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作者:清韻逸品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聖谟 大樹風号圖 紙本設色 115.4×50.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一幅寓意懷念故國的人物畫,是項聖谟在明王朝滅亡以後創作的,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懷念和寄托着深沉的哀思。圖中近處陂陀上古樹一株,參天獨立,樹下一老人攜杖背向而立,仰首遙望遠處青山和落日餘晖,徘徊行吟,似不忍離去。圖右上作者自題七言絕句一首:“風号大樹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同旦莫(同暮),不堪回首望菰蒲。”古樹的形象塑造鮮明獨特,背景簡煉空曠,像是閱盡滄桑,飽經風雨,樹葉雖經霜雪的摧殘,飄零罄盡,但是卻傲然挺立,有一種不可屈服的内在精神。整個畫面包括詩題,給人一種沉郁、悲憤、孤寂、蒼涼之感。

項聖谟

項聖谟(1597-1658),明末清初畫家,初字逸,後字孔彰,号易庵,别号胥山樵、逸叟等,浙江嘉興人。祖父項元汴,為明末著名書畫收藏家和畫家。伯父項德新也善畫。他受家庭環境熏染,從小喜愛繪畫,才華早露。項聖谟善畫山水、人物、花卉,尤以山水見長,不受當時各種流派的影響,而于自己的家藏中,直接向古人學習,廣泛地吸收前人的創作經驗,山水畫融彙了宋人用筆的周密嚴謹和元人的韻緻,筆法秀逸,布局大開大合,富于變化,特别對喬木的刻畫,寓巧于拙,形象鮮明強烈。尤喜畫松樹,有“項松之名滿東南”之譽。

項聖谟曾由秀才而被薦入國子監為太學生。崇祯元年(1628)被召入宮廷,為天子繪九章法服。他對明代晚期官場的腐朽黑暗甚為不滿,不久即回到家鄉,與董其昌、陳繼儒、僧智弦及他的妻伯李日華等前輩以詩畫相往來。項聖谟對當時人民的疾苦十分同情,有《甲子夏水圖》、《乙醜秋旱圖》、《六月鳴風竹圖》、《群雀稻蟹圖》等詩畫作品,記錄了當時人民遭受自然災害的艱難困苦生活,尖銳地批評、揭露了官僚豪紳對農民的層層盤剝。他非常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安危,明王朝覆滅後,順治二年(1645)清兵大舉南侵,于農曆閏六月二十六日攻破嘉興府城,項聖谟背負老母攜帶妻子逃難。所有祖父所遺下的大批古代法書名畫等文物,有的毀于戰火,有的為清兵所掠,國破家亡,使他痛不欲生,從此以後,将滿腔悲憤,寄托于詩畫創作。著名的《大樹風号圖》,寄托了他對故國江山深切的懷念和無限的哀思。《天寒有鶴守梅花圖》表明了他堅貞不屈的心志。作品自明亡以後,不再署以王朝年号紀年。清順治十一至十二年(1654-1655),他曾到福建旅行,創作有《閩遊圖》。順治十四年又到蘇州旅行,次年病逝于家。有《朗雲堂集》、《清河草堂集》傳世。

嘉興大藏家項元汴當年将仇英請在家中客居作畫,前後優厚相待十幾年,仇英正是在項家有機會遍看了此人珍藏的曆代名畫,臨摹之後處處為己所用,畫技精進。《漢宮春曉圖》卷後,項元汴題記稱值價二百金,而他記錄自己收元畫不過用了“三十金”。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聖谟 蒲蝶圖 紙本墨筆 111.8×57.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聖谟 孤山放鶴圖 台北故宮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聖谟 雪影漁人圖 紙本設色 74.8×30.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聖谟 山水圖 遼甯博物館藏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聖谟 山水圖卷 30×241厘米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聖谟 松濤散仙圖卷 18752×715cm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聖谟 剪越江秋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項聖谟 煙寺鐘聲圖 保利拍品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清 項聖谟 岩栖思訪圖詠 美國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項聖谟祖父 項元汴

項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嚴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鴛鴦湖長、漆園傲吏等,浙江嘉興人。明國子生,為項忠後裔,為明代著名鑒藏家。 項元汴曾經購得一張古琴,上面刻有“天籁”兩字,于是他将自己的書齋取名“天籁閣”。

項元汴厭倦科舉考試,淡于仕途做官,朝廷征召他入仕為官,他都堅辭不去,而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鑒賞、收藏文物上,他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他家資富饒,所收藏的古代法書名畫以及鼎彜玉石,數量之多、品質之高,空前絕後。項元汴儲藏法書名畫豐厚,熏習既久,書畫自通,山水畫學黃公望、倪瓒,尤醉心于倪,擅畫山水、花卉,有恬淡疏落之趣,是著名的吳派畫家。他的書法俊逸高古,筆緻踈秀,題畫作跋,神合臻境。他還著有《蕉窗九錄》,“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就出自書中。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元汴 仿蘇轼壽星竹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元汴 山水圖卷 30.2×92.7cm 美國紐約大都會藏

明末清初畫家——項聖谟與項元汴

明 項元汴 梵林圖卷 紙本設色 25.8×8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天籁閣”收藏 的名畫有:韓滉的《五牛圖》、李唐的《采薇圖》、楊無咎的《四梅圖》、趙令穰的《秋塘圖》、馬和之的《唐風圖》、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王蒙的《稚川移居圖》、錢選的《浮玉山居圖》、張渥的《竹西草常圖》等。收藏的法書名帖有: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馮承素本)、《遠宦帖》、《十七帖》、《平安·何如·奉橘帖》,唐歐陽詢的《夢奠帖》,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懷素的《苦筍帖》、《食魚帖》、《論書帖》、《自叙帖》,孫過庭的《景福殿賦》,李白的《上陽台帖》,杜牧的《張好好詩》,五代楊凝式的《神仙起居法》、《韭花帖》、《夏熱帖》,宋徐铉的《千字文》,李建中的《土母帖》、《同年帖》,蔡襄的《腳氣帖》,黃庭堅的《廉頗蔺相如傳卷》,蔡卞的《雪意帖》,米芾的《蜀素帖》、《苕溪帖》,張孝祥的《泾月帖》,張即之的《報本庵記卷》,文天祥的《宏齋帖》,元趙孟頫的《煙江疊嶂圖詩卷》、《種松帖卷》、《洛神賦卷》、《老子道德經卷》,趙孟堅的《自書詩》,鄧文原的《急就章卷》,明沈周的《趙雍沙苑牧馬圖跋》等。

項元汴傾幾代家産、畢生之力經營的“天籁閣”珍藏,在他死後還不到60年,就于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清兵進入嘉興時,被清兵千夫長汪六水掠去。這些稀世之寶,除一部分散落民間外,大部珍貴典籍和字畫被存入了清廷内府。人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天籁閣”珍藏書畫,都钤有“乾隆禦覽之寶”之類的收藏印,就是那次被劫掠入宮的。清朱彜尊曾有詩雲:“墨林遺宅道南存,詞客留題尚在門。天籁圖書今已盡,紫茄白苋種諸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