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隻田鼠有如此複雜的洞穴,大洞叉小洞,洞連洞,洞套洞,真假洞

作者:52旅遊攝影

田鼠繁殖力強,一隻雌田鼠一年可生育6、7次,每次十幾二十隻,小鼠三個月就能生育,看看多快?如果不加以控制,鼠患就會變成鼠災,世界就成了鼠世界,多可怕?但田鼠有一個種内鬥争的習性,田鼠數量在一個地方超過一定密度的時候,就會發生這種種内鬥争,田鼠族群會出現大面積肝髒退化和神經錯亂,互相厮殺,導緻種群數量銳減,最終達到可容納的平衡。這種習性也是人之大幸。一隻田鼠可一年可消耗糧食幾公斤,我國田鼠最高存量達到30億隻,一年損害糧食達上百億斤。棉花甘蔗等作物也深受其害。人們對田鼠天敵貓頭鷹、黃鼠狼、蛇等的捕殺行為,使田鼠的危害日益嚴重。另外田鼠還是七十多種疾病病菌病毒的攜帶傳播者,對人類健康威脅很大。是以控制和治理田鼠的危害,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隻田鼠有如此複雜的洞穴,大洞叉小洞,洞連洞,洞套洞,真假洞

田鼠也猖狂太多了,有的勤快的田鼠洞裡能挖出五十斤以上的糧食,都是些花生大豆老鼠儲存的留着冬天吃,沒事跟我爸去挖田鼠窩,真是個體力活,有一種田鼠我們哪兒叫“天精”,一窩有好幾個洞口,一般有一個最大的主洞口直徑10公分左右,是它的運輸路線,垂直往下将近一米,一米以下就開始分叉了,大洞叉小洞,洞連洞,洞套洞,真假洞,一般有好幾個卧室(挖開一看就明白了,鋪墊着各種羽毛樹葉雜草),有廁所洞,儲藏室洞最多也最大,有的直徑20多公分滿滿的糧食,還有些不知道幹啥的奇怪洞,有的深度能達到兩米,還有好幾個逃生通道,真的錯綜複雜,真可謂道地戰的教科書啊!

田鼠有很多種,不同的鼠類,洞穴不一樣。

一隻田鼠有如此複雜的洞穴,大洞叉小洞,洞連洞,洞套洞,真假洞

黑尾草原犬鼠、草甸田鼠、成蔭的地松鼠

黑尾草原犬鼠、草甸田鼠、地松鼠、穴居貓頭鷹

一隻田鼠有如此複雜的洞穴,大洞叉小洞,洞連洞,洞套洞,真假洞

鼹鼠洞穴

很多鼠洞裡并不隻有一隻田鼠挖的,而是很多隻田鼠共同努力的結果,“樓層”最高的田鼠洞穴可達六層。田鼠洞穴同食物、環境、田鼠的種類有關。不同種的田鼠洞穴的形狀,布置都不一樣

有些田鼠依靠獵食其它侵犯到自己領地的蛐蛐蟲蟲為生。田鼠洞穴的大小視它的領地上食物是否充裕而定。生活在草木旺盛的牧場的田鼠洞穴比起那些生活在旱地酸土中的田鼠洞穴來就要小得多。一隻成年田鼠可心掘出七千多平方米的縱橫交錯的多層洞穴網絡來,“樓層”最高的田鼠洞穴可達六層。但無論其洞穴網絡如何蜿蜒曲折,它們最終都會通向田鼠的豪華“糧庫”。

田鼠的種類:齧齒目倉鼠科田鼠亞科的通稱,但一般而言,生活在田地、草原裡的即為田鼠。

莫氏田鼠又名沼池田鼠,主要見于中國境内,内蒙古和東北三省常見,主要栖息于草原、灌木林地帶,是東北林區的主要害獸之一。莫氏田鼠巢區面積一般為452m2,越冬雄性鼠的巢區面積最大可達到1874.46±539.31m2。這種以雄鼠占的巢區最大的現象在其它鼠類如黑線姬鼠、根田鼠、布氏田鼠等也存在。

洞庭湖區的野鼠,名叫“東方田鼠”。近兩年未發大水,湖區野鼠大量繁殖。2007年6月20日,三峽大壩加大下洩,導緻洞庭外湖水位上漲,老鼠外竄後形成鼠災。

東方田鼠是體型較大的田鼠,頭部圓胖,體長12-15厘米,在我國分布極廣,分布區北至黑龍江省,南至廣東省。東方田鼠晝夜均外出活動,仍以夜間活動較多。東方田鼠曾經大範圍啃食莊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布氏田鼠, 中文别名為沙黃田鼠、草原田鼠、白蘭其田鼠、布蘭德特田鼠,倉鼠科哺乳動物,中國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害之一。它的活動,不但直接影響草原上植物的生長,破壞植被,使土地裸露,而且,它的挖掘活動改變了洞口群區的土壤結構和微地形,使洞口群區的植被向着不利于放牧的方向演化。廢棄之後仍需3—5年才能恢複,嚴重影響畜牧業的發展。

松田鼠外形似田鼠,體形較小,晝夜活動生活方式。以植物的綠葉部分為食,主要天敵有鼬類、狐、狼及猛獸。分布于四川、雲南和西藏東部;國外分布于緬甸北部。

鼹形田鼠隸屬于屬田鼠科、田鼠屬。形如鼹鼠,大小與田鼠相似,全長約100毫米左右,具一系列适應地下洞道生活的形态結構。以植物性食料為主,啃根及地下部分。主要分布于新疆、河西走廊、夏河等地,蒙古和蘇聯也有分布。

根田鼠體型中等大小,較普通田鼠略大而粗壯,分布于甘南及祁連山等地。國内分布于新疆、青海和陝西。國外分布于蒙古、蘇聯、向西直至歐洲西部。

在那個極度貧困的年代裡,在廣大農村忍饑挨餓是會經常發生的事情,大集體的糧食是非常金貴的容不得半點浪費。秋收過後,我們那些淘氣的孩子們就開始放開人馬開展大面積捕緝田鼠,一是逮住的田鼠可以改善夥食,二是田鼠窩收繳的糧食可以與家人共享。田鼠屬齧齒科動物,體型和毛皮類似于家鼠,毛色偏黃,晝伏夜出,常出沒于田間地頭,毀壞莊稼,偷食糧食,并善于打洞儲藏偷來的糧食。田鼠怕水,故在築巢修穴時都會選擇地勢偏高幹燥的地方,洞為進出友善之徑,穴為栖身安命之所,洞穴的深度不等:淺的有1-2米,深的有數米不見底。因為我們捕鼠主要以往洞穴灌水的方式(也可用鼠夾和鐵絲套子,但效果不好)有時灌半天也不見田鼠露頭,足見其天性的狡猾程度和洞穴工事的堅固程度。隻要是淺源洞穴一般挖開可以收獲一些糧食,再深的就會放空,沒法再挖了。逮住的田鼠開膛破肚扒皮,收拾幹淨其肉可炖着吃也可燒烤着吃,其味道是非常鮮美的。天鵝地捕鴿子肉黃鼠(田鼠)是上講究上層次的,一般人吃不上。最近幾年,田鼠的數量和繁殖速度好像沒有過去高了喝多了,也許是因為貓的大量出現吧!

來源:新浪網,作者:辛集号外,國際旅遊攝影網提示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