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開始隻想相夫教子,無奈被離婚後,成了叱咤風雲的商界女強人出身富貴人家,卻不是自由身嫁給宿命,生命的底色多了一份悲哀華麗轉身,靠自強不息成功逆襲幸福,終于向她走來總結

一開始隻想相夫教子,無奈被離婚後,成了叱咤風雲的商界女強人出身富貴人家,卻不是自由身嫁給宿命,生命的底色多了一份悲哀華麗轉身,靠自強不息成功逆襲幸福,終于向她走來總結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提問:已婚女性離婚後再婚,所面臨的困難有多大?

大部分人給出的答案是:離異後的女性再婚很難。尤其是離異還帶着孩子的女性更是難上加難。

雖然答案是衆人已知的标準版本,但是因人而異的結局卻在意料之外。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被離婚的張幼儀用其一生,告訴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

1900年12月29日,江蘇寶山縣的張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命。

張家是當地的富貴人家,以前祖上靠經營鹽業為生,從祖輩張祖澤開始改行為醫,一直延續到張潤之這一代。張潤之也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了縣上有名的醫生。

舊時代的大戶人家都會為子女取兩個名字。作為知名醫生的張潤之,自然也不例外。他給這個新生命取大名為張嘉玢,小名則喚為張幼儀。

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殷實的家境并未給予張幼儀更多受教育的機會。盡管張潤之極其重視子女的教育,但也隻是把優質的教育資源配置設定給了家中的男子們。

而家中的女子們學的無非是做人的規矩與基本的禮儀道德,準确來說,學的是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家閨秀。這也讓張幼儀終其一生都在做“循規蹈矩”的人。

流光一瞬,張幼儀迎來她的十五歲。在這一年,四哥張嘉璈為她尋得良緣。與她婚配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志摩。

盡管張幼儀出身富貴人家,卻從來不是自由身。在這個家庭裡,仿佛她的父親、母親,甚至是她的兄長,都可以書寫她的命運,唯獨她自己不能。

不料,她的不幸也就此開啟...

一開始隻想相夫教子,無奈被離婚後,成了叱咤風雲的商界女強人出身富貴人家,卻不是自由身嫁給宿命,生命的底色多了一份悲哀華麗轉身,靠自強不息成功逆襲幸福,終于向她走來總結

張幼儀與徐志摩

張幼儀在出嫁前,曾對徐志摩抱有無數次美好的幻想。她以為他像自家哥哥那樣,是一個既先進又傳統的穩重男子。她以為他們會像父親母親那樣,平淡地相守一生。

直到她被揭開喜帕的那一刻,她所有美好的幻想都崩塌了。徐志摩揭開喜帕後,上下打量她一番,不屑地對她說出:“鄉下土包子”。然後轉身離去。

那一轉身,似乎也注定了他們今生的有緣無份。此時的張幼儀還以為隻要自己恪守婦道,孝順公婆,生兒育女,就能換來穩定的婚姻。

1920年冬,張幼儀踏上去往英國的旅程。她以為這次的相聚會讓徐志摩發現她的好,并且慢慢地愛上她。

可是,她終究還是錯了。徐志摩從未把她當成他的妻子,更未顧及她的想法。更何況,此時他早已心有所屬。

有一次,徐志摩帶張幼儀出去看卓别林的電影,半路上徐志摩遇到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覺得範倫鐵諾的電影更好看,徐志摩當場掉頭就往反方向走,全然不顧張幼儀的想法。

盡管如此,張幼儀仍然以為自己的隐忍能換來想要的結局。誰知,無法跨越的思想鴻溝,早已撕碎了他們那段名存實亡的婚姻。

徐志摩的癡情給予了他心儀之人,他的無情則留給了張幼儀。他在她懷有身孕時,讓她堕胎,且丢下她一人在出租屋裡,讓他的朋友黃子美向她捎來一句“你願不願意做徐家的兒媳婦,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她的心如同她的婚姻一樣支離破碎。不久,他如願以償地做了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子,她被迫成了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子。

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中寫道:“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程度。”

承受巨大心裡痛苦的張幼儀,将她所有的不公與不甘,化作了勇氣與力量,推動她繼續前行,直到走向另一段她不曾想過的人生。

張幼儀生下次子彼得後,幡然醒悟,她不要再像以前那樣逆來順受,她要像國外的女子一樣能出門工作,靠薪水過着體面的生活。

于是,她想到了讀書。她先找到一位德文老師,補習了幾個月,攻克了語言障礙,順利申請到了裴斯塔洛奇學院的通知書。

張幼儀就這樣一邊攻讀學業,一邊照顧孩子。沒想到,噩夢再次襲來。一歲半的彼得感染寄生蟲,溘然長逝。

張幼儀無法接受,但又不得不去接受。她逐漸明白悲傷毫無意義,隻有不屈服,才有希望去赢回失去的一切。

回憶起那段最艱難的日子,張幼儀說:“其實沒有那麼困難,就是學會認命吧。接受最壞的,看接下來還能再多壞,然後管它是風是雨,往前走就是了。”

她選擇回國,面對她以前不敢面對的一切。張幼儀用她在德國所學的知識,在東吳大學找到一份工作,在那裡教德語。

她用一口流利的德語征服了她的學生們,她靠自己的努力,成了東吳大學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

之後,她出任過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的副總裁,也創辦過雲裳時裝公司。她在股市裡賺錢,炒作棉花和黃金,幫助銀行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引領着當時整個上海的女性獨立的潮流。

當她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時,從未妥協,而是不斷地學習,提升自我的同時又擁有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張幼儀53歲的時候,她嫁給了蘇季之醫生。蘇季之給予了她想要的愛情。他們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與徐志摩不同的是,蘇季之很尊重張幼儀。她與蘇醫生二十年的婚姻生活,她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他們一起聊天,探讨問題。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人生難題,他們始終有商有量,夫唱婦随,幸福而美滿地生活着。

她不曾公開談及她後來的愛情,但她在自己墓碑上冠以“蘇”姓。這恰好用行動向世人訴說了他們的愛情。

不論什麼性别,隻要我們不屈服于困難,我們就擁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機會。已婚女性離婚後再婚,所面臨的困難确實存在。但是,離異是否能再尋良緣,還是取決于你是誰?

當你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經濟,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的時候,那些想要的幸福才會悄然而來。

先謀生,再謀愛。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