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偷聽一場拍攝間隙的閑聊
▼
一份收聽指南供你備用
0’19’’ 問起是怎麼認識的,一下考倒了他們
2’00’’如何給《水牛城66》導演vincent gallo寫粉絲信并被回複
3’20’’朋友眼裡的木木美術館創辦人
4’11’’雷宛螢的一個“特異功能”
5’14’’互贈的那些“吊詭”禮物
6’57’’是以,雷宛螢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聲音出場順序:雷宛螢、炀子、蕭涵秋、劉舸
雷宛螢與林瀚所住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離那條橫穿北京東西的十裡大道不遠。我們的拍攝在一個深秋的早上,卻要與這對夫婦及3位好友打造一場聖誕主題的派對,當《午夜巴黎》裡婉轉的一曲si tu vois ma mère前奏響起,現場倒也像被打開了時空開關,誤入一個聖誕午夜。雷宛螢與朋友們也被打開話匣子,回憶起過去無數次“自嗨”式的玩樂與聚會。最終我們決定将這場生龍活虎的對話重新梳理,轉化為雷宛螢的自述。關于友情、愛情、藝術,3隻貓與一隻狗,對藝術的偏執、縫縫補補的喜好……生活變了,人沒啥變。
左起至右:m woods創辦人林瀚、藝術家炀子、音樂人劉舸、雷宛螢、藝術家蕭涵秋
炀子、蕭涵秋、劉舸與我
口述 / 雷宛螢
認識炀子(yangzi)那會兒我19歲,在c5藝術中心的一場展覽上。你會發現有些人與事是有宿命存在的,見到炀子第一眼,我就想,她會是自己生命裡特别重要的一個人。“晚晚”這個名字也是炀子起的,因為我出生在晚上,家裡為我取名,取螢火蟲的“螢”,後來炀子就叫我“晚晚”。她給我畫過七八十幅畫吧,現在都收進了木木美術館( m woods)。
秋秋(蕭涵秋)很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愛麗絲。第一次見她時覺得她就像洋娃娃。她送過很多口紅給我,還有一些小背心,我記得她曾在一件背心上畫了炀子的畫像,送給我。劉舸呢,更像是會成為在場“主角”的那個人,他帶給大家很多音樂,很多時候沉默,卻常能語出驚人。
雷宛螢(晚晚):m woods 木木美術館創始人/策展人
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定缺不了音樂的,炀子會買很多花,給大家拍照片。那會兒(十年前)用膠片拍,用柯達135、120的機子拍,炀子拍照的時候會要求每個人都看鏡頭,像現在這樣玩手機是絕對不允許的。其實隻要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份禮物,禮物并非僅停留在某個具體的物質中。
雷宛螢與林瀚的家中客廳電視櫃堪稱家裡的一面核心“展牆”,19世紀法國畫家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的《水邊的楊樹》(左)、中國台灣藝術大家林壽宇的水彩(右)與各朝雕像混合交織,也陳述了二人對藝術的态度。
是以你剛問我最欣賞彼此身上的哪一點,這并非是能用某個特定的詞語去描述的,可以說是更宏觀的,他們的精神世界在影響我。我想我們共有的、最明顯的地方,是活得都很自我,都并不想成為誰。
家裡還藏有john currin、cristof yvore等各國藝術家及不同朝代的作品。
m woods
我們做木木美術館( m woods)也是一樣,不尋參照,從零開始,做自己想做的。木木的創立,讓我終于可以實作過去設想過的許多東西,去實作自己的所學,當然也會背負上更多責任感。因為它之于藝術,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向所有人打開大門,将自己眼中好的藝術傳播給更多人。這就需要理性的思考,不過從展覽内容、策展方面而言,我不太會考慮諸如是否“賣座”“有話題”之類的現實因素,更多去思考這是否足夠成為一場好展覽。
客廳沙發上随意堆疊了不少雜志、藝術畫冊,也是日常。
我、林瀚、michael(黃勖夫)三個人平日怎麼工作呢,我比較偏向展覽的學術層面,林瀚會把控長遠的vision,美術館在5年、10年之後的走向,michael則更多負責國際方面的事務。我們各司其職,又保持熱絡與讨論,確定整體方向在一條線上。
藝術家朋友畫的雷宛螢與林瀚,作為新婚禮物送給這對夫婦。
收藏與未知
家裡的貓咪們與我們達成了一種默契,用林瀚的話說,“要是他們碰了這些(藝術)玩意兒,他就會把它們煮了”。當然我不會同意的,哈哈,就是各自相安無事的感覺吧。我們在日本找到了不少北魏早期、北齊時期的雕像,很多是“殘缺”的,隻有佛像的镂空背屏部分,也有佛像的底座。但這些“碎片”會讓你追根溯至很多故事。
藏物之一,北齊時期的飛天雕像。
有件雙思維菩薩像的底座,主佛像已不見蹤影,但是你看它的底座,好像一幅連環畫,演繹了佛教裡摩耶夫人、樹下産子、菩提樹下悟道等種種故事。它的雕刻手法童真而質樸,用現在的話說,挺“萌”的。你能感覺到當時制作這尊雕像的人,心是善的。
收藏的一座雙思維菩薩像的底座。林瀚也會為這些藏品專門定做展示架,家中有不少。
愛收藏,也是因為它會領着我們去了解一些陌生的領域。中國的曆史、傳統、宗教,曾經的我們或許并不關心,但開始做收藏之後,每天讨論這些物件背後的故事,已經成為我們生活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解壓 = 吃,吃,吃
美食最讓我放松了。無所謂價格,便宜或昂貴,隻要是好吃的東西總能幫我解壓。以前我們去炀子家聚會,她經常給我們做好吃的,每次花樣都不重複,意大利面,咖喱飯,帶魚……秋秋總會去樓下的京客隆買點涼皮,她管涼皮叫“cold skin”!其實林瀚做的每一道菜我也都愛吃,因為他做的菜往往是即興發揮的,總能帶來驚喜。
迪奧标志性的藤格紋(cannage)不僅是包袋與衣裝之上的經典圖紋,也在cannage家居系列裡發揮别樣光彩。cannage系列紅色與黑色水晶杯、cannage montaigne 餐盤、cannage系列高腳杯、salento系列紅色與金色燭台、地中海無花果香氛蠟燭均來自迪奧。
蠟燭總是最貼切聖誕的。迪奧的琥珀幽夜香氛蠟燭将琥珀野性及幽暗的一面與天鵝絨及土耳其玫瑰的優雅結合起來。這是一次琥珀與夜晚的完美交融。
專情
其實我是蠻專情的一個人,對事物對人比較“講義氣”“重感情”,倒不是勤儉持家吧,隻是如果我喜歡一樣東西,這種感情就會持續下去,在遇到下一個更喜歡的東西之前,不會換掉它。我有一個化妝包、一雙老木屐,用了十幾年沒換過。這也可能解釋了為何與他們的友情如此持久,這些年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但在最好的朋友裡,依然少不了這兒的這些人。
家裡養了3隻貓咪,九爺、三三、felix,還有一隻叫作uni的狗狗。沙發被這4隻“孩子們”玩鬧出了痕迹,雷宛螢會拿些彩線縫縫補補。
煙灰缸古董以及沙發邊的黑豹玩具,也是家中貓咪的好夥伴。
最後,少不了幕後花絮
拍攝這期封面是在早晨,天氣是北京常見的灰霾,拍攝時,大家有時會走上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陽台換換氣,在那裡雷宛螢與林瀚養了很多綠植。拍攝節奏快、很需要耐心,卻更多留下了不少快樂的瞬間。
“主角”九爺:在拍攝正式結束時,貓咪“九爺”突然蹿到綠色椅子上,桌面上浮現了藝術家kader attia的作品霓虹燈的綠色倒影,好一番神秘、诙諧的聖誕意境。
見面如故:雷宛螢與朋友炀子、蕭涵秋、劉舸雖然因各自工作繁忙有一陣子未見,與丈夫林瀚随本期封面故事便也邀請老友們至家中做客,卻是輕松如故,默契十足。
聚精會神的《安邸ad》團隊:造型師kevin ma(左)、造型師pete bermejo(左二)、《安邸ad》編輯總監王旭(左三)、攝影師雷壇壇(右二)、時裝造型師楊婷(右)
特别感謝來自芫荽coriandolo打造了這組濃烈、神秘卻也熱情的花藝方案。結合餐桌與藝術品的氣質,以北極星玫瑰、針墊花、蠍尾蕉、紅橡樹葉帶來花藝設計。我們也采訪了創始人述禾選花有何心得,并為你的聖誕花藝支招。
q:為什麼會選這幾種花?
芫荽coriandolo:為了突出 “奇妙”二字,我們選擇了桌花不太常用的蠍尾蕉為主花。配花除了選用dior喜歡白色玫瑰,其他的花材也是為了烘托聖誕的紅色視覺氣氛。橡樹葉的形狀與楓葉相近,也是當下能貼近聖誕主題的配葉。
<< 滑動檢視下一張圖檔 >>
q:如果我們也想要這幾種花裝點家,你有什麼好建議或者tips嗎?
芫荽coriandolo:聖誕來臨,裝點居家環境,我建議盡量簡單為宜,選擇中型的細口瓶插上幾隻支紅色枕墊配上一點片狀配葉放于玄關或書桌即可。如果覺得不夠鮮豔,買上幾紮紅色郁金香插入高腳廣口瓶内,在配上幾支白玫瑰于其中,放在餐桌或茶幾上也是不錯的選擇。
攝影 / 小花
忙中有樂:打造這些高顔值高品質美麗照片的幕後功臣:攝影師雷壇壇(中)、造型師petebermejo(左)燈光助理海洋(右),以及壇壇愛不釋手的哈蘇h6d-100c相機!
氣味的藝術:作為dior迪奧香氛世家的新大使,雷宛螢的聖誕派對當然離不開香水及香氛蠟燭的氣味裝點!誠如氣味也是敏感的知覺,好的香氛體驗就像藝術,能夠帶給人無限滋養。
文末福利
聖誕節,你想好怎麼過了嗎?與夫妻一起度過一個浪漫的聖誕夜還是和家人度過一個溫馨的節日?又或者你會像雷宛螢一樣,約朋友一起在家開party?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聖誕計劃吧!編輯将從留言中選出10位使用者送出木木美術館最新大展:瑞士藝術家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個展的門票哦。
木木美術館最新大展
瑞士藝術家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
個展
展期:11.30 - 2.24
位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号798藝術區,d-06.
攝影師 \ 雷壇壇
造型 \ pete bermejo、kevin ma
時裝造型 \ 楊婷
花藝 \ 芫荽coriandolo
妝發 \ 邊圓 造型助理 \ 黃源 時裝造型助理 \ 康康
播客編輯 \ reed
配樂來自:si tu vois ma mère (sidney bechet)
文字 \ 穆裡爾
編輯 \ murielxu、kevin ma
微信編輯 \ 靜文、小雪、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