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0月,羅瑞卿傷愈赴瑞金出席了蘇區黨代表會議和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毛主席就拟調羅瑞卿到總政治部工作征求他的意見。羅瑞卿希望傳回前方,會後便回紅四軍任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兼随營學校政治委員。
1932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不顧毛主席的異議,決定進攻贛州,付出很大代價,打了三十三天,無功而返。
3月間,組建紅一軍團新的上司機構,由林彪任軍團長,聶榮臻任政治委員,陳奇涵任參謀長,羅榮桓任政治部主任。王良任紅四軍軍長,羅瑞卿任紅四軍政治委員。

同月,根據毛主席的倡議,由紅一軍團和紅五軍團組成了東路軍入閩作戰,攻打漳州。王良、羅瑞卿率領紅四軍擔任主攻,4月19日突破敵人十二嶺、風霜嶺主陣地後于20日占領漳州。23日,東路軍分兵發動群衆,紅四軍前進到海邊的石碼鎮。部隊的開路先鋒是由第十師師長陳光帶領的一百多名精幹的紅軍戰士,每人都背着刀把裹着紅布的大刀,提着駁殼槍,威風凜凜,後面還跟着兩輛汽車。
當地的保安隊隊長李玉泉誤以為是孫連仲的第十九路軍,竟在街上擺下茶水、糕點,恭候老總們大駕光臨。是以,當紅軍先頭部隊進入石碼時,當地地下黨組織也有些疑惑了。直到曾志來到石碼,這個誤會才消除。曾志是參加過井岡山鬥争的女同志。1930年夏天,她同丈夫蔡協民調到廈門做地下工作。紅軍打漳州前,曾志得到了消息,急于過海到石碼來,但一時沒有班輪,便搭了一艘糞船到石碼。經她向地方黨組織解釋,地下黨組織才同紅軍取得聯系。
在石碼,召開了慶祝漳州、石碼勝利群衆大會,羅瑞卿即席講話,由于當地群衆聽不懂北方話,由當地幹部林曼青當翻譯。羅瑞卿不帶稿子,台前一站,雙手叉腰,就講了起來。他首先說:"紅軍初到此地,因為有些情況不了解,緻使反力分子來歡迎我們,而我們的基本群衆倒不敢和我們接近了。這叫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接着他對紅軍戰士說,這次紅軍來到漳州、石碼和過去山區環境不同,同志們不但要注意軍容風紀,還要遵守城市政策。不要看見洋房子就認為是土豪的而亂打。打土豪之前一定要搞好調查研究,不要搞錯。國民黨造謠說"共産黨殺人放火,掃帚也要過三刀",我們要用事實揭穿他們的謠言,證明我們是一支為窮苦大衆謀利益的仁義之師。接着,他又運用剛剛了解到的材料說:"此地有這麼一句話,叫作張毅換張貞(二人都是當地軍閥),捐稅扣兩升。昨天我問過一個老阿婆,她說她的一頭小豬娃到養大賣出去,共繳了六次稅!紅軍來了,就是要廢除一切苛捐雜稅,讓老百姓直起腰來……"
羅瑞卿常對人說,他在武漢分校時最佩服鄧演達的口才,而對蔣介石說起話來"這個這個"不敢恭維。而自從他自己當了紅軍黨代表之後便更以講話有鼓動性、能抓住聽衆而著稱。在他講話的風采上,不僅可以看到鄧演達的影響,而且又揉進了毛主席每到一地都要進行調查研究以及講話時多用手勢以吸引聽衆的新風格。
紅四軍在石碼,駐紮于水頭、海澄、東美、角美、石美、海滄等地,前鋒到達海邊,與廈門隔海相望。當時在廈門停泊有各國列強二十餘艘軍艦。他們常将軍艦到石碼附近,在夜裡用探照燈向岸上掃。由于紅軍加強了戒備,未發生武裝沖突。
王良、羅瑞卿率領紅四軍在石碼、長壽等地駐紮了四十餘天。這期間,成立革命委員會和反帝大同盟,并由革命委員會出面,經過調查,沒收了敵産,對工商業者進行籌款,并在周圍農村打土豪。所得财物部分分給群衆,部分運回蘇區。與此同時,他們廣泛發動群衆,成立了當地蘇維埃政權,吸收了數百人參加紅軍,其中有海外歸來的華僑,有學生、勞工,還有一位台灣籍的小提琴演奏家蔡乾。有二十多位司機向中央蘇區運輸物資,随後便參加了紅軍。
6月13日,紅軍主動撤回中央蘇區。途經武定縣時,大禾鎮内的地主武裝憑借高牆深溝,向紅軍隊伍打冷槍,阻礙紅軍前進。為了攻打大禾鎮,王良、羅瑞卿和參謀長粟裕由東路軍指揮部特務連連長帶路,來到大禾鎮外一間破屋内觀察地形。王良、粟裕和羅瑞卿正用望遠鏡觀察,鎮内打來兩槍,王良突然倒下,羅瑞卿和粟裕趕緊去扶,但他已中彈犧牲。羅瑞卿和王良有深厚的友誼,他十分悲痛,不願承認王良已死,大禾鎮攻克後,仍然用擔架擡着王良的遺體,直到進入蘇區,在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後,才将王良安葬。王良留下一塊懷表,羅瑞卿一直珍藏着。每逢戰鬥勝利,他就要打開包着這塊表的紅綢,給表上滿弦,同時低聲說道:"我們又勝利了!"在他心目中,王良仍然活着。
王良犧牲後,周昆繼任紅四軍軍長。紅四軍随即參加南雄、水口戰役,然後在江西省最南部的全南、龍南、定南地區分兵發動群衆。3月間,羅瑞卿由于面部傷口老不封口,又住院治療。
1933年1月,紅一軍團在黎川縣三都整編,決定撤銷軍的番号,軍團直轄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一師共四個師。羅瑞卿歸隊後被任命為軍團保衛局局長。
不久,第四次反"圍剿"開始。2月27日,羅瑞卿和紅一軍團參謀長徐彥剛奉率領第七、第九師作為紅一軍團的右翼(左翼是林彪、聶榮臻率領的第十師和第十一師)參加了殲滅敵第五十二師的登仙橋伏擊戰。這一天大霧彌漫,對面看不見人。敵第五十二師和第五十九師兵分兩路由樂安東進,第五十二師在南,第五十九師在北,中間隔有磨羅嶂大山,聯絡困難。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指令紅一、紅三軍團和第二十一軍為左翼隊在南面伏擊敵第五十二師,以第五軍團、第二十二軍為右翼隊,在北面準備殲滅敵第五十九師。左翼隊以紅一軍團的第十、第十一、第九、第七師和紅三軍團的順序由西向東在敵第五十二師前進道路之南側設伏。13時,驕橫之敵毫無戒備地全部進入紅軍伏擊地域。
總攻開始後,羅瑞卿、徐彥剛指令第七師首先以一部兵力攻擊蛟湖,将敵行軍縱隊切斷,同時,指揮第七、第九師主力向進至大龍坪的敵第五十二師師部猛攻。部隊剛沖下山半個小時,前面就來指揮所報告,敵第五十二師師長李明已被活捉。三小時後,紅一軍團殲其師部和一個旅,紅三軍團殲其另一個旅,敵第五十二師被全殲。至28日,敵第五十九師大部為紅五軍團所殲。3月下旬,羅瑞卿又随林彪、聶榮臻參與了殲敵第十一師的草台岡戰鬥。從第四次反"圍剿"到長征結束,加上到陝北後又任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局長,羅瑞卿任保衛局局長約三年半時間。
羅瑞卿任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時,保衛局下設偵察部(部長謝志群)和執行部(部長鐘人仿)。保衛局的任務有四個方面:
一、訓練警衛員,保衛首長。當時團以上幹部都配有警衛員(當時稱特務員),警衛員的教育訓練由保衛局負責。警衛員一般都要到連隊挑選最忠誠、最勇敢的黨團員擔任。除保衛技術的訓練外,主要是鍛煉他們的意志和膽量,有時還要安排他們在風雨之夜到荒野、有死屍的地方去送信。有些戰士來自山區,文化水準低,年紀小,怕鬼,不敢執行這樣的任務。羅瑞卿專門給他們講了一堂無神論課。他深入淺出地說:"人是有思想的,什麼叫思想?比如說你會想家,你會看書你會拿槍打敵人。這些行動都是由思想支配的。你如沒有思想,就不會拿槍去瞄準,比如木頭就不會,人死了以後也不會,如同木頭一樣,什麼也不知道,哪裡有麼鬼?有什麼魂?這是封建迷信,都是地主豪紳編了來騙人的。"此外保衛局還直接擔負保衛本機關首長的任務。在這一方面,羅瑞卿更是以身作則,他為了保衛首長,在行軍、作戰時,除因另行配置設定任務需離開的情況指定保衛局其他人代替外,總是跟着林彪和聶榮臻,不離左右。他後來任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局長以及新中國成立後任公安部部長時,隻要是毛主席外出巡視或開大會,羅瑞卿總在毛主席身旁。毛主席要走的路、要去的地方,他都要事先檢查一番,布置好警衛,以保證萬無一失。有了這位大警衛員,毛主席對自身安全十分放心,是以,常開玩笑地說:"天塌下來不怕,有羅長子頂着。"
二、鞏固部隊,防止反革命分子混入部隊進行破壞,防止個别壞分子拖槍投敵。行軍時,組織攔阻隊(後稱收容隊),防止開小差。
三、清查俘虜。
四、在邊沿區或在白區駐紮、行動時,進行社會偵察,尤其是對敵情、敵特的偵察,破獲敵探,防止外部敵人的破壞,對付小股土匪。
保衛局上述任務對于一支在敵人圍追堵截下進行戰鬥的革命軍隊來說,顯然是十分必要的。但當時,各級保衛局有垂直的上司系統,其設定以及工作職責範圍和工作方法都仿照蘇軍模式,并不切合中國紅軍的實際,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帶有孤立主義、神秘主義的色彩。而限于曆史條件,當時人們還不可能認識到這一點。隻是由于羅瑞卿在長期革命鬥争中,從毛主席那裡學到了調查研究的真功夫,才使紅一軍團的保衛工作得以避免發生大的差錯。這在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統治時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羅瑞卿非常注重培養保衛幹部實事求是作風。他在向保衛幹部講課時,要求将新聞學中的六要素運用到偵察工作日去。他還把英文中的六要素改為"六何"(即何人、何事、何時、何地、何故和如何),提出偵破每一案子都要弄清"六何",要求辦案人員必須從事實出發。例如,在第四次反"圍剿"期間,衛生部從國民黨軍隊繳獲了一大批藥品,其中有一些包裝損壞,沒有品名标簽。有一些藥品從外形看頗似奎甯,便當奎甯發了下去,但這實際上不是奎甯而是嗎啡。軍團部有兩位幹部正患瘧疾,服了這種藥,很快引起藥物反應,病人亂抓自己的心窩,并在山上山下發瘋似的亂跑。事發後有人認為這很可能是敵人搞破壞,于是趕緊追查。第一個查到軍團部的醫生遊勝華,出身貧窮,是紅軍自己培養出來的醫生,似乎不會。他開的藥是上面發下來的,于是追到衛生部醫務主任戴濟民。戴濟民外号叫"戴胡子",原先在吉安開診所,羅炳輝起義前在吉安當警衛大隊長時同戴濟民相識,紅軍打下吉安後,羅炳輝動員他參加了紅軍。難道他是ab團?再往上追,追到了軍團衛生部部長姜齊賢,由于他是從國民黨軍隊俘虜過來參加紅軍的,是以被懷疑是故意破壞,姜齊賢本人也忐忑不安。在聶榮臻參與下,羅瑞卿調查了此事,發現确實是發錯了藥,進而避免了一起錯案。由于羅瑞卿工作成績優良,1933年榮獲二等紅星獎章一枚。
羅瑞卿自幼喜愛文娛體育活動,到紅軍後,他仍是體育活動的積極分子。當時在紅軍中流行一種打克郎克球的遊戲,有點類似南充老家的"趕臭牛",他玩起來興緻頗濃。他最喜愛踢足球,在紅軍中卻難得踢一回。因為在南方山區,難得找到足球場。有時碰到國小的操場或農民的打谷場,他的腳癢了,也要踢一踢,沒有足球,就用籃球;怕踢遠了掉到溝裡去找不回來,便往高處踢。
第四次反"圍剿"之後,紅一軍團轉戰于贛江和撫河之間,打擊敵人的築碉部隊,破壞敵人的封鎖線。但除在烏江地區殲滅敵人一個旅以外,戰果不大。在這一階段,部隊輾轉作戰,生活十厘清苦。
一次,部隊打土豪,保衛局分得一頭大肥豬。大家樂壞了,圍着潘振武喊道:"管理者,這下子瞧你的喽!"于是潘振武親自掌勺炒了一鍋回鍋肉。他知道羅瑞卿是四川人,喜歡吃辣椒,便放了很多辣椒,盛了滿滿一盤,吩咐炊事員給羅瑞卿送去,同時踱到當飯堂的幾間茅屋裡來,頗為得意地聽着大家的表揚。當他走到幾位福建籍同志的飯桌時,卻看見他們皺着眉頭,菜一筷子也沒動。潘振武猛然想起福建人不吃辣椒,但已經受到許多江西老表表揚的潘振武并不準備認錯。他對那幾位滿臉不高興的福建同志說:"将就一點吧,這比南瓜湯強多了。"這兩句話好比是火上澆油,一個高個子霍地站起來指着潘振武說:"你明明知道我們不吃辣椒,這不是故意整人嗎?"潘振武也不示弱:"當紅軍是為了勞工、農民謀利益,又不是來享福的。"于是吵了起來。
羅瑞卿知道此事後,便讓通信員把潘振武叫來。"今天是打牙祭吧?"羅瑞卿一面招呼潘振武坐,一面問。"是啊,局長,您吃起來感到味道怎樣?""我吃起來當然好喽,我是四川人嘛!可福建同志不吃辣椒,你知道嗎?"他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起來。"知道。"潘振武知道有人告狀了,隻得老老實實地回答。"知道為什麼還要這樣做?""為了加點味道照顧……大多數嘛!"潘振武盡力為自己辯解。"不對!"羅瑞卿更加嚴厲了,"加點味道,出于好心,事先考慮不周也可能,但在飯堂吵起來就是你的不對了。"
潘振武低着頭說:"我錯了。"羅瑞卿看到潘振武認了錯,臉色轉晴,語重心長地說:"這幾位福建同志入伍不久,對艱苦的生活還不大适應。好不容易打牙祭,應該讓他們吃好。你不要以為吃不吃辣椒是小事,它影響到部隊中不同籍貫同志之間的團結。管理者的工作可不簡單呀!一把勺子調百人味,關系到同志們的健康,關系到部隊的戰鬥力和團結,這裡學問大了!你是個老同志,要做團結的模範嘛!"
"局長,我的工作沒做好。今後,您看我的吧!"潘振武激動地站了起來。羅瑞卿又把他按到椅子上:"這就好!來,我幫你出個主意……"
第二天中午,每張餐桌上都放了一盆紅燒肉,旁邊單放了一盤炒辣椒。潘振武又特地來到那幾位福建同志面前,對昨天發生的事表示歉意。那個高個子說:"管理者想方設法照顧我們,我們該怎麼感謝你呢?"于是,大家都紛紛走過來同潘振武握手,有人還開玩笑地喊道:"管理者萬歲!"潘振武十分激動地說:"不要感謝我,是羅局長教我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