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自此,东北三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出生于黑龙江省的小女孩马旭,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得不跟着父母东躲西藏。本就朝不保夕的日子,在一次意外发生后,让原本不安稳的日子雪上加霜,马旭的父亲不幸去世,在逃亡的路上。
父亲的去世并非意外,长时间的颠沛流离,再加上长时间的担惊受怕以及营养不良,在这种环境下,能熬下去才是奇迹。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养活马旭和她弟弟的重担,自然压在了马旭母亲的身上,这个自小便读书识字的女人,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一口饭吃,每天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到大街上说书卖艺,赏钱也只能勉强够家里2个孩子吃喝。
尽管如此,马旭的母亲也不愿苦了孩子,想着自己少吃一口,孩子们就能多吃一口,饿了就喝水。长此以往,因长期吃不饱饭,马旭母亲的胳膊和腿都浮肿得不成样子。实在是看不下去的邻居们,没少偷偷地帮助他们,在马旭的家门口,总是会时不时出现一个装着饭菜的篮子。

一个人撑起这个三口之家的马旭母亲,在教育自己两个孩子方面丝毫不马虎,两个孩子跟着她从小就开始认字,对于各种英雄事迹,两个孩子更是熟记于心。
1948年,随着共产党的到来,东北迎来了新气象,此时的马旭已经14岁。
眼看给东北带来新气象的解放军队伍,从小就在母亲的教育下想做大英雄的马旭,觉得自己应该加入到解放军队伍中去,“妈,我想要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中去。”,以为母亲会非常支持自己的马旭。立马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
令马旭没想到的是,母亲拒绝了她,“孩子,战场上没有儿戏,子弹可是不长眼睛的,你一个女孩子上战场,我是真的不忍心啊!”,毕竟马旭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还是一个女孩儿。
下定决心的马旭,无论母亲怎么劝告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无奈之下,母亲只好答应马旭,“开弓没有回头箭,下定了这个决心,就要干出个样子!”
自此,马旭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在此之后,更是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而马旭从未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
2018年9月13日上午十点,武汉某一辖区派出所接到了武汉机场中国工商银行支行的一个报警电话,称有一对老人遭到了诈骗,金额或许高达几百万。
辖区派出所当即就派了民警赶往了现场,民警到达现场后,经调查,最终证实两位老人并没有遭到诈骗。
在民警到达现场的前2个小时,一对身穿破旧迷彩服的老夫妇,蹒跚地来支行办理业务,这对夫妇出现在营业厅时,见这对夫妇上了年龄,客户经理潘媛就走上前询问两位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问,您两位要办理什么业务啊?”一边问,潘媛一边指引着两位老人坐下休息,
“我要转账。”,这对夫妇中的老太太回答了工作人员潘媛的问题,“您要转给谁啊?金额多少?”在给两位老人倒好水后,潘媛接着问道。
然而,老太太接下来的回答却是潘媛怎么也没想到的,“我要转到黑龙江省木兰县,今天先转300万,之后还要再转700万。”。
“您是说,总共要转1000万元给这个账户!”,潘媛很是惊讶地问道。
看着眼前衣着朴素的两位老人,潘媛实在是难以置信,“这两位穿着旧迷彩服的老人,竟然有这么多存款,还要一下子转给一个陌生账户,这肯定有蹊跷。”,潘媛心里已经认定,这两位老人遭到了诈骗。
在稳住两位老人先不要转钱后,潘媛立马就喊人请了值班的副行长过来。将刚才的一番经过转述给副行长后,副行长将两位老人请到了行长办公室,而另外与两位老人同行的两名男子,则被潘媛拦在了办公室外面。
两位老人此时也明白了过来,连忙向副行长解释:“我没被骗,外面那两个人也不是什么骗子,他们是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的干部,我和我老伴都是离休干部,这次是想要给我老家捐款的。”接着,老太太还拿出了她和老伴两人的身份证。
即便两位老人这样说,副行长还是不敢确信这不是一场诈骗案,毕竟两位老人要转的金额太高,在多重考虑之下,副行长还是向辖区派出所说明了情况,请派出所派人来验证身份。
很快,赶到的民警根据两位老人提供的信息,联系了两位老人之前的单位,证实了2位老人的身份,与此同时,还紧急联系了黑龙江省木兰县的公安部门,最后得知:两位男子确实是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的干部。
看来两位老人并没有被骗,在一切诈骗嫌疑都排除之后,银行很快就位老人办理了转账业务。
据了解,两位穿着朴素的老人正是14岁就参军的马旭和她的丈夫,这次捐款,马旭夫妇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捐给了马旭的家乡。
为何夫妇二人要一次性将全部身家全都捐出去?
马旭回答道:“听说我的家乡教育方面缺钱,不能耽误孩子们读书,我和老伴这些年还是存了点钱的,虽然不多,但是,孩子们能够有书读就行。”
当有人说为什么会在听说家乡需要钱时就义无反顾地捐这么多钱时,马旭很是激动地回答,“要不是当年老家的人帮助我们家,我早就饿死了,当年还是老家的人送我当的兵,现在我出人头地了,老家需要我,我一定要尽我最大可能。”
那么,看淡一切名利的马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是如何“出人头地”的呢?
因年龄太小,参军时,14岁的马旭在被分配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了一些医护知识后,顺利成为了一名随军卫生员,并在辽沈战役中一直冲在最前线。
见证了战场上战士们厮杀的场景,马旭心中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她要跟着队伍,绝对不能掉出共产党的队伍,她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好日子。
在之后,抗美援朝爆发时,马旭主动要求前往朝鲜,冲在最前线。面对武器先进的敌人,我军战士从未退缩,与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一个部队的马旭,不仅经历了最前线战场的战火,还亲眼见证了特级英雄的诞生。在敌我实力悬殊极大的战场上,一直冲在最前线的马旭,一边担任着随军队医的角色,一边还亲自上场杀敌,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马旭光荣负伤。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荣获多个荣誉称号的马旭,被组织安排去了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在毕业之后,马旭便被分配到了武汉军区总医院任职。
可是,就在人人都羡慕马旭有个“铁饭碗”的好工作时,马旭却主动提出了离职。原因很简单:国家有需要。
当时,正值国家开始组建空降兵,但是,医务兵却迟迟招不满,在知道这个情况后,马旭毫不犹豫地报名。就这样,马旭再次回到了军队中去,成为了一名军医。
空降兵,根据表面意思就可以想象到训练的危险系数有多高。每次训练,这些从未接触过降落伞的新兵,单从万米高空中跳下来,就已经是要有很大的勇气,更何况,不仅需要从高空中跳下来同时,还要考虑跳的姿势。
除此之外,无论是从天气方面来说,还是从降落伞的安全系数来说,在训练过程中,意外随时都会发生。其中,意外最终的结果,都很容易造成士兵们的脚踝和腰部受伤。
这一问题,被身为队医的马旭发现后,马旭觉得救治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从根源上,也就是最终的着陆姿势和突发意外发生时,士兵们应该用什么姿势才能保护自己,尽量避免受伤。
思来想去的马旭决定自己要亲自体验,这样才能为士兵们提供方法。
随即,马旭就找到了上级领导,请求允许自己参加空降兵的训练。
然而,事情哪有马旭想的那么简单,空降兵的训练极其严格,空降兵的选拔更是要经过一层又一层的选拔,更何况,女空降兵史无前例,上级领导当面就驳回了马旭的请示。
领导的拒绝并没有打消马旭亲自跳伞的念头,脾气倔强的马旭,自己在宿舍旁边动手挖了个沙坑,还找人一块打了个练习台,每天一有空,马旭就会自己练习,不仅如此,要求极高的马旭,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必须跳够五百次!”
没想到马旭会这么倔强的上级领导,在一天路过马旭自己挖的训练坑时,没忍住将正在训练的马旭叫到了办公室,去到办公室的路上,马旭一直都没和领导说话,她怕领导再次拒绝自己的请求。
出乎马旭意料的是,到办公室后,领导并没有直接开口说跳伞训练的事,而是先给她倒了杯茶,询问她身体情况。见领导口风改变了的马旭很是激动,“领导,我身体很好,完全可以进行跳伞训练,你别看我个子不高!”
见马旭如此激动,领导并未直接答应马旭让她直接参加训练,“先说好啊,前提是你要先通过考核,并且你还要比其他士兵跳的要好才行!”尽管领导并未直接答应马旭的要求,马旭还是非常激动:“我一定会顺利完成考核的!”
之后,马旭就开始了和其他空降兵一块训练的日子,为了能够取得比其他男空降兵还要优异的成绩,马旭每天都会坚持不别人多训练几个小时。
结果没有令马旭失望,在马旭的努力之下,她的考核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领导也同意了马旭跳伞,“好啊,马旭,好样的!”
自此,身高不高的马旭开始了跳伞生涯,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
亲身参与跳伞的初衷,马旭没有忘记,她不仅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跳伞空降兵存在的安全问题,还拉着她的丈夫一块翻遍各种资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专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扰世界的问题。
其实,马旭和她丈夫的相识,还要从她从朝鲜回到祖国开始说起。
当时的马旭正值20岁,这样美好的年纪,再加上亲身经历过残酷战场,身上有着一种独有的坚韧气质的马旭,吸引了同为军医的颜学庸,有着相同信仰的两人,很快就走在了一起,结为了一对革命伴侣。
自此之后,志同道合的两人从未出现过争执,无论妻子做什么决定,颜学庸都很是支持。
其中,为了不耽误军中战士们的医疗保障工作,马旭决定先暂时不要孩子,而颜学庸也很是尊重马旭的决定,甚至为马旭亲自动手做结扎手术,尽管最后因身体原因,马旭一直都没能怀上孩子,颜学庸也从未埋怨过妻子,他知道,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他为自己的妻子感到自豪。
在退休后,马旭和她丈夫过着很是简朴的生活,一个小院子,破旧的家具,吃着自己种的菜,穿着部队发的迷彩服,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柜子又一柜子的书。
在援助马旭家乡捐出家里全部存款时,颜学庸也是格外支持,“当年就是她家乡的人送她当的兵,要不然我就不会遇见她,家乡的恩情是一辈子都不能忘得。”
不得不敬佩,14岁便离开家乡的马旭,在85岁时再次回到了家乡,她完成了母亲的要求,做出了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