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 法律網
杜陽,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6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釋出了《檢察機關依法懲治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最高巡查從各地報告的新藥案例中選取了4例典型病例。最高檢察院第二檢察院院長袁明就檢察機關依法懲治新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回答記者提問。
問:最高檢察官公布新的毒品犯罪案的原因是什麼?
答:毒品作為全球公共危害,不僅嚴重危害人民群衆身心健康,而且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毒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訓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禁毒工作的意見》,按照全國禁毒委的工作,積極融入全國禁毒工作大局, 積極履行檢察職能,懲治和預防毒品犯罪,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2015年以來,檢察院處理的毒品犯罪數量逐年減少,禁毒工作成效明顯,但毒品犯罪總量仍然很大。特别是受全球毒品形勢影響,販運、濫用新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案件迅速增加,一些娛樂場所和特定群體的濫用現象突出,對社會有害。截至目前,我國共發現精神活性物質9種317種,近3年上新發現50餘種。"智慧藥""仙水""郵票"等新藥形式不同,非常僞裝、隐蔽和混淆,容易被一些非法分子使用,滿足年輕人的好奇心,追求刺激,具有群體的特點,容易吸引和傷害年輕人。是以,亟需懲處和加強新藥綜合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明确下達了《預防新型毒品危害青少年的訓示》,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訓示精神,堅持國家安全、國家興衰、民生福的制高點,通過組建專門辦案組,依法打擊新型毒品犯罪, 同時積極推進全面禁毒管理,開展廣泛的防毒宣傳教育。這是檢察機關公示典型案例、基于檢察職能積極參與藥品監管的重要途徑。案例來自實踐,是生動具體的法治。為此,最高督查從各地新藥案件上報,篩選出4個待公布的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典型案例在推動新藥案件進行中的引領、示範、引導作用,為各地辦理案件提供參考。同時,公開釋出可以進一步揭示新藥的危害,增強人們特别是年輕人的抗藥意識和抗藥能力。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典型案例,介紹一下有哪些特點?
答:這次共公布了4個典型案例。其中,案件一是四川省王市販毒制造案。該病例與新藥"γ-羟基丁酸)有關。檢察機關應當加強與有關監管部門和專業機構的聯合合作,追究被告人對販運、制造、販運含γ-羟基丁酸飲料的毒品犯罪的刑事責任。同時,加強毒品相關資産審查,打擊毒品犯罪,摧毀毒品犯罪的經濟基礎。
案例二是江蘇省彭家等地販毒案。該病例與新藥"LSD Stamp"(McEgradyl diacetylamide)有關。檢察機關在依法懲治毒品犯罪的同時,根據涉案學生的情況,擴大司法案件的效力。合資藥企設立新藥禁毒教育基地,開發直播平台開展法治宣傳,制定檢察建議,參與全面禁毒治理。
案例三是廣西魯等地販毒案件。該案件與新藥"仙女水"(Nimesic)有關。檢察機關全面審查案件事實和證據,充分發揮引導偵查的作用,依法追查失蹤犯罪嫌疑人。同時,認真開展口供和刑罰的法律工作,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開展此類毒品的常見形式和危害性濫用行為。
案例四是福建省胡市販毒案。該案件與新藥"智能藥物"(Modafini)有關。檢察機關對被大學錄取的犯罪嫌疑人進行綜合評估,并通過公開聽證會作出不依法起訴的決定。同時制定個性化的幫助方案,督促他們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上述情況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加強新毒品犯罪證據審查。針對新型毒品犯罪的隐蔽性、模糊性,檢察機關積極引導公安機關依法全面收集固定證據,建構緊密的證據鍊條,鞏固證據基礎。同時,通過加強證據查核,積極推進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案件監管,糾正犯罪漏電,實作毒品犯罪案件全鍊條。特别是涉毒犯罪是典型的牟利犯罪,如果不及時追查和收集涉毒資産,将嚴重影響涉毒犯罪的效力。檢察機關積極開展涉毒财産調查檢查,對涉毒犯罪"斷血",徹底摧毀涉毒犯罪的經濟基礎。
二是依法準确認定新型毒品犯罪的性質。一些新藥具有精神藥品和藥品的雙重屬性,檢察機關準确了解和掌握新型毒品案件的法律規定,充分發揮聯合檢察官的作用,會配合法院、公安機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專業機構,準确定性新藥案件, 以适應刑事處罰。
三是嚴格執行從寬嚴刑事政策。檢察機關在依法打擊嚴重毒品犯罪的同時,應當依法對較輕的毒品犯罪案件實行從寬政策。注意依法推動毒品犯罪案件适用認罪認罰制度,認真開展解釋推理工作,確定辦案成效。對于情節輕微的涉嫌毒品犯罪的在校學生,檢察機關堅持"懲戒、教育、搶救"的理念,綜合适用從寬刑罰和公開聽證制度,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
四是積極推進全面禁毒管理。針對新藥特點,以及突出危害青少年等問題,檢察機關将司法案件的效果、創新工作機制延伸,針對社會管理薄弱環節,通過檢察建議的形式督促監管和環境整治。通過建立新型禁毒教育基地、直播視訊,加強新藥預防宣傳教育工作,增強青少年拒毒和禁毒意識。
問:檢察院還需要做些什麼來解決新型毒品犯罪的高發問題?
答:接下來,我們将重點介紹以下内容:
第一,加強溝通協調,形成聯合打擊力量。一些毒販為了吸引消費者,迷惑大衆,不斷革新藥品模式,改變包裝模式,新藥不斷以飲料、食品、藥品等形式出現,帶來大量新問題、新挑戰,增加了處罰難度。檢察機關将加強與公安、法院、市場監管部門、藥品監管部門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研究制定新藥法律适用證據審查指南和标準,形成聯合懲戒力。
二是加大辦案力度,依法嚴懲新型毒品犯罪。檢察機關要在訴訟中發揮主導作用,依法查處各類新型毒品犯罪,切實加強訴訟監督,確定辦案品質和效果。要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打擊職業毒品犯罪者和毒品累犯、屢犯和主犯,打擊以暴力為掩護、抗拒逮捕的毒品犯罪分子和毒品犯罪源頭。要強化證據意識,提高新毒品犯罪案件的證據品質,通過事先幹預引導公安機關查處驗證。對需要查處的案件,完善退學審查大綱,明确退學原因、目的和方向,確定依法及時進行補充審查和核實。同時,要嚴格執行從寬大從刑事政策,發揮口供懲制度的作用,對涉及新型涉毒初犯的被告人、失信棄權等情況的被告人,要從輕處罰。
三是積極參與全面禁毒管理。檢察機關在打擊毒品犯罪的同時,要進一步擴大辦案效果,推動完善禁毒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對新毒品犯罪形勢的分析判斷,提高新毒品緝毒防範工作的精準性,積極向黨委和政府提出建議。在本案中重點發現社會管理的弱點和漏洞,以起訴建議的形式督促整改。要堅持"标本治好、預防為主"的原則,着力加強全面禁毒宣傳。要充分利用重要的時間節點和出庭公訴的機會,通過新媒體形式,使人們充分認識新藥的嚴重危害。特别要以青少年為宣傳重點,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治副主機制的作用,廣泛開展禁毒法治講座,組織模拟法庭競賽、法治競賽等活動,普及青少年新藥知識, 努力保護年輕人的健康成長。此外,針對案件中未登記精神病案件的發現,檢察機關應當及時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積極推進案件管理。
最高監察還将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引導各地檢察機關依法處理各類新型毒品犯罪,協調解決辦案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衆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