军的实力大损,短期内不敢再大举南下,使后周的北部边境得到安稳。而周世宗也因此在军中树立了权威,有效地震慑了国中心怀不轨之徒,大大巩固了其皇位。

如果周世宗此战不能胜,那说不定新生的后周王朝很快就会夭折,周世宗也就可能被手下人推下皇位,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高平之战对周世宗来说确实是一场关乎其命运的战争。

同时,因高平之战而改变命运的还有宿卫将赵匡胤。周世宗在战后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时,张永德在周世宗面前极力称赞赵匡胤的战功“冠绝将校”,于是周世宗就越级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赵匡胤由此成为禁军高级将领,确立了其在后周军中的地位,为其后来“黄袍加身”奠定了基础。

一场战争,竟然改变了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代雄主的命运,当真是让人感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