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作者:天使譚評

1934年5月,四大須生之一、高派創始人高慶奎因嗓音失潤,無法演出。1938年,高慶奎到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教,後至富連成社任顧問。

1942年2月4日,高慶奎故于北京爛熳胡同寓所。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由于高派太講究“本錢”,屬于“曲高和寡”,傳人并不多。

高慶奎先生親傳有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馬少襄、王仲亭、範鈞宏、李和曾及高慶奎大女婿李盛藻等。私淑弟子最為出名是李宗義。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李盛藻、李宗義、李和曾

今天,重點給大家講講高派二代的三位“李先生”。

一、李盛藻:高慶奎外甥、女婿,富連成社“盛”字科老生,宗高學馬。

李盛藻(1912年-1990年),平劇老生。父李壽峰專工老生。

李盛藻自幼好學,8歲入富連成科班,從蕭長華、蔡榮桂、雷喜福、王喜秀、王連平學藝,得到師兄馬連良親傳,後又向舅父高慶奎學習高派。藝兼馬、高兩派之長。後自組文杏社,挑班演出于南京、天津、東北等地,與高盛麟、陳麗芳、袁世海、貫盛習等同台合作。1960年調北京市戲曲學校任教,1979年又在中國戲曲學院兼課。曾經在榮春社做教師。

李盛藻嗓音高亢,身段優美,唱做俱佳,表演灑脫自然,為高派藝術主要傳人之一。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李盛藻飾演《贈绨袍》

主要傳人弟子有趙世璞、杜鎮傑,李崇善、白元鳴、趙玉民、徐維奎、馮志孝、周鐵林等都曾受過他的教誨。

與高慶奎長女高亞榮結婚,生有一子一女。子李正平,亦工老生。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李正平

李正平,1947年生于北京,曾受教于馬連良,胡盛岩,楊菊芬,遲金聲,錢元通,白元鳴諸先生,又曾向舅父高盛麟、高世壽問藝,功底紮實,戲路寬泛,尤以唱作并重劇目為佳,長靠,衰派均有見樹,紅淨戲又具盛麟神韻。1979年調入中國戲曲學院任教,曾任學院導演系副主任,中國戲曲學院實驗劇團團長等職。

二、李和曾:中華戲曲專科“和”字科學員,高慶奎、周信芳兩位大師的弟子。

李和曾(1921-2001),9歲考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初學刀馬旦、武生,并為程硯秋先生配演娃娃生。此後為平劇“高派”創始人、著名藝術家高慶奎先生所器重、培養,專工老生。1939年拜高慶奎先生為師。1955年李和任中國平劇院二團副團長(後為團長)。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高派第二代傳人李和曾先生

1961年又拜周信芳先生為師。

李和曾有一條好嗓子,高、厚、寬、亮,音色别具一格,直到八十年代初,花甲之年,仍然是滿宮滿調。在掌握"高派"藝術的基礎上又兼修"麒派",沒有門戶之見,表演上既有"高派"激昂高亢的風格特色,又借鑒"麒派"的渾厚灑脫的藝術特點。

李和曾親傳弟子有辛寶達、李文林、倪茂才等。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李和曾夫人,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李憶蘭

李和曾的妻子是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李憶蘭。

三、李宗義:遠宗譚、劉,近宗高、餘,自學成才的高派名家。

李宗義,祖居天津,生于一九一三年。十四歲時,結識了天津名票王夢鴻(王庾生之弟),認王為師,受益很多。十六歲時,被邀參加一場義務戲的演出,李宗義表現出衆,鐵嗓鋼喉,一鳴驚人。

一九三七年他二十四歲時赴北平演出。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李宗義

北平名家荟萃,若無獨到之處是不容易受到觀衆注目的。李宗義以其高亢挺拔、響遏行雲的嗓音,英姿勃發地出現在北平的舞台。第一場打炮戲為《四郎探母》。當時已享盛名的奚嘯伯,看了這出戲以後說:“這個演員今後是我的勁敵!”

接着,他又演出了《群英會》、《借東風》、《楊家将》、《大探二》、《蘇武牧羊》等戲,與他合作的有姜妙香、茹富蕙、李多奎、馬豔芬、梁慧超、哈寶山等。北平的觀衆對李宗義的演出深為歎服,他竟然在這平劇的發源地站住了腳跟。

李宗義來北平也是為了求師訪賢。

一九三八年,他拜著名演員鮑吉祥為師。鮑吉祥舞台實踐經驗豐富,門徒很多。李宗義誠意求教,潛心學藝,進而藝術造詣不斷加深。

人們稱道李宗義是髙派老生,可是他始終沒有機會直接受業于高慶奎。他演的髙派劇目完全是從唱片中學來的。

1938年一次宴會上,他曾與髙慶奎相遇。席間,李宗義對傾慕已久的高慶奎表示極大的敬意,髙對李也亳無掩飾的流露出愛才之情。李宗義雖有拜髙為師之心,但因高先生身體多病,此願一直沒有實作。

無緣拜師高慶奎先生,是李宗義一生最大的遺憾。

關于李宗義的戲路宗派問題,他曾對人說:“我不是完全學髙派,是根據個人條件,博采衆長,誰的唱作好,我就學誰。”他不拘各種髯口的戲,一律都學都唱。如《戰太平》、《奇冤報》宗譚富英,《甘露寺》、《四進士》宗馬連良,《白帝城》宗王又宸,《轅門斬子》摹劉鴻聲,至于《逍遙津》、《斬黃袍》則摹髙慶奎。到晚年他專攻高派。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李宗義靠刻苦自學終成全國馳名的平劇演員,是值得記叙的。他并非梨園出身,沒坐過科班,初無名師指點,隻憑個人默解,勤學苦練,朝夕鑽研,模仿各派平劇演員之長,在演出時一絲不苟,尤其在特技方面必求完整。如《探母》之嘎調和吊毛,《奇冤報》之過桌,都能交代清楚。當他“下海”後,在演出身段台步上,雖是出身票友,并沒有“羊毛氣”,這在他的劇藝上,更是突出的一點。

他能在平劇發祥地北京站住腳,并為平劇前輩所推重,誠屬不易,可謂“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李宗義三子,皆為平劇名家:

1.長子李光,1941年生,為國家平劇院一級演員,妻子沈建瑾是著名平劇旦角演員。曾榮獲文化部第二屆“文華優秀表演獎”、中國戲劇第三屆“梅花獎”。受業于貫大元、茹富蘭、王連平、孫毓堃等,又得蓋叫天、李少春、張雲溪等指點。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平劇名家-李光

在現代戲《平原作戰》中主演趙勇剛。

2.次子李欣,生于1944年,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平劇院優秀花臉演員。裘盛戎之義子,得孫盛文、宋富亭、蘇連漢、李春恒和侯喜瑞等名師傳授。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裘派名家李欣

3.三子李岩,生于1947年,中國平劇院老生演員。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李岩

習文武老生,以文開蒙,以武奠基。先後得貫大元、宋繼亭、曹連孝諸名家真傳;武戲受業于茹富蘭、王連平、錢富川、付德威諸先生,涉獵楊(小樓)、尚(和玉)、茹(富蘭)、蓋(叫天)各派。後拜入餘派傳人孟小冬先生高足黃金懋、錢培榮門下,成為餘派第四代傳人。

四、高派二代“三李”之比較

1、李盛藻先生:既是高慶奎先生的外甥,又是高先生女婿。藝術傳承上,受到高慶奎先生親炙,又受到師兄馬連良親傳,藝兼高、馬,藝術生涯極為輝煌。晚年在富連成社、中國戲曲學院替祖師爺弘道,有趙世璞、李崇善、馮志孝、杜鎮傑等知名傳人。

可惜,傳人弟子之中,宗高派的不多。

2、李和曾先生:高慶奎先生親傳弟子,後又拜周信芳先生為師。受兩位宗師級流派創始人親炙,造化非常人可比。藝術上以“高”為主,身法做派融合麒派特色,并且結合的十分巧妙。李和曾繼承高慶奎先生藝術上,并做到了極緻,且有創新。建國前就到西柏坡演出,受到高層厚愛,也是一位有“政治頭腦”的藝術家。

「天使譚」高派二代“三李”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您喜歡誰?

辛寶達

李和曾親傳弟子辛寶達、李文林、倪茂才等,都是十分優秀的高派藝術傳承人,并且為高派的開枝散葉,做出了很大貢獻。

3、李宗義先生:李宗義是自學成才,即未像李盛藻、李和曾先生科班出身,也沒有機會拜師高慶奎。但是憑借票友下海,最終成為高派大家,除了有超人的天分之外,超乎常人的勤奮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宗義,遠宗劉鴻聲,近追高慶奎,一生追摹高派,技藝最為醇正。可惜,李宗義先生沒有優秀傳人,也是一大憾事。

不過,李宗義先生的幾位子女,均為平劇名家,幾位兒媳,也都是著名平劇演員。一個家庭,幾乎可以組一個平劇戲班,也算是一段梨園佳話!

綜上所述,對于三位李先生,做一個排名:

(1)藝術傳承:李盛藻9分,李和曾8分,李宗義6分;

(2)高派藝術水準:李盛藻7分,李和曾8分,李宗義9分;

(3)藝術影響力:李盛藻7分,李和曾9分,李宗義8分;

(4)高派傳承:李盛藻6分,李和曾7分,李宗義5分;

綜合:李盛藻29分,李和曾32分,李宗義28分;

以上隻是我個人評價,希望朋友們留言發表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