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5.12,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官網公布,2021年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公布,中山大學第一醫院護理科主任程守貞獲頒南丁格爾獎章,這是廣東省唯一一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2021年5月12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科主任程守貞被授予第48屆國際南丁格爾獎章。

角色: 程守珍

女,1962年出生,中國護理協會第26任副會長,第27屆呼吸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醫療救援協會重症監護專業組組長,第47屆國際南丁格爾獎章候選人;護理品質控制中心主任,政協委員,政協常委。榮獲"國家衛生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國家抗疫毛巾先鋒"、"全國優秀護理部主任"、"五一勞動證"、"最優美科技工作者""38位紅旗人物"、"廣東省南部建功女職工"等多項榮譽稱号,受到黨和國家上司人的闿獎。

這可能是最後一場戰争,即使是一場白頭戰争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導演 程守珍。

騾子剛開始,新王冠肆虐。有抗擊SARS經驗的程守珍敏銳地感覺到,"一旦疫情擴大,就需要大量護理人員趕到前線"。

春節時,她放棄了休息,全力以赴為疫情防控做準備:應急部署和儲備人力,準備隔離病房和發燒診所,組織防護教育訓練1200餘人。作為國家和省級社團的主席和主席,她呼籲全省乃至全國的護理人員積極參與這場鬥争。護士們熱情地報名了。她精心挑選了醫院裡的300人,組成四組抗疫梯隊,準備遊行。

1月24日,農曆新年前夜,她接到緊急通知,醫院立即派出醫療隊幫助武漢。做好充分準備,程快迅速找回了12名支援護士,并報了他們的名字。醫院上司考慮到她的年齡、身體狀況等,決定"讓年輕人先走"。

今年的第二天,當第二次抽調四名醫療隊員到武漢時,她重新報名,準備出發。"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場大戰,我必須繼續下去,"他說,堅持這一信念,當時醫院在2月6日晚上再次接到國家任務,派出130名醫務人員。不到2個小時,她就完成了100名護士的集會,又一次要求開戰:"我是共産黨員,應該沖上去,呼吸和重症監護是我的職業,國有電話,電話一定要來!""她三次請求許可。

2月7日,程守貞被任命為中山大學醫療隊臨時黨委副書記、武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秘書長,率領131人赴武漢。"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完全進入了戰争狀态:救援,救援,幫助!"抵達"城市之城"武漢後,她和醫療隊在最初的24小時内接管了兩個普通病房,并迅速将其改造成合規的隔離病房,以治療患者;在多種法線下完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我對這種生活很熟悉,讓我來吧。

面對急救、重病難治的挑戰,程守珍基于多年呼吸、重症監護和管理經驗,提出"要加強生命保障,從死亡之手搶人!"。

她帶領團隊快速治療:打造"團體""一對一"治療護理體系和"雙控""五環"安防體系,確定先進生命保障的順利發展;她是第一個向整個醫院的多個醫療團隊介紹她的重症監護經驗的人。她不僅帶着她的團隊,而且還參加了與其他醫療團隊的幾次咨詢。

一名在心髒驟停後接受ECMO治療的患者受到極度不穩定的治療,醫院的臨時指揮部首先打電話給她尋求醫療照顧,并擔任護理團隊的負責人。她有三次咨詢,甚至每天兩次,當她吃不下時,她塞了一個巧克力入口,然後回去工作。高強度的工作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挑戰,58歲的她正遭受背痛,難以上去,忘了吃飯......一次又一次的生死速度就是這麼"搶"回來!

早康複:率先進行早期肺康複護理,并擔任醫院肺康複護理組組長;為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療提供可複制和可複制的體驗。程守珍經常對隊員們說:我們要用最硬的技能去救出每一個病人,搶救一個是...

新冠肺炎具有高度傳染性,臨床表現複雜多樣。

2月13日,程守鎮與隊員一起進行聯合體檢,面罩供氧患者呼吸急促,血氧飽和度迅速下降,"必須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否則危險"。

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時,氣管插管和合并感染的風險非常高。但她沒有猶豫,退縮了,"這個我熟悉的現場,讓我來吧!"。雖然她已經出汗了,護目鏡也起霧了,但這并沒有影響她熟練的操作。在團隊的默契配合下,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密閉吸痰、深靜脈穿刺插管、胃管置入等操作。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繼續上升,生命體征趨于平穩。一個嚴肅的病人就是這樣"救"他的!程守珍根據SARS治療經驗出發前準備了40根封閉的痰管并帶上戰場,第一次氣管插管送去大有裨益。将醫務人員因氣溶膠傳播而感染的風險降至最低。她不僅經驗豐富,技術娴熟,而且在危險時刻總是挺身而出。

一個多月過去了,程守貞帶領團隊經曆了一場艱苦的戰鬥,完成了遏制疫情蔓延的第一戰任務。冬春來臨,春花盛開。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已經從全國各地撤離,作為一支高水準的醫療隊伍,她的隊伍繼續着第二戰!

堅持做一個深沉、溫度的照顧者

程守珍堅持"做一個深沉、溫度的照顧者"。每次進入"客艙"時,别忘了和病人說話",拍拍病人的肩膀,握住病人的手,送"許願卡、慰問卡、許願卡"。病人說:"你雖然穿上了盔甲般的防護服,看不到你的臉,但能感覺到你熱乎乎的心!"這對你來說隻是一件小事,但對我來說和它一樣好!"

走進一份寶暖的病人感情,聚集團隊成員的心。當她剛到武漢時,她帶着她保暖的棉質衣服和食物,在雪地裡開了一個小時去看第一批支援隊員,我們聽到穿着單人拖鞋沖向她,激動的淚水。她通過"心堆"、生日祝福、節日鮮花等"一件事問候"。幾十天的戰鬥,一些隊員的臉頰上布滿了出血的痕迹,有的頭痛和牙痛過敏等不适,她看着眼睛,記在心裡,解決問題。在瞥見自己白發越來越多的同時,她悄悄地把頭發藏在帽子裡。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她應該是最強的"領袖"。她充分發揮了黨的建設上司和黨員戰鬥堡壘的作用,54名黨員的火線入黨。她用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榜樣的力量,帶領大家"不厭倦戰争,不癱瘓,不懈怠",直到武漢解封!

當返程飛機門打開時,一個瘦弱的身影走下樓梯,接機的同僚目瞪口呆:"這是誰?他是導演嗎?為什麼她的頭發都是白色的?"上司同僚們不顧一切沖了上來,心碎地抱着她,淚水爆發了。團隊終于明白了她為什麼一直戴着帽子,"她是一個有家室的男人。她以生命關心生命,是最美麗的戰士。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2020年,木棉開業感恩,程守鎮與中山醫院曆史上最大的救援隊勝利,安全歸來。

護理是科學和藝術

她将這種藝術和希望帶到了塞爾維亞

2020年4月,該國要求派遣一名重症監護專家支援塞爾維亞。程守珍有武漢抗疫經驗,英語口語也非常流利,雖然醫院上司希望她能接手這項任務,但考慮到她剛從武漢回來,很累,請她推薦一位護理專家。程守貞堅決問戰争:"隻要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就義不容辭!""。

這不是她第一次盡其所能建立一個人類健康社群。2013年,在擔任中國護理協會副會長期間,她幫助中國護理協會加入國際護士協會,成為中國護理代表團成員,并于2014年擔任第三屆世界防災大會主席,重點關注救災和人類健康。2016年,她與國際護士協會會長、中日韓護理學會會長交換了意見,共同見證了《金磚國家關于"一帶一路"護理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太平洋島嶼醫療進階人才發展計劃,她與英國,美國,澳洲和其他國家/地區的同行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以促進人類健康和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在202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她再次外出幫助塞爾維亞抗擊疫情。

她感到幫助國家的重大責任,在這場與嚴重流行病的緻命戰鬥中,世界團結一緻。出發前,程守珍通過遠端連接配接了解當地情況,組織武漢抗疫經驗,翻譯成四套英文手冊,前往塞爾維亞。經過十個小時的航行,她于淩晨4點.m到達,很快她就陷入了命運和共同疾病的戰鬥。

程守珍每天騎行數十公裡甚至數百公裡,與隊友深入定點治療醫院、養老院、福利院、邊境口岸等人煙稀高危場所。從各醫療機構的分區隔離布局,到醫護人員,從規範重症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她提供專業建議,并無私地分享。每天乘船車勞頓,回到車站,"骨頭像斷框",腰脖子老麻煩而咴述,第二天她就貼上了各種藥膏,開始了漫長的旅程......

5月12日清晨,程守貞身穿國旗胸針,袖子上寫着"中國健康"字樣,與隊友們驅車240公裡前往塞爾維亞受影響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尼什,參觀養老院和溫泉傳染病醫院,了解當地病人護理、消毒和廢物管理情況, 并指導關鍵技術問題,如呼吸和重症監護,肺康複等。在異國情調的地區,她與當地護士一起度過了她職業生涯中的第39個護士節,這是南丁格爾誕辰200周年。她用實際行動練習了夜莺的精神。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中國抗疫團隊。

40天内,在程守貞等中國專家的指導下,當地疫情防控和新型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塞爾維亞新的冠部危疾數量下降了80%以上,住院人數下降了76.8%,是歐洲重症和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其國防部長吳林稱贊道:"在塞爾維亞的工作中,沒有一個地方你感到遙遠,沒有一個地方你不覺得危險,沒有困難你不覺得沒有解決辦法!"吳林部長親自授予程守貞等專家"保衛國家"的最高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們"為塞爾維亞疫情防控做出的傑出貢獻和努力"。

白衣天使,這是白衣士兵

2020年國内、國際上與新冠王的鬥争,隻是程守貞40年護理生涯的一個集中的鏡像。

2003年,在與SARS的鬥争中,她率先将海外研究帶回隔離病房的封閉式人工氣道護理技術引入隔離病房,以降低醫護人員的暴露風險。

2008年抗震救災,她成功處理傷員的創傷後應激反應,帶領團隊完成了治療38名傷員的任務。

2014年,昆明發生"3.01恐怖事件",程守貞被國家衛計委(前身安第委)任命為重症關愛專家組組長,連夜趕赴昆明。她把自己安排在離事故現場最近、傷勢最重、傷勢最嚴重的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夜複一夜,每天休息時間不到3小時,堅持到病房指導重傷者治療,一周後,實作了77.8%的ICU轉診率,出院率17.3%, 護理"零并發症、零事故、零缺陷"的表現,被雲南省上司評為"專業性很強,責任心很強",受到國家衛計委的稱贊。

2014年,程守貞加入國家醫療隊,前往海拔近4000米的西藏山南地區尋求技術支援。在一個陰雨多霧的日子裡,崎岖的山路變得更加泥濘和艱難,再加上幾天缺氧和疲勞,她摔倒了,腰椎骨折,由于條件原因,不能立即轉移,被送往當地的ICU。即便如此,她也從未忘記自己對西藏的使命。床邊的一名藏族女孩患有慢性腎衰竭、嚴重酸中毒和肺部合并感染,病情嚴重,必須立即接受機械通氣和CRRT。但山南醫院從未實施過這些技術。程守貞忍受着痛苦,口頭指揮,并随隊員指導當地醫護人員救援。經過長達8個小時的艱苦搶救,女孩轉向了安全,而這項救援技術也填補了山南地區的空白。救援故事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但她"躺"了一個月,隻為帶着醫療隊回來繼續治療,也摔彎困難,久久不能站立。

2017年,受邀到新疆軍區醫院求助,她克服了腰椎和頸椎的疼痛,毫不猶豫地跑到了戈壁沙漠。在一周的時間裡,她一直在幫助當地醫院教育訓練,指導技術和提高品質。今天,喀什衛生局再次要求她教育訓練當地醫務人員。"她不會停下來。

在不知不覺中,她從事了四十年的護理工作。

世界上沒有來自天空的英雄。19歲的程守貞開始工作,被配置設定到呼吸重症監護室。在充滿挑戰的職業道路上看到生活的脆弱性和力量。她決心獻身于拯救死傷者,并盡最大努力保護自己的健康。她孜孜不倦地工作,銳意進取,永不放棄對專業的追求,多次在國外認真學習護理知識和技術。一路工作39年,救了無數人,第一顆心沒有變。

基于重症監護,她将"護理專家"的能力發揮到極緻,成為重病患者的"點亮人"。1998年,她被任命為内科ICU的負責人。首例嚴重肺泡蛋白沉着雙肺泡沖洗,首例ECMO技術開展...每一次成功拯救都是活生生的人生,每一次成功都是她辛勤工作的背後。程守貞率先在醫院開展了每月一次的"ICU聯合檢查室",一個是20年,永不停歇,解決了無數疑難護理問題。她經常參與醫院内外危重病人的咨詢、救援和指導。她将在心中"謀求病人的福祉",努力工作,實踐。

她編輯了十餘本國家教材和專著,如重症監護等,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ICU護理安全品質評價名額體系建設》榮獲"中國優秀科技期刊5000強學術論文領軍人物"稱号,主持的"ICU專業護士核心競争力與教育訓練項目研究"獲得首屆"中國護理科學技術獎",并被當時的副院士授予李克強總理。

2020年,她在《中華護理雜志》和國際領先的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抗擊新冠肺炎的論文。成功答案的背後,是職業的追求和熱愛。

廣州護士程守貞榮獲南丁格爾獎章,這是護理界當之無愧的崇高榮譽

據國際紅十字會網站報道,鄭守貞成為第48屆國際南丁格獎章獲得者。

她深深培養了呼吸和危疾的專業護理,深深蘊含着護理的内涵和發展,明德利,成為一個白手起家的人。

她是崇德敬業的優秀護理總監,帶領團隊獲得衛生部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首家"臨床護理學院"搭建人才培養平台。她是廣東省護理學的領軍人物,也是中華護理協會呼吸護理的領軍人物,連續3年舉辦國際護理論壇,上司粵港澳大灣區專科護理聯盟項目還入選了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合作項目, 引領學科發展。

她是省優秀護理品質控制中心主任、國家護理标準委員會委員、全國首批"醫院評價評價專家",她是新人,管理科學,先後參與了《分級護理》《預防成人意外管養實踐專家共識》《應急檢查與預警》等多項國家标準, 規範、共識和新政策的制定,審查了數十家醫院的護理品質,努力提高護理标準。

她熱心公益事業,率領組建了"中國南丁格爾志願護理服務隊廣東省護理學會分會",組織了"送知識,送技術"等公益活動,将"嶺南護理快車"到全省20多個基層技術支援近100次,教育訓練護理人員超過7萬次。2017年5月12日,她組織全省各地18名護理專家專委會走上街頭,進行大規模的自願咨詢,造福人民群衆健康。2019年,她上司建立了80個社群護理站,教育訓練了近1,000名網際網路以上的護理教師和護士。2020年,她将就任政協委員,她說:"讓網際網路和關懷走進千家萬戶。為健康促進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路到石材成印刷,一路真正的奉獻。

她堅持"生命至上"的原心和使命。她花了近40年的職業生涯來實踐,繼承和發揚夜莺精神。她用人類拯救生命,用友愛保護健康,用奉獻點燃希望,用忠誠衡量醫學之路。她帶着生命的使命,帶着對所有人的熱愛,帶着勇氣和努力去诠釋南丁格爾新時代的精神。

協調:加油

撰稿:南都記者 王道斌 董曉軒

記者 彭福祥 梁佳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