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說到秦淮船菜,先要從秦淮畫舫說起。據說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有次到夫子廟微服出訪,看到秦淮河兩岸亭台樓閣,風景怡人,說了句:“惜河中缺少遊艇”。拍馬屁者聞即趕造畫舫。1372年,朱元璋在元宵節親賜聯對,鼓吹秦淮河上的風月繁華,并下令在河上燃放水燈萬盞,發動貴戚功臣和官紳商民坐燈船觀賞。當夜,燈船來去,宛若火龍,船内絲竹歌吹,自聚寶門(中華門)至通濟門水關,通宵達旦。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在秦淮畫舫内,蕩漾在秦淮河上,觀賞着兩岸美景,何等悠哉。其後,畫舫數量逐漸增多,成為秦淮一景。畫舫的用途後來發展為不隻是觀景,也成為尋歡場所。每年端午一過,秦淮河上就活躍起來,一直持續到中秋節後。鼎盛時期,秦淮河上的船隻多達二、三百條以上,主要碼頭有桃葉渡、東、西釣魚巷、大中橋、複成橋等。從石壩街到東水關,近河的一面都有河廳,水面岸上,歌舞升平,将秦淮河水裝扮得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畫舫一般按大小分為五等:走艙、小邊港、氣不忿、藤棚和漆闆。最小的漆闆,隻有椅凳三、四張,索價低廉,一般是三、二文人雅士或戀人相聚之用;藤棚常用于數人聚賭之用;氣不忿可容八至十人宴聚;小邊港又名四不象,可容十多人;最大的叫走艙,俗名大邊港,是樓船,分前、中、後三艙,雕梁畫棟,後艙有樓閣,可登高眺遠看景。這種大船當時隻有三條,後來停在泮池,取名“悅來”、“得勝”、“文明”。走艙和小邊港可稱得上是“銷金窟”。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船菜一般以筵席為主,且以高檔菜居多,種類有燕翅雙烤席、魚翅烤鴨席、魚翅席、海參帶烤席等。有時十幾個遊客在同一隻船上連續包上十多天,廚師們就要動足腦筋,力求花色翻新,取悅客戶。彩色魚夾、桂花幹貝、芙蓉雞排等新菜就是在船菜制作中創新所得。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船菜不僅規格高,制作也講究精美,注重造型和色彩的調和,口味相對清淡,以助遊客雅興。船上還常常開辦冷餐酒會和甜食席,别有風味。船上所用的飯,通常是什錦荷葉所包,并和以蝦仁、海參、幹貝等十多種原料炒好,食時略蒸,打開後清香四溢,味道極佳。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南京食潮彙經多年積累研究,現已将許多失傳的秦淮船菜研制出來,其中“貢淡炖海參”、“小宛魚肚白”、“王謝堂前燕”、“碧血桃花扇”等一批代表菜,菜名就富有濃濃的“秦淮味”,品起來更有一種“南京香”。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這就是消失數十年的船菜,菜名充滿秦淮味,口味溢出南京香

這麼美味的船菜,你喜歡嗎?(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