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起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秦朝,大秦帝國依靠勇猛善戰的黑甲軍團開疆拓土,縱橫八方。秦朝全盛時期的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大秦帝國之威武史無前例。
秦始皇能建立起這麼大的功業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秦國自秦孝公起用商鞅變法時就确立了王天下的最高戰略目标,奮六代之力積攢實力,這才給秦始皇留下了一統天下的基礎,在此之前,秦國是中原各國都極度看不起的異端。如果再往上追溯,秦朝的先祖發家之時竟然隻有區區五十裡領地。
秦朝皇室的先祖是黃帝後裔,據傳秦朝先祖極其善于馴獸駕車,說好聽點,大概就是野生動物學家。傳到一名叫非子的後代之時,他的職業僅僅隻是一名幫助當時的天子周孝王養馬的馬師,因為馬養得好,得人舉薦被周孝王看中,周孝王專門給了他一塊土地來養馬,并封非子所管轄的領域為周天子的附庸國:
"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複續嬴氏祀,号曰秦嬴。
附庸國别看有個國的名字,其實很小很小,附庸國的國主是沒有正式爵位的,當時的爵位制度是公、侯、伯、子、男五級,附庸國主的政治地位連男爵都不如,相當于沒有貴族品級。另外按照當時的律法,附庸國的地盤不能超過五十裡地,而且附庸國在政治上必須要服從主國。
周天子分封的各個諸侯國轄下都有不少這樣的附庸國,非子受封的這個附庸國強一點,它名義上是周天子直轄的附庸國,受到周天子在政治和軍事上的直接保護。不管如何,以後可以稱之為秦嬴的這位秦國先祖總歸是有了屬于自己的領地,這片隻有五十裡領地且沒有多少自主權的附庸國就是秦國發家的起始之地。
秦嬴有了國的名分,也有了領地,可區區五十裡土地能幹嘛?還是隻能老老實實為周天子養馬,領地也隻能做個大一點的馬場。地盤小,沒軍隊,在秦嬴五代之後的秦莊公赢其(秦莊公在後世号稱莊公,但并非公爵,秦國國君當時隻有大夫一級的職位)時期還被西戎給滅了國,秦莊公後來是找周天子借了七千兵馬才收複了領地:
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複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并有之,為西垂大夫。
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心人的,秦莊公死後,他的兒子赢開繼任國君,在他當上國君的第七年,号令天下的周王室遭到了毀滅性打擊,"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把自己玩脫了,首都鎬京(今西安)被犬戎人攻破,周幽王自己也被犬戎人幹掉,西周滅亡。
周朝新的天子是周平王,他想遷都到洛邑(今洛陽),可是路途遙遠,連個護送的軍隊都找不出來,而東方的各路諸侯在周幽王被殺後也已經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關鍵時刻,赢開抓住了這個機遇,他以附庸國臣子的身份率領舉國之兵(地盤就那麼大,是以估計也沒有多少人)參與護送周平王入洛邑。
落魄的周平王當然感動的熱淚盈眶,他想獎賞秦襄公和秦國,可是周平王當時什麼都沒有,要錢沒錢,要兵沒兵,拿什麼賞賜忠心護主的秦國?還好,周天子有名分這把最厲害的武器,他從此時起将秦國正式冊封為諸侯國,赢開也變成了真正的秦襄公,有了天下人認可的正式爵位,秦國也擺脫了隻能擁有五十裡領地的束縛。
給了名分當然還要封給領地,一無所有的周平王又以天子名義給了秦襄公和秦國一個權力,即西邊犬戎或西戎所占據的土地可以任由秦國攻打,收複的土地全部賜予秦國,當時這片土地涵蓋的領域大概相當于今天的陝西、甘肅、甯夏等地區,算是相當大的地盤了,重要的是秦國這是可以名正言順的擴張,陝西、甘肅、甯夏以外的西方土地也都可以打,隻要秦國有本事能打得下來:
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
秦國到此時起,從養馬的先祖非子受封五十裡領地成為周天子的附庸國,也差不多是曆經六代,到秦襄公赢開,終于有了和山東諸侯國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因為周天子給予的可以任意向西擴張的承諾,為了地盤,為了财富,秦國上下嗷嗷叫地往西征讨,趕跑了西戎,奠定了戰國時期秦國的領地,有了和山東諸侯國抗衡的本錢。
當山東各國還在進行宋襄公式的禮儀戰争時,秦國已經在和西戎進行生死博弈,幾百年和異族的決死戰争打下來,數代人的積累,鍛煉出來了一支堅韌不拔又善戰的軍隊,故而到戰國時期,秦軍最好戰,也最能戰,這才是秦孝公至秦始皇六代君王敢于觊觎中原的底氣。
秦國從僅僅隻有一片五十裡地的馬場,經過六代人之後抓住機遇獲得了諸侯國的政治地位,又通過和西戎的戰争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軍事大國,再由秦孝公起立志于天下,又是六代人的東征西讨,前後數百年才成為了中原大地上真正霸主,曆史經驗放在今天,或許能給那些浮躁的人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