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對稱風險》第一章 為什麼每個人都必須吃掉自己捕到的海龜?

作者:鄭紅helen

⭐️1、風險共擔使用的“範圍”具體是指?“我們”的最佳規模是?規模越大越好嗎?

《非對稱風險》第一章 為什麼每個人都必須吃掉自己捕到的海龜?

“風險共擔”對群體的定義是:某空間記憶體在一種機制,即别人會以你對待他們的方式對待你;該空間内還普遍存在一個規範,即個體奉行銀律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戒條來對待他人。在這個群體範圍内的自己人都适用于這個規範,而這個群體範圍外的“域外人”排除在這個規範之外。

“我們”存在着一個最佳團體規模,如果一個團體的人數等于或者略低于這個最佳規模,人們就會像集體主義者那樣願意做出自我犧牲,願意捍衛集體利益,而且集體和個體的行為都井然有序。

規模并非越大越好,集體的規模不能過于龐大(這其實就像組織一個俱樂部一樣,你把所有人都拉入同一個俱樂部一定是一場災難),不僅個體在不同規模的群體中的表現截然不同,而且不同規模的群體自身的表現也千差萬别。

⭐️2、多少人在一條船上比較合适?

《非對稱風險》第一章 為什麼每個人都必須吃掉自己捕到的海龜?

所有人在一條船上比較合适,在一條船上的所有人應該風險共擔。

⭐️3、為什麼某些專家的話不值得相信?從風險轉移的角度思考,為什麼股評專家、醫生的建議不能都信?

《非對稱風險》第一章 為什麼每個人都必須吃掉自己捕到的海龜?

某些專家的話不值得相信,比如股評專家。如果股評專家自己沒有買入相關的股票,那麼他就不在風險共擔之中,即使股票下跌,他也沒有任何損失,是以他說話不能都信。如果股評專家自己買入相關的股票,那麼他大肆宣傳該公司的價值,以期把股票擡高價格後賣出去,這是一種市場操縱行為。是以,股評專家的建議不能都信。

再比如醫生的建議,目前對醫生的考核标準中,将醫生置于錯誤的風險共擔之中。因為醫生很可能根據自己的考核名額,而不是病人的實際情況,決定給病人實施次優方案來轉移自己面臨的不确定性,是以醫生的建議不能都信。

⭐️4、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哪句話?

整個地球現在到處都是監管者,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項事業、任何一個曆史時期中,監管者從來都是災難的根源。

附錄 《非對稱風險》簡介

《非對稱風險》第一章 為什麼每個人都必須吃掉自己捕到的海龜?

《非對稱風險》是一部由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的書籍,作者還著有暢銷書《黑天鵝》《反脆弱》《随機漫步的傻瓜》,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叢書已被譯為36國語言在全球發行。

約3800年前,《漢谟拉比法典》就向我們傳達出一條人類進化的法則——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建立對稱關系,以防止有人轉嫁隐藏的“尾部風險”。古往今來,人類的任何一條法律、任何一項教谕,也都是基于“對稱性”原則的,但實際上,非對稱風險也一直存在于人類曆史之中。塔勒布提出,人們在面對非對稱風險和外部壓力時,隻有踐行“風險共擔”的原則,才能做出正确的決策,以應對現實世界中的不确定性。

《非對稱風險》這本書共包含四個主題:不确定性以及知識的可靠性;人類事務的對稱性原則,包括公平、正義、責任感、互相性;交易中的資訊共享;複雜系統中以及在現實世界中的理性。書中的内容可謂是包羅萬象:主觀動機分析、二手車買賣、道德倫理、契約理論、學術界以及現實世界的學習、康德法則、政府權力、風險科學、知識分子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政府責任、社會正義、期權理論、基本人權、狗屎的供應商、神學……。

#頭條##讀書##生活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