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作者:曆史李老師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美國總統杜魯門

1951年4月10日下午,杜魯門總統簽署了兩份檔案,一份是給麥克阿瑟的,是給麥克阿瑟的,另一份是給媒體的關于麥克阿瑟被免職的總統聲明。麥克阿瑟的解雇檔案全文如下:

緻東京的麥克阿瑟将軍:作為美國陸軍總司令,我深感遺憾的是,我有責任罷免你們盟國的最高統帥、聯合國總司令、遠東總司令和美國遠東陸軍總司令。

你應該把你所有的職位都交給馬修·利奇中将,立即生效。您有權下令前往您選擇的地點。删除原因将在将上述消息發送給您的同時公布。

然而,杜魯門并不認為這是一個驚喜,他希望麥克阿瑟在看到這些檔案後會自願辭職,給他留下一些面孔。杜魯門要求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拉德利盡快通知麥克阿瑟,布拉德利給在北韓戰場上的陸軍部長弗蘭克·佩斯(Frank Pace)打電報,他将飛往東京親自向麥克阿瑟傳達這一資訊。

不假思索,佩斯被冰雹擊中,導緻飛機起飛晚了。白宮新聞秘書舉行了新聞釋出會,宣讀了關于麥克阿瑟被免職的總統聲明。換句話說,麥克阿瑟在新聞中被告知,他已被解僱所有職責。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麥克阿瑟

就這樣,這位二戰著名的五星上将,高唱着"老兵永不死,隻是淡去"的帷幕。多年後,麥克阿瑟回想起被免職的屈辱,仍然義憤填膺地說:"從來沒有一個仆人被如此無情地解雇......"

至于麥克阿瑟被解雇,中國人當時報道說:

"麥克阿瑟的下台是中國和北韓人民反對美國鬥争的新勝利,也是世界人民在侵略戰争中捍衛世界和平的勝利。顯然,麥克阿瑟是中韓人民對美國鬥争的鐵腕打擊下,這标志着美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戰争政策的失敗,标志着世界人民戰勝美國侵略和捍衛世界和平的勝利。"

麥克阿瑟被撤職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為他挑戰了杜魯門政府的基本政策,試圖對中國和志願軍使用原子彈,甚至準備将蔣介石的部分部隊編入"聯合國軍"。

但杜魯門政府的基本政策是遏制日益壯大的蘇聯,他和他的助手們堅持認為,北韓戰争必須是一場局部戰争,而不是讓美國被困在這裡,更不用說與中國開戰了。這意味着麥克阿瑟和杜魯門在如何看待北韓戰争的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

問題是,當麥克阿瑟打算使用原子彈時,毛主席和杜魯門有何反應?美國正在為此做些什麼準備?這一切都始于北韓戰争的爆發。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爆發,千裡之外的南北韓軍隊解體。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南韓軍隊

麥克阿瑟第一次去南韓了解情況後,一架飛機來到漢江,眼神都從殘餘軍隊的前線撤出,這一幕讓麥克阿瑟難以忘懷。随行人員回憶道:

"在天空中,回蕩着跳躍的尖叫聲,到處都是惡臭,呈現出搶劫後凄涼的戰場。所有的道路都擠滿了一群飽受折磨、塵土飛揚的難民。這一幕足以讓麥克阿瑟相信,南韓的防禦潛力已經耗盡。沒有什麼能阻止共産黨的坦克縱隊沿着幾條完好無損的道路從首爾奪取半島南端的釜山。當時,整個北韓都是他們的。"

要知道,南韓軍隊全是美軍裝備,但也接受過美軍的訓練,但北韓人民軍在軍隊崩潰前。麥克阿瑟一回到日本東京,就向記者明确表示:"我會建議總統派遣兩個美國軍事師。"事實上,在麥克阿瑟前往北韓之前,杜魯門已經指令駐紮在日本的空軍向第38線的北韓人民軍發動攻擊。

但美國的空襲并沒有阻止南韓人的失敗,讓包括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在内的人意識到,如果沒有地面部隊,南韓的李承洙集團很快就會被消滅。直接向北韓派兵将意味着美國全面卷入戰争,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因為美國當時的全球戰略集中在歐洲。

美國政府還認為,一旦美軍直接進入北韓半島,蘇聯就會介入,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是以,麥克阿瑟最初通過記者向白宮發出了一條資訊,要求一些部隊。6月28日,北韓戰争的第三天,北韓人民軍占領了首爾,美國進階官員别無選擇,隻能派遣地面部隊。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當天深夜,麥克阿瑟向白宮發送了一份2000字的電報,詳細介紹了南韓的局勢,再次提出"要改變這種局面,隻有北韓戰區才會被投入美國地面部隊,因為南韓軍方已經完全失去了反擊能力。"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衆所周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建立了一支"聯合國軍隊"在北韓作戰。另一方面,中國派遣志願人員與北韓人民軍并肩作戰。自從美國決定派遣軍隊的那一刻起,麥克阿瑟就一直大聲疾呼,他曾多次表示他想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讓男孩們回家過聖誕節。

麥克阿瑟沒想到,他的"聖誕攻勢"成了一個大笑話,"聯合國軍"受到中國志願軍正面攻擊,僅僅一個多月就陣亡、打傷,俘虜了3.6萬多名敵人,其中美軍超過2.4萬人,結果"聯合國軍"被迫撤退到38線附近,志願軍扭轉了北韓戰場的局面。當美軍慘敗的消息傳回美國時,輿論嘩然,麥克阿瑟高高在上。

麥克阿瑟憤怒地認為,他在北韓戰場上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對華盛頓的戰争努力的空前限制"。麥克阿瑟在向中國發出的所有資訊中,毫不掩飾他對華盛頓的不滿,要求參謀長聯席會議重新考慮他之前對中國采取軍事行動的提議。

麥克阿瑟的"對中國采取軍事行動"是在北韓戰争爆發後不久提出的,其行動如下:派遣一支海軍直接封鎖中國沿海地區;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美國.B-29戰略轟炸機投下炸彈

麥克阿瑟還厚顔無恥地建議派遣B-29戰略轟炸機投擲原子彈,轟炸中國和志願軍,他和他的密友們計算出,迫使中國志願軍撤出至少26枚原子彈。麥克阿瑟還就26枚原子彈的确切位置給出了建議,其中四枚轟炸了"志願軍前線進攻部隊",其中四枚轟炸了"志願軍"後面的空軍機場和物資倉庫。"

除了轟炸中國大陸重要的工業城市和目标外,剩餘的原子彈還投落在鴨綠江兩岸,形成了輻射區。麥克阿瑟是如此惡毒,以至于除了他著名的反共分子之外,他還與在白宮内使用原子彈的想法有關。

1949年8月,蘇聯成功引爆了原子彈。為確定美軍的核優勢,美軍加快了原子彈的研制和儲存。根據美軍的計劃,如果與蘇聯發生全面戰争,原子彈是最重要的武器,至于是否使用局部戰争,視情況而定。

北韓戰争爆發後,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以摧毀蘇聯的核能力為第一選擇。但美國也為北韓戰争做好了準備。例如,1950年7月底,杜魯門準許在關島部署裝有非核部件的B-29戰略轟炸機,以威懾蘇聯。

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再次漏天"。當被記者問及北韓戰争時,杜魯門說:"我們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應對北韓的軍事局勢。當被問及原子彈是否包括在内時,杜魯門回答說:"我們一直在積極考慮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新武器。"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杜魯門

新聞釋出會還沒有結束,美國各大報紙都在盡快報道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美軍正處于北韓戰場的漩渦中,總統準備向北韓和中國投擲原子彈。"杜魯門一回應,麥克阿瑟,如果他獲得榮譽,就多次表示,他将對中國和北韓使用原子彈。

俗話說,大門着火了,遊泳池裡的魚也着火了。中國和蘇聯都強烈批評麥克阿瑟和杜魯門呼籲使用原子彈,但最大的擔憂是歐洲,尤其是英國,反應最為強烈。英國首相阿黛爾驚慌失措,立即與杜魯門通電話,堅決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

超過100名工黨議員寫信給阿黛爾,要求他立即前往美國,公開與杜魯門協商,反對北韓戰争的擴大和使用原子彈。英國反應如此強烈的一個原因是,美國當時在英國部署了B-29戰略轟炸機,這意味着英國随時可能被蘇聯原子彈擊中。

不僅如此,法國、荷蘭、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也紛紛緻電杜魯門,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在這種情況下,杜魯門宣布他不會"使用原子彈",并阻止了麥克阿瑟的瘋狂。但同年12月初,杜魯門秘密下令将原子彈分解并運往遠東,一艘航空母艦和一大批科學家準備組裝它。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美國向日本投擲"小男孩"原子彈

面對這種赤裸裸的核恫吓,毛主席對此毫不在意,他關于美國核威脅的幾句話,直接指向了麥克阿瑟、杜魯門等人的弱點。毛主席從來不認為,決定戰争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武器,即使有了威力驚人的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解放日報》和《延安日報》在頭版刊登了有關原子彈爆炸的各種新聞。看看當年的報道,如"革命性原子彈的戰争技術首先擊中敵人廣島","原子彈炸長崎"等。

不僅如此,延安報紙還轉發了美國、英國、蘇聯等國主要報紙關于日本原子彈爆炸的報道。毛主席看到後有些不高興,一度批評負責報紙發行工作的同志,不誇大原子彈的作用。

1946年8月6日,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一周年。這一天,毛主席在延安花園洞前接受了美國進步記者安娜·斯特朗的采訪。安娜問毛主席,毛主席投降後,美國是否對蘇聯發動了戰争。她還詢問美國是否會從冰島、沖繩和中國的基地用原子彈轟炸蘇聯。

毛主席說了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吓唬人的紙老虎,它看起來很可怕,但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決定戰争勝利或失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個人。"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毛主席

毛主席一貫堅持這一觀點。北韓戰争爆發後,随着局勢的惡化,金日成向中國求助。當時,中央内部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僅一年後,經濟複蘇就應該放在首位。另一方面,毛主席從較高的戰略高度上認為,必須派兵,這有很大的好處。

然而,仍有很多人認為美國是最強大的國家,除了強大的空軍、海軍,還有原子彈。毛主席再次對原子彈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醒大家不要太關注。請注意,這并不意味着毛主席鄙視敵人。

毛主席用"一長三短"來概括美國軍事的長短。毛主席也據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一長":指美國鋼材較多。這是客觀事實,以1950年美國鋼鐵産量達到8772萬噸時,中國的鋼鐵産量不到61萬噸,而美國的鋼鐵産量是中國的144倍。這是一個巨大的差距,鋼鐵生産意味着可以制造更多的武器,這是美國的優勢。

"三短":第一短,前線拉得太長。美國在世界各地都有軍事基地,敵人無處不在,武裝并影響了軍隊;二是距離短,運輸線路太遠,橫跨太平洋;第三個短,美軍士氣低落,這是一場侵略戰争。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美軍在北韓戰場上

根據"一長三短"的判斷,毛主席說:"敵人并不可怕,它的自命不凡和咄咄逼人。但是,毛主席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其他同志建議美國可能使用原子彈時,毛主席的話暴露了敵人的弱點,他說:

"美帝國主義今天也可能陷入混亂,它可以做任何事情。如果它要這樣做,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已經準備好處理它。所謂的行動,除了打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原子彈,長期戰鬥,比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中國人習慣于打仗,我們的願望不是打仗,而是必須打仗,你們要打仗。你打了你,我打了我,你打了原子彈,我打了手榴彈,抓住了你的弱點,跟着你,最後打敗了你。打仗的時候,不是小打小仗,不是打大仗,不是短打而是打仗,不是平凡打,而是原子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您必須這樣做,我們會跟上。"

上述言論出自毛澤東文集第六卷《北韓戰争與我們的指導方針》,這是毛主席1950年9月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的講話。請注意,距離他向北韓派兵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很明顯,毛主席早就想到了應對美國可能使用原子彈的戰略。

回到上一個話題,當麥克阿瑟等人一再高喊要對中國和北韓使用原子彈時,金日成坐得像針一樣,他首先前往北京中南海,親自與毛主席讨論對策。1950年12月3日晚,金日成秘密抵達北京中南海,一進入Juju書屋,就說出了杜魯門和麥克阿瑟要求使用原子彈的呼聲。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金日成與士兵合影留念

"這完全是恐吓行為,是赤裸裸的核勒索,我們不吃那個!"看到金日成滿臉憂慮,毛主席作為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從更高的戰略角度指出:"不要說蘇聯掌握了核武器,杜魯門不敢冒原子彈的風險,也就是說,真的想使用原子彈,是沒有必要說的。"

如果你知道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你就會知道他在戰略上一直蔑視對方,但在戰術上卻非常嚴肅。在志願軍進入北韓之前,全體士兵統一思想,準備面對敵人投下原子彈的威脅。例如,為了解決原子彈爆炸後的沖擊波問題,志願者們在山上挖隧道進行覆寫,所有直孔,在孔洞中挖洞,并在洞中準備足夠的補給。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判斷是完全正确的,美國根本不怕對中國使用原子彈。1951年1月,麥克阿瑟的"鐵杆支援者",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奧唐納少将被杜魯門免職。麥克阿瑟也被免職。1952年,也就是美國總統大選的那一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在北韓戰場上多次抨擊杜魯門政府的無能。

艾森豪威爾在周圍發表講話說,美國軍方在兩年的戰争中遭受了驚人的損失。在短短一年内,美軍和物資消耗了二戰時期的兩倍。即便如此,美軍還是感到無可救藥的勝利,北韓戰争是一個無底洞,和談無從談不休,這已經造成了美國人民的反戰情緒高漲。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擲原子彈,他被杜魯門趕下台,杜魯門摔斷了手。

艾森豪威爾

艾森豪威爾抓住這個"機會",一再告訴美國人民,如果他當選總統,他将親自尋求結束北韓半島的戰争。艾森豪威爾的伎倆非常有效,以至于他赢得了總統職位。1953年7月27日,美國不得不簽署《北韓停戰協定》,結束了這場"苦戰"。"

對美國和北韓戰争的勝利再次證明了毛主席的偉大。面對美國的核恫吓,毛主席決定中國必須自己制造原子彈,終于在1964年10月試爆成功,中國從此挺直了脊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