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青
今年是導演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上海接連兩季的“英倫電影大師展”中,他的作品都在列,分别是《深閨疑雲》和《捉賊記》。加上這些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陸續放映過《訛詐》《房客》《迷魂記》和《蝴蝶夢》等,上海觀衆頻繁有機會在影院裡重溫希區柯克的電影,從他早年在英國拍攝的默片,到他全盛時期拍攝的那些家喻戶曉的好萊塢經典。大半個世紀過去了,他的電影仍能常看常新,哪怕是他本人并不特别滿意的作品——比如幾天前在上海重映的《深閨疑雲》,如今看起來仍是趣味和啟發遠多于遺憾。
《深閨疑雲》完成于1941年,是希區柯克初到好萊塢的“過渡作品”。(資料照片)
希區柯克不喜歡《蝴蝶夢》和《深閨疑雲》
《深閨疑雲》完成于1941年,和之前一年上映的《蝴蝶夢》一起,是希區柯克初到好萊塢的“過渡作品”。從英國時期的《三十九級台階》和《貴婦失蹤記》到好萊塢的《蝴蝶夢》,希區柯克進入了一個不同的電影世界。簡單說,他的電影看起來有錢了——站在好萊塢食物鍊頂端的傳奇制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給了希區柯克高額的預算,但專橫的他也強悍地幹預了導演的工作。這在《蝴蝶夢》和《深閨疑雲》中表現得最明顯。這是希區柯克所有作品中離奧斯卡最近的兩部,《蝴蝶夢》獲得了最佳影片,《深閨疑雲》讓瓊·芳登成為最佳女主角,然而希區柯克晚年接受特呂弗采訪時,忍不住吐槽:“構成這類影片的因素我并不喜歡,如高雅的沙龍,有氣派的樓梯,豪華的卧房……我不喜歡在美國假想并重建英國的景緻,我甯願安排真實的背景。還有,攝影實在過于光彩奪目了。”一句話總結,凡是塞爾茲尼克追求的,都讓希區柯克不爽。
女性的魅力應該是迂回的,可憐的夢露太直接了
塞爾茲尼克推崇的“奢華浪漫主義”限制了希區柯克的幽默和嘲諷,但在《深閨疑雲》的開頭,他一開場就“皮”了一下。美少女瓊·芳登扮演的大家閨秀莉娜出場時,是一個戴眼鏡的書呆子。
希區柯克對“戴眼鏡的女人”有很深的執念。《火車怪客》的男主角蓋伊一心想要擺脫的原配妻子米蓮姆是一個眼鏡妹,那是一個刻薄且水性楊花的小鎮姑娘。在她身上,希區柯克展現了一種美國内陸中産生活的壓抑和無趣,連出軌都欠缺想象力。還有《迷魂記》的女二号蜜琪,是個好姑娘,可是男主角斯科蒂不喜歡。蜜琪全程作為女主角瑪德琳的參照,瑪德琳神秘、暧昧、需要男人去尋找和發現,而蜜琪現實、實在,一覽無餘。又一次,希區柯克在一個女性角色身上引渡了他對社會文化的評注:這個舊金山姑娘和她所處的文化環境一樣,因為毫無保留而顯得膚淺。
如果眼鏡架在女主角的鼻梁上,意思又不一樣。英格麗·褒曼在《愛德華大夫》的出場人設是個冷淡的女學究,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眼鏡片比酒瓶底厚。可是男主角格裡高利·派克和觀衆都目光如炬,明白眼鏡隻是一道欲蓋彌彰的簾幕,派克摘掉了褒曼的眼鏡,吻了她,弄亂她的頭發,然後,女學究的假面裂開,暴露了女神的真相。
《深閨疑雲》同樣。莉娜戴着眼鏡,隻是短暫地藏住她的美顔鋒芒。加裡·格蘭特扮演的喬尼在火車上邂逅她,纨绔出于習慣見妞就撩,但其實沒什麼興趣。後來他們在馬場重逢,她摘了眼鏡,一身騎裝,他當場傻了,說出:“真是判若兩人呵。”喬尼對莉娜施展窮追猛打的攻勢,他以去教堂的名義約她,她接受邀約,穿戴工整地出門,當然兩人根本沒去教堂,在起風的曠野,喬尼惡作劇地弄亂了莉娜的頭發。這是很典型的希區柯克式羅曼司,男主角隻喜歡武裝成淑女的欲女,女主角仿佛冷若冰霜,實際情潮暗湧。
希區柯克曾開誠布公地講述他對“女性魅力”的了解——“迂回曲折的性别魅力”。“當涉及銀幕上的欲望和吸引,懸念仍是一切的主宰,它們是需要去發現的。如果女主角的魅力太直接,就失去了懸念。可憐的瑪麗蓮·夢露,她時時刻刻地釋放女性的吸引力,這不太細膩。我相信某種悖論,即,外表端莊,而内在欲望旺盛。請看《捉賊記》的開頭,格蕾絲·凱莉扮演的弗朗西絲看似冷漠無情,但當加裡·格蘭特扮演的羅比陪她走到房門口,她做了什麼?她吻了他!”
這不是我要的結局,但是加裡·格蘭特不能演殺人犯
《深閨疑雲》和《蝴蝶夢》雖然被印上了一目了然的“塞爾茲尼克印記”,但是從劇情編碼方式來看,還是能歸入“希區柯克式樣類型片”。
《深閨疑雲》的女主角莉娜情動以後沖動地嫁給喬尼,過完蜜月才發現自己嫁給了一個陷入債務危機的纨绔。兩口子看似風光的生活随時會崩潰,并且,他被發現在工作中挪用公款,随時要吃官司。莉娜和喬尼共同的朋友離奇地死在巴黎,她發現丈夫試圖支取她的高額保險,開始懷疑枕邊人會殺了她騙保……這聽起來像熟悉的社會新聞,在一個似是而非的婚戀故事裡,混合了情欲、金錢、階層和人性的混雜氣息。希區柯克對“錢”和“性”的主題是如此的敏感、焦慮,這兩者總是授受不親的。
然而《深閨疑雲》的最後五分鐘峰回路轉——喬尼既沒有殺掉他的朋友,也沒有試圖殺了嬌妻,他向莉娜坦白了自己的困境并且忏悔,莉娜意識到一切都是誤會,他們開開心心回家了!這結尾是什麼鬼?希區柯克自己都不能忍。他原本的設計是這樣的:喬尼在端給莉娜的牛奶裡下毒,莉娜看清了喬尼的全部罪行,她給母親寫了一封信,“媽媽,我沒有希望了,因為我愛他,無法再活下去。他要殺我,就讓我死去吧。但社會準則應該得到維護,他應該被制裁。”莉娜喝下牛奶,死了,而喬尼吹着口哨把信投進了郵箱。這個微妙的結局不能通過好萊塢的審查,因為由格蘭特這樣的偶像明星扮演的角色,是不被允許犯罪的。
希區柯克最初設計出“被冤枉的男主角”這個劇作思路,是在默片《房客》裡,其實小說原作裡的男主角類似“開膛手傑克”,但是電影男主角諾維洛是當時英國的話劇明星,明星不能演壞蛋,于是《房客》的男主角被修改成一個“無辜的人”。在“明星制”的限制和懸疑類型片所必須的“翻轉”之間,希區柯克權衡出一套“被冤枉的男主角”的戲劇符碼,一再再三地用到《房客》《三十九級台階》《蝴蝶夢》《深閨疑雲》《愛德華大夫》《火車怪客》《捉賊記》《西北偏北》等作品中。
一次又一次,這個洞察人類性情弱點的導演在“娛樂的妥協”中拍出了傑作,因為他用影像的直接方式,創造了懷疑、嫉妒和渴望的情感,他把觀衆引向懸念,把恐懼拍成電影。(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