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軍侵占中國東北,自此,東北三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出生于黑龍江省的小女孩馬旭,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得不跟着父母東躲西藏。本就朝不保夕的日子,在一次意外發生後,讓原本不安穩的日子雪上加霜,馬旭的父親不幸去世,在逃亡的路上。
父親的去世并非意外,長時間的颠沛流離,再加上長時間的擔驚受怕以及營養不良,在這種環境下,能熬下去才是奇迹。
家裡失去了頂梁柱,養活馬旭和她弟弟的重擔,自然壓在了馬旭母親的身上,這個自小便讀書識字的女人,為了能夠讓孩子有一口飯吃,每天都會帶着兩個孩子到大街上說書賣藝,賞錢也隻能勉強夠家裡2個孩子吃喝。
盡管如此,馬旭的母親也不願苦了孩子,想着自己少吃一口,孩子們就能多吃一口,餓了就喝水。長此以往,因長期吃不飽飯,馬旭母親的胳膊和腿都浮腫得不成樣子。實在是看不下去的鄰居們,沒少偷偷地幫助他們,在馬旭的家門口,總是會時不時出現一個裝着飯菜的籃子。

一個人撐起這個三口之家的馬旭母親,在教育自己兩個孩子方面絲毫不馬虎,兩個孩子跟着她從小就開始認字,對于各種英雄事迹,兩個孩子更是熟記于心。
1948年,随着共産黨的到來,東北迎來了新氣象,此時的馬旭已經14歲。
眼看給東北帶來新氣象的解放軍隊伍,從小就在母親的教育下想做大英雄的馬旭,覺得自己應該加入到解放軍隊伍中去,“媽,我想要加入到解放軍的隊伍中去。”,以為母親會非常支援自己的馬旭。立馬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
令馬旭沒想到的是,母親拒絕了她,“孩子,戰場上沒有兒戲,子彈可是不長眼睛的,你一個女孩子上戰場,我是真的不忍心啊!”,畢竟馬旭還是個半大的孩子,還是一個女孩兒。
下定決心的馬旭,無論母親怎麼勸告都堅持自己的想法,無奈之下,母親隻好答應馬旭,“開弓沒有回頭箭,下定了這個決心,就要幹出個樣子!”
自此,馬旭開始了她的軍旅生涯,在此之後,更是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空降兵,而馬旭從未忘記曾經幫助過自己的父老鄉親,更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
2018年9月13日上午十點,武漢某一轄區派出所接到了武漢機場中國工商銀行支行的一個報警電話,稱有一對老人遭到了詐騙,金額或許高達幾百萬。
轄區派出所當即就派了民警趕往了現場,民警到達現場後,經調查,最終證明兩位老人并沒有遭到詐騙。
在民警到達現場的前2個小時,一對身穿破舊迷彩服的老夫婦,蹒跚地來支行辦理業務,這對夫婦出現在營業廳時,見這對夫婦上了年齡,客戶經理潘媛就走上前詢問兩位老人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請問,您兩位要辦理什麼業務啊?”一邊問,潘媛一邊指引着兩位老人坐下休息,
“我要轉賬。”,這對夫婦中的老太太回答了從業人員潘媛的問題,“您要轉給誰啊?金額多少?”在給兩位老人倒好水後,潘媛接着問道。
然而,老太太接下來的回答卻是潘媛怎麼也沒想到的,“我要轉到黑龍江省木蘭縣,今天先轉300萬,之後還要再轉700萬。”。
“您是說,總共要轉1000萬元給這個賬戶!”,潘媛很是驚訝地問道。
看着眼前衣着樸素的兩位老人,潘媛實在是難以置信,“這兩位穿着舊迷彩服的老人,竟然有這麼多存款,還要一下子轉給一個陌生賬戶,這肯定有蹊跷。”,潘媛心裡已經認定,這兩位老人遭到了詐騙。
在穩住兩位老人先不要轉錢後,潘媛立馬就喊人請了值班的副行長過來。将剛才的一番經過轉述給副行長後,副行長将兩位老人請到了行長辦公室,而另外與兩位老人同行的兩名男子,則被潘媛攔在了辦公室外面。
兩位老人此時也明白了過來,連忙向副行長解釋:“我沒被騙,外面那兩個人也不是什麼騙子,他們是黑龍江省木蘭縣教育局的幹部,我和我老伴都是離休幹部,這次是想要給我老家捐款的。”接着,老太太還拿出了她和老伴兩人的身份證。
即便兩位老人這樣說,副行長還是不敢确信這不是一場詐騙案,畢竟兩位老人要轉的金額太高,在多重考慮之下,副行長還是向轄區派出所說明了情況,請派出所派人來驗證身份。
很快,趕到的民警根據兩位老人提供的資訊,聯系了兩位老人之前的機關,證明了2位老人的身份,與此同時,還緊急聯系了黑龍江省木蘭縣的公安部門,最後得知:兩位男子确實是黑龍江省木蘭縣教育局的幹部。
看來兩位老人并沒有被騙,在一切詐騙嫌疑都排除之後,銀行很快就位老人辦理了轉賬業務。
據了解,兩位穿着樸素的老人正是14歲就參軍的馬旭和她的丈夫,這次捐款,馬旭夫婦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捐給了馬旭的家鄉。
為何夫婦二人要一次性将全部身家全都捐出去?
馬旭回答道:“聽說我的家鄉教育方面缺錢,不能耽誤孩子們讀書,我和老伴這些年還是存了點錢的,雖然不多,但是,孩子們能夠有書讀就行。”
當有人說為什麼會在聽說家鄉需要錢時就義無反顧地捐這麼多錢時,馬旭很是激動地回答,“要不是當年老家的人幫助我們家,我早就餓死了,當年還是老家的人送我當的兵,現在我出人頭地了,老家需要我,我一定要盡我最大可能。”
那麼,看淡一切名利的馬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是如何“出人頭地”的呢?
因年齡太小,參軍時,14歲的馬旭在被配置設定到東北軍政大學學習了一些醫護知識後,順利成為了一名随軍衛生員,并在遼沈戰役中一直沖在最前線。
見證了戰場上戰士們厮殺的場景,馬旭心中更加堅定了心中的信念,她要跟着隊伍,絕對不能掉出共産黨的隊伍,她堅信,隻有共産黨才能帶領人民走向幸福的好日子。
在之後,抗美援朝爆發時,馬旭主動要求前往北韓,沖在最前線。面對武器先進的敵人,我軍戰士從未退縮,與戰鬥英雄黃繼光在一個部隊的馬旭,不僅經曆了最前線戰場的戰火,還親眼見證了特級英雄的誕生。在敵我實力懸殊極大的戰場上,一直沖在最前線的馬旭,一邊擔任着随軍隊醫的角色,一邊還親自上場殺敵,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馬旭光榮負傷。
在北韓戰争結束後,榮獲多個榮譽稱号的馬旭,被組織安排去了第一軍醫大學深造,在畢業之後,馬旭便被配置設定到了武漢軍區總醫院任職。
可是,就在人人都羨慕馬旭有個“鐵飯碗”的好工作時,馬旭卻主動提出了離職。原因很簡單:國家有需要。
當時,正值國家開始組建空降兵,但是,醫務兵卻遲遲招不滿,在知道這個情況後,馬旭毫不猶豫地報名。就這樣,馬旭再次回到了軍隊中去,成為了一名軍醫。
空降兵,根據表面意思就可以想象到訓練的危險系數有多高。每次訓練,這些從未接觸過降落傘的新兵,單從萬米高空中跳下來,就已經是要有很大的勇氣,更何況,不僅需要從高空中跳下來同時,還要考慮跳的姿勢。
除此之外,無論是從天氣方面來說,還是從降落傘的安全系數來說,在訓練過程中,意外随時都會發生。其中,意外最終的結果,都很容易造成士兵們的腳踝和腰部受傷。
這一問題,被身為隊醫的馬旭發現後,馬旭覺得救治不是長久之計,隻有從根源上,也就是最終的着陸姿勢和突發意外發生時,士兵們應該用什麼姿勢才能保護自己,盡量避免受傷。
思來想去的馬旭決定自己要親自體驗,這樣才能為士兵們提供方法。
随即,馬旭就找到了上級上司,請求允許自己參加空降兵的訓練。
然而,事情哪有馬旭想的那麼簡單,空降兵的訓練極其嚴格,空降兵的選拔更是要經過一層又一層的選拔,更何況,女空降兵史無前例,上級上司當面就駁回了馬旭的請示。
上司的拒絕并沒有打消馬旭親自跳傘的念頭,脾氣倔強的馬旭,自己在宿舍旁邊動手挖了個沙坑,還找人一塊打了個練習台,每天一有空,馬旭就會自己練習,不僅如此,要求極高的馬旭,還給自己定了個目标“每天必須跳夠五百次!”
沒想到馬旭會這麼倔強的上級上司,在一天路過馬旭自己挖的訓練坑時,沒忍住将正在訓練的馬旭叫到了辦公室,去到辦公室的路上,馬旭一直都沒和上司說話,她怕上司再次拒絕自己的請求。
出乎馬旭意料的是,到辦公室後,上司并沒有直接開口說跳傘訓練的事,而是先給她倒了杯茶,詢問她身體情況。見上司口風改變了的馬旭很是激動,“上司,我身體很好,完全可以進行跳傘訓練,你别看我個子不高!”
見馬旭如此激動,上司并未直接答應馬旭讓她直接參加訓練,“先說好啊,前提是你要先通過考核,并且你還要比其他士兵跳的要好才行!”盡管上司并未直接答應馬旭的要求,馬旭還是非常激動:“我一定會順利完成考核的!”
之後,馬旭就開始了和其他空降兵一塊訓練的日子,為了能夠取得比其他男空降兵還要優異的成績,馬旭每天都會堅持不别人多訓練幾個小時。
結果沒有令馬旭失望,在馬旭的努力之下,她的考核受到了大家的一緻贊賞,上司也同意了馬旭跳傘,“好啊,馬旭,好樣的!”
自此,身高不高的馬旭開始了跳傘生涯,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位女空降兵。
親身參與跳傘的初衷,馬旭沒有忘記,她不僅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決跳傘空降兵存在的安全問題,還拉着她的丈夫一塊翻遍各種資料,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專利,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困擾世界的問題。
其實,馬旭和她丈夫的相識,還要從她從北韓回到祖國開始說起。
當時的馬旭正值20歲,這樣美好的年紀,再加上親身經曆過殘酷戰場,身上有着一種獨有的堅韌氣質的馬旭,吸引了同為軍醫的顔學庸,有着相同信仰的兩人,很快就走在了一起,結為了一對革命伴侶。
自此之後,志同道合的兩人從未出現過争執,無論妻子做什麼決定,顔學庸都很是支援。
其中,為了不耽誤軍中戰士們的醫療保障工作,馬旭決定先暫時不要孩子,而顔學庸也很是尊重馬旭的決定,甚至為馬旭親自動手做結紮手術,盡管最後因身體原因,馬旭一直都沒能懷上孩子,顔學庸也從未埋怨過妻子,他知道,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祖國,他為自己的妻子感到自豪。
在退休後,馬旭和她丈夫過着很是簡樸的生活,一個小院子,破舊的家具,吃着自己種的菜,穿着部隊發的迷彩服,家裡最值錢的就是一櫃子又一櫃子的書。
在援助馬旭家鄉捐出家裡全部存款時,顔學庸也是格外支援,“當年就是她家鄉的人送她當的兵,要不然我就不會遇見她,家鄉的恩情是一輩子都不能忘得。”
不得不敬佩,14歲便離開家鄉的馬旭,在85歲時再次回到了家鄉,她完成了母親的要求,做出了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