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一代毒枭的傳奇歲月(一)一個草根家庭的孩子如何成為全球最臭名昭著的毒枭(上)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1949-1993),哥倫比亞傳奇毒枭。曾被《财富》雜志評選為全球7大富豪之一,是有史以來最嚣張的毒枭。頂峰時,他幾乎控制着全世界80%的可卡因交易。他本人擁有4萬人的裝備精良的私人武裝,甚至擁有戰鬥機。巴勃羅曾策劃多起恐怖事件:暗殺哥倫比亞司法部長、最高法院法官、總檢察長、炸掉哥倫比亞航班等。被美國政府直言:意大利黑手黨和日本山口組跟巴勃羅的麥德林販毒集團相比,簡直就是教堂裡的唱詩班。1993年,經過曠日持久的艱難行動,哥倫比亞軍方及美國禁毒局終于将一代毒枭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擊斃。

光着腳的孩子

巴勃羅的兒子曾說:“我的父親常對我說,他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卑微的出身。他從未對政客有任何期望。相反,他說要幫助窮人,給他們應有的尊嚴。”

巴勃羅的兒子并非是在誇張他父親的出身。在巴勃羅的孩提時代,他的家庭為了生計而奔波。他的母親有七個孩子要撫養,家裡捉襟見肘。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一代毒枭的傳奇歲月(一)一個草根家庭的孩子如何成為全球最臭名昭著的毒枭(上)

關于巴勃羅的生平就從他六歲的時候說起吧。

每個早晨,巴勃羅就和他的哥哥羅伯特早早醒來一起去學校。他們的學校很遠,也沒有什麼交通工具可以搭乘。但這都沒什麼問題,兩兄弟已經習慣了步行一個鐘頭到學校。不幸的是,長時間的走路磨壞了他們倆的鞋子,鞋根都磨出了洞,沒法再穿了。

一天,巴勃羅決定光着腳去上學。他剛進教室,老師就注意到巴勃羅是光着腳的,于是他的老師就沒讓他留在教室而是讓他回了家。巴勃羅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

當巴勃羅的母親下班回家後,巴勃羅把這件事告訴了她。孩子需要一雙新鞋,然而他的母親hermilda卻沒有錢。她很想跑到商店偷來一雙,随後她确實這麼做了。回到家,她才發現偷來的兩隻鞋尺碼不一樣。失望之餘,她去牧師那裡坦誠罪行。牧師建議她把鞋子還回去,然後賒一雙鞋。

幾個小時後,hermilda帶着一雙賒來的新鞋回家了,但身心疲憊。巴勃羅知道家裡的生活有多窘迫,于是對母親說:“别擔心媽媽,等我長大了,我會給你一切。”

安靜的思考者

物質生活的缺乏真的改變了巴勃羅。他的外祖父曾是家鄉的一位頗為成功的地主。然而到了他的女兒hermilda這裡,卻要為生計掙紮。巴勃羅的父親也是一個農民,但經常不着家,是他母親hermilda一手操持着家庭生活。她是個老師,白天上班,下班後回到家還要做飯、洗衣服、照顧七個孩子。

巴勃羅一家生活在麥德林的郊區恩維加多。在兄弟幾個裡,巴勃羅和大他兩歲的羅伯特最親密。羅伯特很聰明,對電子和數字有着很大的熱情。每當羅伯特忙着造個收音機時,巴勃羅總是緊挨在旁邊,心不在焉。羅伯特說“我兄弟常常在想東西。”巴勃羅很安靜,從不玩任何遊戲。他最喜歡做的就是坐在那裡想事情。

他的母親總是給他講他外祖父的事情。他曾是這裡的名人,靠走私威士忌而發家。他的母親告訴巴勃羅他的外祖父是怎樣糊弄政府部門的。外祖父非常聰明,也很有遠見,這對巴勃羅的影響很大。

巴勃羅發現了不公

當時,哥倫比亞正遭受“暴利時期”的荼毒。那時哥倫比亞分裂為兩大政治勢力,保守黨和自由黨。這種對立催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暗殺和謀殺。巴勃羅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暴力、死亡、威脅和恐懼的環境中長大。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極端貧困的生活和社會不公深深地影響了他。他的内心萌發出一種充滿正義的政治思想。

而這種思想也随他不斷長大而加深。13歲那年,他被選為學校學生生活委員會主席,主要為窮困學生籌措交通費用和食物。在這一時期,埃斯科瓦爾學到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寡頭政治等觀點,這些思想影響了他的一生。在他很小的時候,巴勃羅就明白美國在哥倫比亞扮演的角色。有傳言稱cia謀殺了追求社會公平的左翼上司人jorge eliecer gaitan。正是gaitan的死引發了哥倫比亞的“暴力時期”。

巴勃羅開始注意到社會的不公。他明白不幸來源于貧窮,而大部分可怕的事情都發生在窮人身上。當時哥倫比亞處在一位寡頭統治之下,寡頭擁有全國的大部分土地和财富,然而大部分哥倫比亞人民卻生活在貧困中。巴勃羅極度鄙視哥倫比亞社會現狀,尤為痛恨貧困。那年,他說如果到他30歲時沒有賺到100萬比索的話,就自殺。

巴勃羅辍學了

在學校裡,巴勃羅越發不安分起來。他不相信政府的話,加入了社群幫派。當他以此掙了一點錢後,巴勃羅覺得上學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他有兩年沒去上過課,大部分時間就是在街道上晃蕩。

麥德林殘酷的幫派鬥争給了巴勃羅夢寐以求的真正教育。街頭生活教會了巴勃羅很多東西:陰謀、人情世故、無刻不在的危機感還有直面和解決城市殘酷生活的機會。巴勃羅把這些真正的“教育”看做成功的基礎。

由于他母親的堅持,巴勃羅最終又回到學校。他還得從頭學習三年才能畢業。但回到學校後他發現老師們太愚蠢了。巴勃羅覺得他們的課無聊又無用,而且他還經常和老師吵架。終于在和老師打了一架後,他又辍學了。

母親hermilda知道後苦苦勸說巴勃羅,但一向敬愛母親的巴勃羅這次卻不為所動。他說:“媽媽我一直都給你說,我想要當大人物,我想當大人物···我會成為大人物···我是個窮人,但我不會到死還是個窮人,我保證。”

成為街頭之王

16歲那年,巴勃羅就有了超乎尋常的自信。他在兜裡常帶着一個梳子打理發型,還經常對着街道上的窗戶打扮自己。

那時,巴勃羅一心想成為一個著名的“土匪”。他從自己的兩個偶像艾爾·卡彭和教父身上模仿他們的習慣和舉止。他崇拜他們,相信土匪會比政府更強大。他甚至認為土匪會更有人情味。在他眼裡,成為土匪,是在政治上對抗一個黑暗社會的最好方式。

巴勃羅不想一直隻幹某一種犯罪,他想在所有的犯罪領域都打出名聲。于是他開始賣假彩票、賣走私來的香煙、街頭詐騙、偷盜汽車、走私商品、敲詐勒索等等。

那時,巴勃羅染上了抽大麻的習慣,整天煙不離嘴。巴勃羅天生就是個愛思考的人,抽大麻更是加深了這個習慣。他逐漸比以往更沉默寡言了。每次有人問他問題時,他都會沉默好長一會兒才回答。一些人認為他是在模仿“教父”。但這個行為主要是因為他曆來喜歡冥想還有抽大麻的習慣。

見識戰勝了恐懼

20歲那年,巴勃羅就已經成為麥德林的街頭傳奇。在得到一支步槍以後,他高興地背着槍踱進各個銀行,然後微笑着朝櫃員說話,而她們卻全吓得戰戰兢兢。人們都認為他失去了理智,然而事實卻是巴勃羅不再害怕任何東西。他開始依靠自己的頭腦生存。雖然被很多警察跟蹤,巴勃羅卻毫不在意。就像他的祖父一樣,巴勃羅一直想得很長遠,始終專注于下一步行動。

依靠見識的力量擺脫了恐懼後,巴勃羅就從同行裡“脫穎而出”了。絕大多數地痞流氓都很尊敬他,聽取他的建議,甚至加入他的幫派。很明顯,他的那種自信給了很多幫衆安全感。

不像大多數地痞流氓那樣焦躁易怒,巴勃羅展現出非凡的保持鎮定、深思熟慮甚至是樂觀的能力。他知道當危機來臨時,這種心态至關重要。每個人都很崇拜他,甚至他的一個手下曾說:“他就是一個神,帶着強大的光芒。我第一次見到他的那天,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日子。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一代毒枭的傳奇歲月(一)一個草根家庭的孩子如何成為全球最臭名昭著的毒枭(上)

偷車賊巴勃羅

那時麥德林最掙錢的行當就是偷車。巴勃羅偷來二手車,然後把它們分拆賣零件。因為有一大批手下,巴勃羅幾乎不用自己親自動手,就是在那抽抽大麻而已。巴勃羅從家裡發号施令,然後坐等收錢。然而,巴勃羅的勢力受到當局的打壓,于是開始偷盜名牌新車。但是出售這些被标為偷盜的車是不可能的,是以巴勃羅開始通過賄賂同警察建立關系。一年過後,他同那些警官們的關系已經很鐵了。對巴勃羅偷竊車輛的指控始終受到忽視。事實上,正是收到對他指控的那波警察,轉頭就發給了巴勃羅新的汽車牌照。

收買官員:要錢還是要子彈

在賄賂官員的同時,巴勃羅也下令鏟除那些“礙事的人”,也就是拒絕接受他的賄賂按他的規矩辦事的人。巴勃羅明白隻有恐懼,這種強烈的情感,才是處理人際關系時最廉價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當然,也是掌控大衆思想的最佳方式。巴勃羅毫不手軟地殺人。對他來說,殺戮是增加威望的最快途徑。

那段時間,“要錢還是要子彈”傳遍大街小巷。你要麼收錢辦事,要麼橫屍街頭。

建立威望是個很好的投資:時間越久,收益就越高。巴勃羅開始好奇自己究竟有多出名了,甚至想找個法子測試一下。一天,他給了他的朋友們一些名牌汽車的牌照,有了這些牌照,汽車才能出廠銷售。他告訴朋友們:隻管去工廠提車。當工廠的勞工們發現這些牌照是僞造的時,巴勃羅的朋友們說:“這些牌照是巴勃羅造的”。驚恐之下,這些勞工連忙給了他們車鑰匙。

不久後,有車的人開始給巴勃羅交錢以換取自己的車不會被偷。也就是從那時起,巴勃羅明白了新的生意之道。他知道了能從沒偷來的車上賺到和偷車一樣的錢。

他的手下開始綁架富人。很多次已經收到了贖金,他的手下還是毫不猶豫地殺死了人質。這些殺戮隻是為了表明一個觀點。巴勃羅的左翼思想和童年時期的革命理論重新燃起。他說:“在這個國家,隻有窮人一直慘遭毒害。我要做的,就是讓死亡更民主一點。”

(編者按:向小偷付錢不讓他偷自己的車,還有比這更魔幻的國度嗎?)

巴勃羅成了“大善人”:diego echavarria之死

1971年,麥德林的窮人們聽說了一個叫巴勃羅·埃斯科瓦爾的“正直人”,他想要消除不公平。在這個由寡頭統治的哥倫比亞社會,不公平的地方實在太過普遍。diego echavarria是哥倫比亞很有勢力的企業家,在上流社會頗受尊敬。他還想被稱為偉大的慈善家,在農村興建了許多學校和醫院。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一代毒枭的傳奇歲月(一)一個草根家庭的孩子如何成為全球最臭名昭著的毒枭(上)

diego echavarria及家人

但事實上echavarria早已醜聞纏身。他是麥德林的窮人們最不歡迎的人物。他的工廠裡的勞工在毫無人道的環境下超長時間工作,卻領着微薄的薪水。而且還曾解雇了數百個勞工,沒有任何補償。

echavarria還強制驅逐多個農民社群以擴大自己的土地。對此進行反抗的農民要麼坐牢了要麼被殺害了。剩下的人被迫擠在麥德林的貧民窟裡。那段時間,巴勃羅聽盡了這些事情

一天,diego echavarria被綁架的消息傳遍街頭。綁架的人要價5萬比索。diego的家人迅速地把錢送了過去,相信diego能活着回來。

六個星期後,diego的屍體在離巴勃羅出生地不遠的一個坑裡被發現,屍體嚴重變形,很明顯生前遭受了嚴刑拷打。然而,麥德林的窮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卻歡欣鼓舞。每個人都知道是巴勃羅給他們帶來了公平。人們開始崇拜巴勃羅,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會有人緊緊握着他的手,給他鞠躬。他們開始喊他“大善人巴勃羅”或者直接叫“大善人”。

那年,巴勃羅才22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