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永遠的迪迦/anitama 封面來源:《迪迦奧特曼·戴拿奧特曼&蓋亞奧特曼 逾時空的大決戰》
接前回,第二個差異點是本篇監督和特技監督的兼任現象變得十分普遍。
我們來回顧一下本來的出發點。大架構下分本篇班和特殊技術班,各自由本篇監督和特技監督率領,分别進行各自的作業,負責本篇影像和特殊技術影像的演出。本篇監督和特技監督,分别對本篇班職員和特殊技術班職員,以及本篇影像和特殊技術影像,具有獨立的主宰權決定權。這叫本篇班和特殊技術班兩班平行分業體制,簡稱兩班體制。這麼幹的主要原因和優點有兩個,第一是核心理由,特殊技術的專業性。第二是輔助優點,特殊技術實在太過于耗時,而兩班平行分業的體制能一定程度上克服這個弱點,免得日程進度崩潰,這個營業上的優點得到制片人層面的支援。
本篇監督和特技監督由同一個人兼任的情況呢,也不是不行,因為又不死闆。隻是這樣,兩班平行作業就沒有了,因為一個監督不可能分身。那麼這就可能有兩種情況,要麼是通常任本篇監督的跑去兼任特技監督,要麼是通常任特技監督的跑去兼任本篇監督。
前一種情況,這個難度比較大,因為監督缺乏對特殊技術的專業性。而且越早的時候,特殊技術的專業性還處在越強的時代。還記得最開始第一章的末尾我舉的幾個例子嗎,很多很多如今看來無論在什麼類型的影視作品中,都已經多麼爛大街的手法,說白了按定義也全是特殊技術。
後一種情況,難度相對小一點,除了英二老爹這個杯具奇葩。以前說過的,他在一九六〇年的戰争大片《夏威夷與中途島大海空戰 太平洋的暴風雨》時,自己提出臨時嘗試一段本篇影像的演出。結果爛得自己都不忍直視了,任務交還給原本的本篇監督松林宗惠,灰頭土臉,從此洗手不幹。其他的特技監督,要是想兼任一下本篇監督,技術上隻要你有本事,你盡管幹。當然同時,確定日程的責任也在你了。是以要有自知之明哦,當特殊技術的方面還沒精湛到駕輕就熟時,你為什麼要輕易跑去本篇班瞎搞事。因而綜合起來,本篇監督和特技監督兼任這種事,昭和時代幾乎沒有這麼幹的。
圓谷制片廠的作品在老爹的時代,非正常兼任的例子有一個,就是一哥。一哥平時都是本篇監督的身份,有次跑去兼任特技監督了,但也沒明目張膽地幹,是打着他小弟高野宏一特技監督的旗号幹的。人家确實是天才這個沒得說,隻是由于他爹是神級人物,導緻很大程度上他自己也被掩蓋了。不過一哥也不完全算是外行突然就跑去搞事的,早在這件事之前十幾年,一哥被老爹安利進電視台工作以前,他就是在特殊技術班練過級的。
初代《哥吉拉》和《哥吉拉的逆襲》時,一哥是在圓谷組混過日子的,就是說屬于有實習經驗的人員。《哥吉拉的逆襲》時一哥還已經從最末次的練級人員更新了,因為他後面多出了個更末次的練級新人,那正是高野。也就是說,即使隻看在特殊技術的領域,一哥都依然算高野監督的前輩。當時他們的直屬頂頭上司,是領班的攝影技師有川貞昌,後來的第二代本家特技監督。那時一哥才不是什麼一哥,因為圓谷組中在老爹之下,大體除了年齡隻比老爹小幾歲但還是屬于同輩的兩位,照明技師岸田九一郎和特美監督渡邊明之外,有川的地位向來是圓谷組的大哥大。
除一哥這個例子以外可以看到,過去對特技監督的人選要求非常嚴格,幾乎都是圓谷組出身的專業技術者。川上景司、有川貞昌、高野宏一、佐川和夫,那哪一個名字聽着不是如雷貫耳,跟着老爹練級少說幾年多說幾十年的,百裡挑一千裡挑一的人才。就算是沒正式在圓谷組練過的人,至少也是專門在特殊技術這個領域的人,而且是以前曾經直接接受過老爹的指導的人,這類人都是老爹親手挑選出來的,像的場徹和大木淳這樣的。這還是電視節目的方面,電影方面那我們老早以前就說過了,極其嚴格,特技監督是稀有生物。在本家那邊特技監督有史以來到撤掉為止,四十多年間,能有資格挂上特技監督這個稱号的有且隻有四個人。必須的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兼任”這種随随便便的事更是無從談起。
到七十年代初一哥的時代,一哥自己都不在現場任監督了,例外當然就更沒有了。特技監督的人選,基本上,可以維持前面的标準。到皐的時代就維持不了了,我們已經全都說過了,各種缺人手各種趕新人上架。連人都不夠,你就沒本錢還搞多嚴格的标準了,是以這時我們開始見到了零零星星的,平時的本篇監督還兼任一下特技監督的現象。後來《愛迪奧特曼》的時候皐從緊急狀态站穩腳跟了,跟東寶的關系也構築起來了,反而比起七十年代中期有所回複。
以前說過圓谷制片廠除了奧特系列以外的片子,正經執行了兩班體制的作品數量,一隻手就夠數出來,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把圓谷制片廠這五十多年的曆程分成三段,先砍一段出來,這第一段就是老爹的時代和一哥的時代。聽起來長,然而隻是密度高而已,合起來都還沒滿十年。剩下的從正中央能劈兩半,前二十二年後二十二年,前一半就正好是皐的時代。皐時代以後,剩下的第三段,連奧特系列以外的片子本身都沒玩幾個了。而占了很久的皐時代,這時期就是沒條件的問題。我們知道隻有奧特系列和一個《星之狼》能維持正經的兩班體制了,其他的都别說兼任不兼任的事,因為實質上現場隻能有條件實行一班體制。叫個特殊技術的專業人員,負責一下每集為數不多的需要使用特殊技術的部分,同時挂上名就叫作全集的特技監督,哦不對我們說過了那時候其實名義也已經叫成“特攝監督”了,但其實下面并沒有自己的另一套完整班子來作業。這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跟東映超級英雄類電視節目的那種搞法差不多,特殊技術占的份量很小,但全集都挂上名好聽叫特攝監督,因為特殊技術的部分能當兼用卡。
到高野監修主掌現場的時代,他恢複了監修和特技監督和正規執行的兩班體制,比皐時代更确實地執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本篇監督和特技監督兼任的現象成個什麼情況了,兼任的情況與不兼任的情況基本上是對半分的。以平成奧特系列三部作為例,事實上兼任的情況反而已經過半了。這就形成了一個跟皐時代比起來,看上去反過來的現象。皐時代是經常能有個不同于本篇監督的人,挂上名叫特攝監督,其實作場本質是一班體制。高野這時是堅決執行兩班體制的,但本篇監督和特技監督兼任多了,已經有種習以為常的感覺了。
為什麼兼任現象變得如此大幅度普及,何況我們以前還提到過,七十年代高野本人的評語,還是不贊成兼任的。除了一如既往地缺人,沒有專屬人員,經過二十多年已經出現人才斷層,這麼些早先說過的原因之外,同時還有一大原因就是,客觀技術上允許了。簡單粗暴來說就是,科學的力量,以前不容易辦到或辦不到的事,這時可以了。
難度低的特殊技術,已經足夠普及了,變成司空見慣的手法了。在其他各種普通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本篇班的攝影作業中,也都常用了,沒有高門檻了。雖然符合當初圓谷英二提出和研究的特殊技術的定義,但人們的意識中,不再把它們視作特殊技術了。難度高的特殊技術呢,也沒關系了,咱有新儀器有高科技了。過了這麼多年,哪有不進步不發展的,客觀上做到的可能性也具備了。于是時間問題也解決了,監督一旦要兼任,就意味着不能平行同時作業,這種日程進度方面的壓力現在也減輕了數倍,可以盡情浪啦。前面剛說過,本篇監督去兼任特技監督,和特技監督去兼任本篇監督,前者難度大一點。現在的狀況反過來了,前者反而容易些。
電腦圖像等數位技術在影視業裡開始普及,我們知道大體就是九十年代初開始的,然後進入新世紀後正式占據主要地位。我們還說過,然而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為止,依然是明顯地,傳統的模拟型特殊技術更經濟些。因為數位型特殊技術這種使用電子計算機的,畢竟還處在新興事物的普及過程之中,還要土豪才敢砸錢玩,尤其是日本這麼個小地方。但是圓谷制片廠即使沒了“特攝之神”的光環,丢掉了影視技術世界領先的地位,還扔了專屬的技術人才團隊和技藝的傳承體制以及環境,好歹理念和自尊還在那裡,至少得是日本在影視技術方面的最尖端啊。在這方面英二老爹當年什麼理念,高野又是什麼樣的人,這些我們以前都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是以圓谷制片廠是一定要去當早期就積極取入數位技術的先驅之一的,在還沒足夠普及足夠廉價的時期,去狠狠地砸錢當小白鼠。
現在關鍵問題就來了,第一,既然兼任現象大幅普及了,那可不可以有一天變成完全兼任的狀态。這就意味着什麼,不再有什麼特技監督,也不用分什麼本篇監督,都隻有一個監督了,那也就直接稱呼叫監督了。第二,既然科技的發展程度客觀上開始允許了,也還在繼續進步,并且當監督也普遍為兼任的情況時,那可不可以有一天,監督隻要一個劇組就能確定實作自己的演出意圖。這就意味着什麼,撤銷兩班體制,從此大規模運用特殊技術的影視作品也跟普通片子一樣,一律采用普通的一班體制。實在有搞不定的地方,還有電腦嘛,再搞不定的,二次外包嘛。這年頭那麼多分承包制片廠,專接電腦圖像工作委托的專接視覺效果工作委托的,少不了。
兩班體制的利弊我們可以再來明确複習一下,主要的優點有兩條,主要的缺點也兩條,兩條優點在這章開頭時說了。兩條缺點,核心缺點是,既然有兩個劇組、兩個監督,那對兩者間的磨合度、協調性要求就很高。
不是随随便便兩個人就能湊一起的,人不可能一模一樣,是以不管哪邊監督的演出意圖,都不能完全確定實作。是以兩班體制的關鍵,在于實作技術性,而尤其不适合藝術性強的作品,不适合那種能讓監督一舉成名的文藝大片。這就是我很早以前點出過的,影視本來是個文藝的世界,可惜圓谷英二是誤入歧途闖進這裡面的理工巨匠。你看本多豬四郎和松林宗惠,這樣性格的監督甘為綠葉,可以做老爹的相棒。黑澤明和古澤憲吾還有岡本喜八郎就玩不轉,稻垣浩和市川崑半斤八兩。大概相當于,如果沒有早田隊員,無敵的超級英雄奧特曼在地球上,連三分鐘都站不住。
本多監督沒有什麼讓自己一人單獨成名的文藝大片,也就沒有什麼報上号來聽上去各種高大上的這個獎項那個獎項,是他自己不行嗎,那為什麼黑澤明到死為止就是要拉着他一起幹。除了特攝映畫以外,連黑澤作品也負責了大量的田中友幸制片人說,如果不是我把本多監督綁在“特攝”這樁柱子上,他應該能成為像成濑巳喜男那樣的巨匠吧,我對本多監督真的感到很抱歉。開玩笑,成濑監督是什麼級别的大師,這是多高的評價你知道嗎。告訴你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隻是至今為止我沒見過華語圈裡有人點出來過而已的,既著名又秘密的事項:仔細看初代《哥吉拉》的本篇班陣容,也就是本多監督率領的這個劇組。攝影技師玉井正夫、照明技師石井長四郎、美術設計師中古智、錄音技師下永尚,這一幫子人都是些什麼人。現在是不知道了,當時的人一看就肯定會得出這個結論的:那麼監督一定是成濑吧。然而是本多監督。
再說次要缺點,次要缺點是用兩套班子,總比隻一套班子多花些錢。何況我們說過兩班體制不一定是真的就兩班,還可能三四五六七班。當然了你要明确一點,真正燒錢的大頭在于使用特殊技術本身,班子多隻是大規模運用特殊技術的副産物,之一。僅僅因多出一套班子導緻的多花的那點錢,比起使用特殊技術本身這個就微不足道了。
現在一旦回過頭來再看優點,兩條都已經被大幅度地削弱了。是以接下來理性的思路是什麼,當然要着重于克服缺點。相當于收益大幅減少了,我為什麼還要頂着原來那個量的成本和風險繼續玩。而削弱缺點的途徑容易多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實行一班體制、一個監督,是以下一步的方針,已經一目了然。
奧特曼的四大天王。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機關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網誌:@animetamashii
微信公衆号:anitama0815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49e8601aa4f43dc2?utm_source=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