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和多情是因為本能?”這隻是當事人的借口罷了。
我們常說的本能其實并非是後天習得的,而是一個生物體對某一特定行為的内在傾向,比如逃生、求偶等。而出軌和多情真的是因為本能嗎?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那麼出軌和多情是因為追求快樂嗎?出軌之後,完事之後,你真的快樂了嗎?處處留情,沾花惹草,你真的快樂嗎?難道你沒有感受到背後的空虛?
在這個愛情快餐時代,學會守住寂寞,控制得住自己。
我們不可能一直喜歡同一首歌、同一份番茄炒蛋、同一個人,就像打遊戲也不可能總是玩同一個英雄一樣,總會膩的。
有人說,在愛情中,女人的愛會逐漸上升,男人則會逐漸減弱對對方的愛。而男人的愛到哪裡去了呢,也許是消失了,也許是在其他新的對象身上了吧。這種關于男人會迷戀上新的性伴侶的說法可以用柯立芝效應來解釋。
柯立芝效應是指雄性動物性交之後又立即與新配偶性交的現象,即如果出現可能受孕的新伴侶,性愛後的不應期就會縮短, 會持續處于高亢的性欲中。
曾經有科學家用白鼠做了一個實驗,其實驗結果說明無論雄性或雌性,同樣都會産生柯立芝效應,隻不過雌性的程度沒有雄性那麼明顯。
以上都說明了絕大多數哺乳動物在“兩性交往”中會渴望新鮮感、刺激感,這樣才能使得多巴胺不斷分泌;如果隻面對同一個對象,這種激素就會快速下降。
好比我們将喜歡的歌曲設為了手機鈴聲,不斷地重複聽,很快就會不願再聽;
打王者榮耀的時候總是赢,很快就會覺得沒意思。
觸發柯立芝效應的因素是新奇本身,或多巴胺的下降。如果在你覺得乏味的時候,給你一個新的刺激,說不定你就會失控地愛上了那個刺激。
它可以解釋為,多巴胺門檻值越高,越難感受到快樂。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玩久了就膩了、無敵了就寂寞了,此時會通過越玩越大來刺激你的門檻值,也就是從改變刺激程度、刺激物、場景等方面來刺激你的門檻值。
當多次面對同樣的伴侶或性伴侶時,多巴胺的分泌便會減少,于是你會感到無聊、乏味,此時就會進入一個“賢者模式”,即全身心進入無欲無求的境界;如果想要達到相同程度的快感,那麼就需要更高的刺激,即出現新的對象,這就是出軌與多情的原因。
你發現了嗎?其實出軌和多情隻是因為你控制不住你的多巴胺門檻值,你耐不住激情褪去的平淡與乏味,你耐不住高峰體驗後的無敵與寂寞,你耐不住“三點一線”、“一成不變”。
衆人皆知“七年之癢”,但是也有研究者發現,一段感情在六個月之後激情就開始褪去,這是每一段感情面臨的第一個分水嶺,如果一個男生最開始對你就不夠喜歡,而是因為新鮮感和你在一起,那麼6個月之後,新鮮感消失了,他就很可能會選擇離開你。
追求新鮮感是多巴胺門檻值所驅使,但是保持新鮮感才是我們對一份感情認真負責該做的事情;在愛情裡,你可以對其他人心動,但是對愛情忠誠才是我們該有的姿态,也許你的伴侶也在拒絕他的愛慕者。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真正給我們帶來更多快樂的并不是最後的獎勵,而是獎勵将要來臨的時候。與其說多巴胺使你快樂,不如說多巴胺讓你擁有了動力。
比如,異地戀的情侶,在去見對象的火車上,在等待對象來找自己的時候,所産生的興奮程度遠遠要大于見面時的興奮程度的,這讓雙方更加希望快點與對方相見,所謂的“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穿”。
如果你已經對你的伴侶失去了新鮮感,沒有辦法再在與伴侶産生性行為時擷取快感了,不妨試試為你們的性愛注入期待吧。
最後,我們要做到的是:學會接受多巴胺并不要被多巴胺門檻值所操縱,學會不受生殖驅動的性欲支配。
阿月和她的好朋友曼曼去散步。在月色下,阿月問:“你們在一起五年,為什麼還那麼膩歪,不會厭倦的嗎?”。
曼曼搖了搖頭,低頭笑着說:“其實有時候也想過放棄的,特别是看着他邋遢的樣子時,但是每當我聽着他跟我分享的每一件關于他的瑣碎小事,以及拆開他送的小禮物,被他帶去期待已久的小餐廳時,還是會覺得新奇,有所期待,有所感動。”
愛情其實是在又愛又恨的過程中不斷地愛上同一個人,而體驗新鮮感其實可以應用在同一個人身上。
愛的形式有很多種,不要因為她隻是她而感到無奈,而是正因為她就是她而感到心安。
我們也想過會被世事所誘惑,但是他/她曾經也是你的“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