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次出門下館子臨走的時候,
結賬台的服務員一般都會遞幾個糖果過來,
有時候是橘子糖話梅糖,還有口香糖,
但是幾乎90%,
都是薄荷糖。
就是白色的圓形的,
中間有個洞的那種薄荷糖。

然後慢慢地我就發現,
不僅是飯店,
酒店飯店,還有點的外賣,
都經常會送客人這種薄荷糖。
哈哈真的好貼心哦,
我最喜歡在臨走之前順手捎走幾顆小糖糖了。(bushi)
這種傳統據說是從美國那邊傳過來的,
服務生會把裝着糖果的籃子放在前台處供客人們自取,
細心的人會發現,
人們更願意傾向去有這種服務的地方付費。
怎麼說呢,
免費的不要錢的東西誰不喜歡啊!
就像我一直很喜歡去某家火鍋店,
其中有一個原因,
是我真的很喜歡他家可以無限續杯的免費酸奶冰沙。
哪怕其實他們是把冰沙的錢也一起算在了最後的飯錢裡。
說回薄荷糖,
其實我一直都不太明白,
為什麼大部分的薄荷糖都是這種圓圓的,中間有個洞的樣子。
曾經我一度以為,
是因為這種薄荷糖可以當口哨吹,
是可以在中間穿根線當項鍊挂,
或者沒什麼卵用隻是讓你的舌頭有個地方可以放。
就覺得商家好貼心哦,
聒噪的人類幼崽最喜歡小糖果了,
吃糖可以暫時讓他們安靜。
但是為啥一定要在中間打個洞呢,
難道是為了正大光明偷工減料嗎??
就是說,
如果花一樣的錢買一份實心的糖和買一份空心的糖,
總覺得買空心的好像虧了。
02、
1)為了拯救人類??
薄荷這種東西很早以前在西歐開始流行的時候,
基本都是被當作藥物的,
清清涼涼,特别提神。
後來有人發現,
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糖果怎麼一到夏天就開始融化了啊?
于是有個叫克拉倫斯·克蘭的大聰明,
就想着能不能在糖果裡面加點靈魂材料,
——比如薄荷。
這樣做出來的糖果不僅耐熱,
而且可以在夏季給大家帶去清涼的口感。
于是,
第一代薄荷糖産生了,
這種糖被命名為“救生員”。
不是救生圈!
但是之後接二連三發生了薄荷糖“殺人事件”。
為啥?
因為當時第一代的薄荷糖中間是沒有圈的,
它就是個實心的糖果。
很多小孩子吃糖的時候容易卡住喉嚨,
又經常打打鬧鬧的嗆進食管造成窒息。
是以糖廠的人緊急加工,
在糖中間挖了個洞,
是不是就有救生圈那個意思了。
這樣即使是不小心把糖吞咽了下去,
因為有這個洞的存在,就還能呼吸,
就能給緊急情況争取時間。
沒想到吧,小小的糖果,大大的學問。
後來風靡全球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寶路薄荷糖,
就是按照初代圈圈薄荷糖的思路來生産的,
它們的宣傳口号非常簡單粗暴,
就叫——
“有個圈的薄荷糖”。
2)有洞的糖果更甜更涼??
曾有科學界的大佬指出:
“吃糖果時人們感受到的甜度與糖果溶解的速率成正比。”
意思就是說,
我們吃糖的時候感覺甜,
是因為糖果的甜味分子在溶解,
有洞的糖果溶解快,
是以吃起來更甜。
其實橘長真的吃不出來實心和有圈的糖果哪個更甜,
反正有糖吃什麼都好說。
不過為啥說有個洞的薄荷糖吃起來更涼呢,
科科,因為人家在中間鑽個洞之後又噴了一層薄荷啊!
那個時候大家都喜歡追求更涼的薄荷糖,
新鮮感強,刺激性大,
誰能抓住第一口味蕾就算赢。
挖個洞這種方式,
說它作弊吧,
好像也犯不上……
至少人家真的風靡了耶。
隻要結果是好的,
過程不重要!
——資本家們如是說到。
3)沒别的,就想趕個時髦
那麼問題來了,
以上這些說法都靠譜嗎,
如果不靠譜的話,
薄荷糖到底為什麼要在中間打個洞啊!
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就代表廠商的目的達到了。
因為人家要的就是,
制造一款“與 衆 不 同 的能讓人記住”的糖。
那一年,因為人們關于薄荷糖為什麼有個洞的讨論遲遲沒有得出一個結論,
結果這款有圈的薄荷糖成了當年的爆款。
學到沒?
想要爆,
先要制造沖突、懸疑、争論,
黑 紅也是紅。
反正人們記住了它,
并且在之後隻想要有圈的薄荷糖。
而寶路抓住了最後的機會,
終于成為了薄荷糖屆的大哥。
羨慕的淚水不禁從嘴角流出,
苦逼的新媒體人要是有這個小腦袋瓜子,
我怎麼着都不至于在月末給老闆彙報的時候,
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了。
他們不僅苟到了現在,
還成為了大家都知道的那個有圈圈的薄荷糖。
至于為什麼有圈圈呢,
一下子好像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因為他們隻想讓你記住,
那就是一款有圈的薄荷糖,
僅此而已。
沒别的意思,
就想瘋狂暗示寶路,
懂嗎我的寶?
不懂也沒關系,
我還可以更明示一點,
下次我想吃完火鍋以後,
品嘗到更多口味的糖果。
緻
我親愛的圈圈薄荷糖♥
點贊,關注,三連,
希望你永遠都有甜甜的糖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