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奮鬥百年路啟航踏上新征程,"探索第一心"的戰争永昌建立政權,播下革命之火

作者:甘肅黨史學習教育

永昌,河西走廊的咽喉,古絲綢之路必須經過的通道。八十五年前,在這片古老荒涼的土地上,中國工農和紅軍西路軍譜寫了一首悲慘英雄的戰歌。

自1936年11月中旬以來,紅西路軍占領永昌40多天,在永昌水泉、八壩、東二十裡店、國家下磨坊、北海子、水磨坊等地與國民黨軍隊馬必芳部奮力作戰,擊敗了6000多名敵軍,建立了河西走廊第一個縣級紅色強國——中蘇永昌區(縣)政府, 為應對西安事件的和平解決和河東紅軍的戰略轉移作出了重要貢獻。

#奮鬥百年路啟航踏上新征程,"探索第一心"的戰争永昌建立政權,播下革命之火

紅西路軍烈士的紀念碑。

紅旗飄揚在永昌市

3月,永昌春寒,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碑莊嚴肅穆,高楊壯松柏屹立,中國工農紅軍西路烈士紀念碑高聳立。一幅畫,一件革命遺物,一件曆史材料...随着叙述者的故事,帶我們走進了紅西路軍在永昌血腥的40多個日夜鬥争。

1936年11月18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向西推進,紅30軍長期隻率領第89師第267團、第269團和騎兵師直屬司令部征服永昌縣。21日,紅西路軍總司令部(軍政委)及其直屬部隊駐紮在永昌縣,總司令部設在縣南街東側驢城街(今解放路)天主教堂内。

占領永昌縣後,紅西路軍按照中央訓示,發出《告密信》,号召全體軍人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克服一切困難,堅決打敗敵人,加緊打造永恒酷革命基地。

#奮鬥百年路啟航踏上新征程,"探索第一心"的戰争永昌建立政權,播下革命之火

紅西路陸軍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永昌城鄉地區,紅西路軍幹部兵廣泛派駐總司令許強、政委陳長浩簽署《中國職工紅軍四黨西路軍通知》,刷口号,走街、挨家挨戶動員群衆。

12月5日,中國蘇維埃永昌區(縣)政府成立大會在縣鎮舊政府大院舉行。中蘇永昌區(縣)政府是紅西路軍西征以來建立的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

經過半個多月的深入工作,紅西路軍在永昌縣及周邊郊區建立了13個區、鄉、村的蘇基層政權,還組建了青年隊、兒童團體和婦女協會。蘇維埃政權建立和各級群衆組織後,紅西路軍在抗敵、傷員保養、部隊夥食、冬衣縫紉等方面得到積極協助。

#奮鬥百年路啟航踏上新征程,"探索第一心"的戰争永昌建立政權,播下革命之火

紀念館的浮雕展示了紅西路軍的英勇戰鬥。

中蘇永昌區(縣)政府的建立和蘇村的農村政權,使勤勞的牛馬群衆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永昌人民支援共産黨建立的新政府,軍隊和平民建造了有血有肉的長城,保衛新政權,消滅敵人。紅西路軍進入永昌後,戰鬥持續了一整天,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但受到紅軍和蘇軍各級政府成員的推動動員,有很多年輕人參加紅軍,有的經過短期訓練,投入戰鬥。據不完全統計,紅西路軍向西移動時,永昌有140名新兵與軍隊向西進發。

紅西路軍在永昌建立革命基地,馬必芳自然不會好停,蔣介石甚至對戰争進行電監,馬必芳的生活,馬步清部騎馬步兵,甘清民盟12萬人圍攻馬匹。面對數次自身的敵軍戰士,紅西路士兵鬥志昂揚,昔日仆人,鮮血奮戰,在永昌40多天,紅西路英雄隊伍湧現出許多可泣的革命事迹,2000多名将軍為理想信仰長眠永昌大地,紅軍戰士以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為代價, 在永昌地播下革命之火。

拼搏,鮮血拼搏

在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一張老人的照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身穿紅軍制服,眼睛結實有力,胸前的勳章熠熠生輝。

"這是王定國老頭。解釋者說,她的生活和永昌有着莫名其妙的關系。

通過閱讀王定國的回憶錄,我們對這段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933年10月,王定國加入紅軍。她曾擔任四川省頤山縣蘇維埃政權内政委員會主席,并擔任紅四軍婦女獨立營營長官,參加了25000英裡長征。

1936年12月5日,已經是紅西路軍總政治部前方劇團成員的王定國和60多名戰友在紅九軍武裝班的護送下,前往紅九軍駐地永昌縣進行慰問。但當他們到達東寨時,紅九軍在前一天晚上已經連夜調來,敵馬騎兵團此時已經到達。

#奮鬥百年路啟航踏上新征程,"探索第一心"的戰争永昌建立政權,播下革命之火

永昌縣紅西路軍國佳在戰場上。

"當時紅軍雖然有六七十人,但除了武裝班,隻有少數演職人員,如團長、教官等配備槍彈,其餘每人隻有兩三枚手榴彈,戰鬥力比較薄弱。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黨史研究員袁永濤告訴記者,劇團團長周偉功和教官廖志堅作出決定,指令大家迅速撤退到郭家位于公路南側的磨坊,關上門,登上莊牆進行防禦。

敵人以為紅九軍已經發現,就包圍了該團,發動了瘋狂的進攻。無所畏懼,紅軍士兵一再奪回敵人,但最終因彈藥耗盡,劇團團長周偉功、政委易雲軍、教官廖志堅、副團長王先琛、主任任玉煌和武裝班軍人英勇犧牲。

夜幕降臨,敵軍打開了火門,王定國和在壯族失去戰鬥力的四五十名同志全部被俘虜。在戰鬥過程中,劇團士兵們曾連接配接綁帶吊死一名士兵到總部報告,總部聽到消息立即派出騎兵增援,但最終未能營救從四廣山時期建立的紅軍劇團。

"白天沒有太陽;房間陰沉沉,人們孤身一人,隻有土狼把牢房放進去。多年後,回想起被俘的處境,王定國寫了這樣一首詩。她和戰友們在獄中頑強,堅持信仰,用信仰和敵人做着拼命的鬥争。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蘭州設立八路軍辦,營救紅西路被俘官兵,王定國及其戰友被救出,調回蘭州,再派革命隊。

在永昌縣東寨鎮下三壩村的第二社群前進劇團遭遇了戰争的廢墟,當時一段土堡的戰鬥斷壁和彈孔,見證了這場壯麗的戰鬥。"看到這堵牆,就像一個紅軍士兵朝我們走來,當你試圖接近他們時,他們又不見了......殉道者用他們的遺體創造了一座精神紀念碑。"在工地前講述戰鬥情況的袁永濤熱情洋溢地說。

"西村之戰,磨坊上的果家之戰,水泉之戰......"袁永濤告訴記者,紅西路軍在永昌與國民黨軍隊馬斯特方、馬步清部的艱苦鬥争,敵6000多人,以生命為代價,使革命精神永遠留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

1936年11月25日,敵馬元海率領三個旅、兩個團和地方治安隊員跟随紅三十軍到八壩、紅軍前線成家莊、陳家莊等村。在用飛機和大炮轟炸後,敵人利用騎兵向紅軍陣地撲去。面對頑固的敵人,駐紮在這裡的紅30軍88師全體師長熊厚頭發,政委鄭未山指揮下冷靜反應,英勇殺敵,決一死。戰鬥持續了兩天,造成800多名敵軍人死亡,激怒了敵人。

八壩抗戰戰場位于永昌縣六壩鎮南莊村十會,是河西走廊儲存最完備的紅西路戰場。記者看到,雖然高大的土牆經曆了85年的風雨侵蝕,依然像剛開始一樣堅固,城牆上殘存着那些彈孔、槍、洞,再現了當年激烈的戰鬥場面。這場抗戰是紅西路軍在永昌境内取得的重大勝利,是對馬敵傲慢的打擊,保衛了縣紅西路軍司令部的安全。

堅定的信念 英雄演繹鑄就一座紀念碑

1936年12月中旬,敵馬元海部趁紅軍兵力短缺,調集五個旅四名民團,派機參戰,圍攻永昌縣。18日,馬元海率領主力進攻紅軍在東邊20英裡的陣地。敵人的步兵和騎兵在炮兵的掩護下,發動了集體攻擊。

面對強敵,紅軍第9軍第27師各部門冷靜回應,堅守陣地。在接到總部的來信後,立即派出增援部隊。當總部增援部隊到達時,師長劉立雲指揮下的所有士兵沖出陣地,發動了反擊。

"戰鬥持續了一整天和黑夜。紅軍雖然殺傷了400多名敵人,拖延了敵人的進攻,但最終由于不可戰勝的人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勾了家西莊、國家等陣地倒下,師長劉立雲、81團團長肖永基、敵軍工業部長姜環環等500多名士兵陣亡。"袁永濤說。

1936年12月21日,馬元海在飛機上集中了1萬名士兵,全力進攻永昌縣。當時,紅軍在城内的近衛部隊是紅九軍、第30軍第88師、婦女獨立軍和部隊直屬司令部。

#奮鬥百年路啟航踏上新征程,"探索第一心"的戰争永昌建立政權,播下革命之火

永昌縣舊址,紅西路軍政治部舊址。

黎明時分,敵人開始攻擊這座城市。紅軍士兵在城市居民的支援下與敵人作戰。同時,從縣城東西翼增援紅軍也與馬敵展開激烈争鬥,并不斷逼近縣城。

經過幾次激烈的戰鬥,馬元海看到他一直在城外紅軍兩邊的局勢,于是慌亂地投下了600多具屍體。

這時,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消息傳來,紅西路軍政委按照軍委局的信号,改變了部署軍事行動,決定從永昌撤軍,繼續向西移動。

由于不斷的艱苦努力,紅西路軍部傷亡較多,彈藥供應稀缺,而且疲憊不堪,而敵軍軍事壓力大,圍攻攔截,情況十分嚴峻。針對這種情況,在突破西行軍前夕,紅西路軍總司令部決定将傷者病兵轉移到美家寺、南泉、新鎮等水磨坊以西,暫時由紅軍控制的村莊,将軍機關由紅九軍護送,而夜間則轉移到南泉的田家莊, 杏樹莊、陳南莊等地,當地蘇政府成員準備在大批撤軍後轉入地下堅持鬥争。

敵人馬元海知悉紅軍轉移的迹象,于12月27日匆忙調兵,再次進攻永昌縣。在戰鬥中,敵軍騎兵一次又一次地發起沖鋒,寒冷,紅西路軍士兵的衣服在風中與敵人相殺,奮力擊退敵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戰鬥結束後,南溝村的群衆自發地将陣亡紅軍士兵的屍體擡到廢棄的磚窯進行秘密埋葬。

當晚,紅西路軍司令部及其紅九軍、紅三十軍緊随紅五軍駐山丹,突破圍困,擺脫追擊,全線撤出永昌,穿過南泉、新城和茅家莊,沿延連山穿過八灘和陽剛海灘, 風雪交織,走向新的戰場。

今天,硝煙已經散去,但英雄的故事将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近年來,永昌縣在八座堵壩戰址、政務部舊址、舊總部舊址、前方戰區連遭遇的戰址、文物保護修複等,精心打造了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景區。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緬懷革命烈士,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起到初任使命,延續精神血脈,引導廣大乾部從高尚的革命烈士中汲取力量, 品格,啟迪智慧。

紅西路軍在永昌土地上展現的英勇革命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永昌人為建設美好家園而不懈努力。(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周善烨 周丹波 劉成翠亞明 謝曉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