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具内涵的潮汕“五月節”

來源: 揭陽日報 作者: 陳群歆

别具内涵的潮汕“五月節”

  扒龍船是潮汕地區“五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濃厚的地方特色。 塗英鵬 攝

别具内涵的潮汕“五月節”

  制作艾葉香包驅瘟辟邪。 蔡烨華 攝

别具内涵的潮汕“五月節”

  栀粿是“五月節”的保健粿食。 綜 圖

别具内涵的潮汕“五月節”

  潮人“五月節”早餐吃“五果湯”。 綜 圖

  端午節潮汕人俗稱“五月節”。“五月節”的稱謂,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現潮汕人對端午節的獨特了解。節至,潮人都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懸挂一束束用“紅頭繩”系紮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這“五瑞”。據《潮州府志》載:唐宋年代,潮州氣候濕熱,而五月,春盡而夏至,暑濕氣交蒸,蚊蟲多,瘴氣彌漫,故此古俗忌為“惡月”,更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毒”蟄動的節令。懸挂“五瑞”是利用草藥散發出來的陣陣芳香,以驅瘟辟邪而保平安。潮汕古民謠雲:“五月初五午,天師騎艾虎,蒲劍斬百邪,鬼魅入虎口。”可見古人懸插“五瑞”是有醫藥科學依據的。

  節至,潮汕人都要舉行了許多富有“潮”味的慶祝活動,搞出大動靜,讓節日内容更加豐富多彩。

  最有激情的活動是賽龍舟。五月初五那一天,“來去看扒龍船”喊得山響。潮汕有韓、榕、練三江流淌,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更有無數如珍珠明鏡般的池塘,都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潮汕人關鍵時刻敢生敢死敢打拼,“輸人唔情輸陣”就是其具體展現。“陣,局勢氣勢也。”賽龍船的漢子們懷有一個信念:“拼到死歇!”潮汕民歌《保賀兒婿搶頭标》:“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布。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劃槳如翼,競奪錦标,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是潮汕人競賽龍船的真實寫照。而從科學角度來看,“五月節”離六、七月收成季節不遠,賽龍船有利于儲備體能,激發士氣,鍛造健康體魄,為六、七月的艱苦勞作做好準備。

  “五月節”,也是一個萌發愛情的節日。想起《桃花過渡》“阿伯”戲谑“桃花”的唱詞:“五月戲龍舟,你者姿娘好風流,手提雨傘跟人走。”跟誰走呢?當然是賽龍船的漢子。潮汕鄉間,唯有強健者才有資格下水賽龍舟,漢子肌肉健美,青春飛揚,最吸引“姿娘仔”的眼球了,一來一往,對上了眼,就“綴人走了!”

  “五月節”,更是充滿平安的祝願。除了懸挂“五瑞”等中草藥驅瘟辟邪外,還有食粽、食栀粿、喝藥湯、沐浴等習俗。

  食粽習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潮汕人稱“粽”為“粽球”。潮汕話“粽”與“壯”同音,故五月節大家都吃粽求個“壯”的彩頭。潮汕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也正展現五月時令特征。

  喝藥湯習俗。“五月節”的另一習俗是喝藥湯。“清明食葉,端午食藥”是潮汕民諺,《澄海縣志》也有載:端午節民間視為“聖日”……家家戶戶要吃栀粿,要吃谷精子,小孩要吃使君子。這一天吃藥最有效。潮人五月初五早餐有吃“五果湯”的慣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淮山等煮成。

  還有用艾水洗澡,以去風濕等。有傳說五月初五是龍王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是以要洗龍須水,喝龍須水,才能帶來好運氣。

  潮汕還有民諺:“富貴廿九夜,鹹儉五月節。”因天氣的原因,食物容易變馊,更應該簡約過節。原來,踐行綠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古早年潮汕先人已做在前。

  “五月節”,潮汕人走進激情的盛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