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帝級的表演,講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驚悚的故事

無論今年的奧斯卡影帝獎杯最終花落誰家,如果赢家不是安東尼·霍普金斯,都會令這個獎項蒙上一層黑幕的色彩,即使很多人都希望這座小金人能夠為敬業的查德維克·博斯曼添上一抹身後的光彩。

相信很多喜歡電影的朋友都已經一睹為快過了,安東尼·霍普金斯憑之提名今年奧斯卡影帝的作品——《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他在片中奉獻了堪稱出神入化的表演。

影帝級的表演,講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驚悚的故事

阿茲海默症病人早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了,而阿茲海默症病人的每一次被演繹,都是對演員演技的巨大考驗。曾經我以為這類角色已經被《依然愛麗絲》裡的朱麗安·摩爾演到頭了,沒成想安東尼·霍普金斯多年後又給了影迷們一個驚喜。

霍普金斯在《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中的表演高明之處,在于并無多少“病态”的表現,而是非常的日常,在家人面前的任性和執拗,在晚輩面前的傲嬌和架子,老頑童似的嬉笑怒罵,憤怒之下暗藏的自卑和不安……

以上這些特點我們能在現實中很多老年人的日常中看到,也正因為霍普金斯在表演中精準地抓住了這些老年人身上的棱角,才讓觀衆首先接受了影片主人公這樣一個真實的人物,然後他再慢慢帶着觀衆走進這樣一位被混亂記憶困擾的老人的内心世界。

影帝級的表演,講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驚悚的故事

個人認為,最後在醫院“找媽媽”的橋段令霍普金斯長達90分鐘的精彩表演瞬間升華。

誰能想到霍普金斯以八十多歲的高齡面目,竟能瞬間表現出一種小男孩式的哭泣和無助,那種視覺和情感之間差異的沖擊力實在是太強了,仿佛窮途末路的生命被人用力一腳踢回牙牙學語的原點一般惘然失落。

毫無疑問,安東尼·霍普金斯就是今年奧斯卡影帝提名人選之中表現最強的一位,但衆所周知,小金人的歸屬,變量太多,否則去年霍普金斯在《教宗的承繼》中的表演也未必比《好萊塢往事》中的布拉德·皮特差。

影帝級的表演,講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驚悚的故事

當然,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作為一部電影的成功,絕不僅僅是因為霍普金斯的傑出表演,其精巧絕倫的劇本和充滿細節的場景變化,才是使影片真正成為一部沉浸式作品的魔法。

前面提到的如《依然愛麗絲》這種作品,都是讓觀衆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阿茲海默症病人的生活狀态,而《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則在叙事上玩起了欺騙性的手段,觀衆一開始會以為自己是旁觀者,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早就和安東尼一樣變成了一個阿茲海默症病人。

女兒和女婿面孔的跳躍切換,沙發和凳子默默變化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昨天發生的事情仿佛沒發生過,已成定局的事情竟不知從何開始,導演和編劇用最日常的生活場景,用反複叙述的略有差異的劇情片段,為觀衆建構了一個人生殘局的混沌迷宮,懸疑中甚至帶着驚悚。

影帝級的表演,講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驚悚的故事

與其說被這個故事所打動,倒不如說這部電影最強的力量,就是讓每一位觀衆能夠有限度地體會到阿茲海默症病人的世界,就是記憶不斷的颠倒翻覆,不停的斷線重連,但人的意識中真正的牽挂和最強烈的情感,總會潛藏在這複雜的迷宮之中。

而當安東尼自己腦中虛構的場景一個個逐漸露出馬腳開始崩塌,真相平靜地噴薄而出,那種恍然長歎的觀影體驗,可謂後勁十足。

《困在時間裡的父親》本就是根據法國小說家兼劇作家佛羅萊恩·澤勒的舞台劇《父親》改編,澤勒的這部作品在舞台劇領域已經得到過重量級獎項的肯定,這次由他親自電影化,更是得心應手。

影帝級的表演,講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驚悚的故事

不過,放在以前,《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對我而言,可能僅僅是一部演員演技精湛,劇本精緻高明的優秀電影而已,而如今,随着人生心态的變化(嗯,就是老了),竟也不自覺衍生出一些多餘的感慨。

影片的英文片名是《the father》,比較簡潔,台譯直譯為《父親》,港譯則是有點自作多情的《爸爸可否不要老》,很顯然還真就是《困在時間裡的父親》這個中文譯名最為傳神,一個“困”字,不僅是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處境,亦是大量老年人生活的寫照。

生活中很多人,所謂奮鬥半生,求的并不是大富大貴(也不是想求就求得到的),而是在現行的社會秩序之下,求得一點選擇的權力。

影帝級的表演,講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驚悚的故事

但無論是多麼強大的人,到了年老力衰之時,即使不會像阿茲海默症病人這樣被自己的意識套上枷鎖,但是生命的能量漸漸被抽空,選擇的權力也會被迫地逐漸渡讓,甚至直接被剝奪。

一想到這種境況,人生似乎不可避免地走向一種注定無力的結局,每一個躺在病床上的人,當他接近生命的盡頭時,是否都會有一個身體不受控制,意識卻在嘶聲尖叫的倉皇時刻?想想不禁不寒而栗,又回到觀影一半時那種淡淡的驚悚之中。

說到底,年紀大了,看這種片子頂不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