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亮,表示隔離房門打開。
5秒後,電腦端疫情防控監測平台語音播報:“xx社群居委會xx隔離點1—1—181于2021年2月2日18:01:58檢測到異常開門報警。”
1秒後,監測平台所連接配接的手機端電話響起,接通,語音開始報警。與此同時,報警短信也發送到了這部手機。
這是一場被隔離人員私自打開房門,離開隔離點,觸發疫情防控智能化預警系統後的反應,是模拟演練。

“你們要充分發揮科技專業優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迅速調集精兵強将開發疫情防控智能類産品,以提高防疫工作的品質和效率。”1月16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常麗虹在承德國際商貿物流園區承德天乾地坤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調研時,鼓勵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助力疫情防控。
“現實中,電腦端的疫情防控監測系統一般會安裝在疫情防控指揮部門,手機端報警接收者一般是社群管理人員或網格員。”劉端,今年33歲,是承德天乾地坤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他說,若真如演練中一樣,觸發系統報警後,疫情防控各級各部門會第一時間得知,是疫情防控智能化、精準化、人性化的展現。
小小“門神”不簡單
疫情防控“一夫當關”
“這個吸在隔離點房門上的白色小盒,看着像門鈴一樣,是我們苦心研發的結晶。”劉端說,這其實已是他們開發出的第三代人工智能防疫預警系統,“早在2020年初,武漢爆發疫情時,我們就在雙灤區委區政府的緊急指令下,率先研發出了‘紅黃綠’碼,用于全區疫情防控。”
而這套疫情防控智能預警系統,是在原有技術基礎之上,經過全公司30餘位技術人員耗時3天研發完成的。
“緊急研發階段,我們吃住在公司,3天内輪換着休息,每次也就睡兩三個小時覺。”該公司産品研發經理林泉說,梳理項目流程、細節研發、更新完善……在系統軟體設計之初,天乾地坤的設計團隊就以智能化和人性化服務總攬産品研發全過程。
這套疫情防控智能預警系統,前端即安裝在被隔離人員的房門上的“小門神”——白色的智能門磁感應器,它通過雲平台,利用營運商5g(nb-iot)流量卡将感應裝置(智能門磁)狀态和動作資訊進行記錄,并以語音電話、短信等形式提示監管者,後者會收到大資料平台報警,據此作出應對措施。
“小門神”隻監測門的開啟次數?并非這麼簡單。
該系統還具有資料彙總分析、查詢和實時預警功能,除可以及時接收到集中、居家隔離人員外出情況資訊外,還可以通過手機小程式端接收被隔離人員的送餐、消毒和垃圾清理等服務申請,有效實作了智能化“三包一”人員的監管,充分彌補了社群防控力量不足的短闆,實作智能化監管。更為難得的是,該系統還可以為流行病學調查提供可溯源依據,促進疫情防控管理更加智能、精準。
而在前期,該公司研發的社群網格化智能管理系統和“識臉測溫一體機”已被廣泛應用。高效、快捷的操作,準确的資訊傳送,確定了疫情隐患排查資料的精細化。
“手機小程式端,被隔離人員與監管者可分别登陸;手機端和大資料端口,則為疫情防控從業人員及各級各部門疫情防控指揮部門提供及時、有效的監管和大資料功能。”劉端對自己的産品自信滿滿。
小小“門神”不簡單,疫情防控“一夫當關”。
大顯“神通”非偶然
科技防疫“功必有我”
公司全員核酸檢測!專業防護教育訓練!隔離場所進出指導……1月18日,在雙灤區委區政府、承德國際商貿物流園區黨工委的全力支援下,企業加緊生産,全力準備以科技力量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1月19日,星夜馳援邢台。
“隻有大‘家’好,小家才會好!”公司業務骨幹董芳、吳慶偉、李鵬飛、王安等十餘名從業人員逆行邢台,在隆堯、南宮疫情防控一線,穿着厚重的防護服為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和農村隔離人員提供産品安裝、資料彙總分析、精準化管控等服務。
“門磁感應器隻需兩節七号電池,就可支援房門開啟2000次,隔離人員解除隔離後,其他家庭能重複安裝使用。”承德天乾地坤軟體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這套疫情防控智能化預警系統,在邢台、在辛集、甚至在江蘇,在為被隔離人員提供精準管控工作中大顯神通,受到了全國各地使用方的肯定。
“大神通”并非偶然。
承德天乾地坤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在劉端的帶領下,以科技研發為立企之本,以智能化服務為興企之魂,成立4年來,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我市科技行業一支新軍。
這是一隻活力十足的隊伍——
企業負責人劉端,33歲;産品研發經理林泉,33歲……全公司35名員工,平均年齡僅26歲。
這是一群能打“硬仗”的創業人——
入駐承德國際商貿物流園區兩年來,他們以“創業者”的低姿态埋頭做事,率先研發“紅黃綠”健康碼,助力雙灤區疫情防控;72小時研發出疫情防控智能化預警系統……
這是一個有責任擔當的團隊——
大疫面前顯擔當。在研發出疫情防控智能化預警系統後,逆行出征,為省内兄弟地市提供專業化、智能化監管服務;在産品供不應求,緊張生産的情況下,主動、無償捐助我市500套産品,用于隔離點防疫監管使用……
“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打造智能化社群監管預警系統,為我國社會治理基層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提供資訊化支撐。”作為企業的“舵手”,劉端經常學習國家政策。他說,為了更好地解決群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國家制定實施了城鄉社群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我們就要以此為着力點, 發揮科技作用,作出科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