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爺爺,我正在做你的閱讀了解。
你明白嗎?我無法了解我的重寫。
鄭爺爺即将分娩!(生日快樂)
爺爺不能動,你加油,生三個。
鄭爺爺,我要去洗手間。
姬翔.
在社交平台上用優美的話語和金句說出的"童話王"鄭元傑,近日宣布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我今天才意識到,我的人生中發生了一個重大錯誤......也就是說,我沒有投資這部電影,否則我會向國家支付更多的個人所得稅。"
鄭元傑的電影,國慶節現實生活中的兒童電影《皮皮魯和露西的罐頭小人》,是自鄭元傑42年前寫作以來,他的作品首次搬上大銀幕。
80年、90年的童年記憶,終于被翻拍成電影。但這是"鄭元傑宇宙"的開始,還是另一個"毀滅童年"系列的開始?
今天,我們來談談吧。
鄭元傑,斯坦·李的中文版?
鄭元傑的兒子鄭亞琪出生于1983年。
當時,由于食物和供應有限,每家每戶都需要買肉票上的肉。為了讓兒子多吃肉,鄭元傑把目光投向了沒有肉票就能買到的肉罐頭。
有一次,鄭元傑打開了前罐頭,忽然閃亮,感覺"罐頭發出聲音,好像在說話"。是以,他沒有打開罐頭,而是坐在那裡兩個小時,構思了童話故事"罐頭人"。
《罐頭小人》的劇情其實很簡單:
母親讓魯西幫忙打開一盒肉罐,但當魯西打開它時,她發現裡面藏着五個火柴棍大小的惡棍——一個好醫生、一個翻譯、約翰、一個精通戰鬥的少校、一個有着優美歌曲的歌手,以及一個擅長微雕的藝術家。
魯西決定保護五個維拉人并帶他們一起上學,這始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冒險。
每當鄭亞奇患上水痘時,鄭元傑都會給他講這5個罐頭人的故事,講這個故事時,鄭亞琪也掉進了想象中的天,忘記了發癢的身體。
罐頭小人的故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小讀者的熱烈歡迎
問問哪個孩子看了這個故事,在考試中沒有幻想過,能有個罐頭小人藏在頭發裡,偷偷告訴自己正确答案?
與之相關的電影改編也即将到來:
1989年,憑借《打架》獲得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導演對《罐頭小人》産生興趣,并拍成卡通片《露西西奇的邂逅》,豆瓣高分8.5分;
2021年,真人兒童電影《皮皮洛和魯西的罐頭小人》(以下簡稱《罐頭小人》)上映——國慶期間,該片獲得第三佳票房、第二佳上座率,豆瓣7.1分。
作為鄭元傑的代表作之一,《罐頭小人》依然聚焦社會話題,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
教師過分注重應試教育,所有學生根據學習成績排座位;魯西因為成績下降,在家治療驟降,進而讓人懷疑自己的價值;"窮學生"讓罐頭孩子在考試中幫忙作弊,5個小人物從"給魚"到"給人去魚",在不斷的試錯中教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
這部電影涉及雞、内斂等話題,依然是當下炙手可熱的社會現象,是以引起了很多觀衆的共鳴。
除了當下依然犀利的教育題材,影片布景也透露出強烈的懷舊感。
無論是白兔奶糖、窗貼紙、水壺,還是爸爸的遊戲錄音帶,以及老師沒收的繪畫工具,都會讓觀衆想起他們的童年:
"(電影)是兒時的夢想,小時候我不得不每天晚上打開收音機,聽皮皮魯和魯西的故事,一邊聽邊想象那張照片,電影的全畫面就有了那種效果。
"這部電影對1990年代家庭環境的還原,不亞于徐偉在《鴨子的先知》(我和我的父親)中為1980年代設計的。
出乎觀衆意料的是,在《罐頭小人》的結尾,五個反派出發前往魔方大樓,路人飾演的鄭元傑突然出現,為他們指明了方向。
這個雞蛋讓人想起曼威的父親斯坦·李(Stan Lee)在電影中的各種客串。
是"鄭元傑宇宙",要從這裡打開嗎?
鄭元傑IP,其實已經開始了
"鄭元傑宇宙"并不是觀衆在說的新概念。
鄭元傑的兒子、《罐頭小人》制片人鄭亞琪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他想為曼威競标,打造一個全面的鄭元傑IP:
"我們的内容其實和漫威很相似——鄭元傑有400多個故事,涉及700多個角色,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故事很強,适合各個年齡段的觀衆觀看,閱聽人廣泛,内容改編性強。
其實,一開始鄭元傑并不同意對這部作品進行任何改編:
一方面,他擔心自己的作品被妖魔化,"被童年所摧毀",另一方面,他認為用文字來呈現作品,為了讓讀者更自由地發揮想象力,改編成其他形式的價值不是很大,"1986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電影《舒克伯塔曆險記》, 還給了160元。
直到2004年,一位讀者在簽字時的建議促使鄭做出改變:
"我是看着你的書長大的,但現在孩子們不喜歡純文字,我希望給孩子買皮皮魯和魯西的漫畫書,兩代人一起享受同樣的童話故事有多好。
2005年,鄭亞琪主編鄭元傑創作了《皮皮魯專輯》出版。那一年,鄭元傑作品的銷量飙升了五倍,達到500萬份。
2010年,鄭亞琪創立了北京皮皮魯綜合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鄭元傑IP正式走上了發展的軌道,相關有聲讀物、影視作品、同名遊戲,進而開始進入觀衆的視野。
事實證明,此舉具有遠見卓識,騰訊副總裁程武在2011年上海中國動漫電影發展峰會上首次引入了泛娛樂的概念,而IP是泛娛樂未來的核心要素。此後,各大網際網路公司也開始開發知識産權資源。
"(鄭元傑)之是以反對漫威,是因為斯坦·李和漫畫家們一起畫鋼鐵俠、蜘蛛俠,都是50年前的事情;老峥的寫作也持續了40多年,他的作品在當下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的确,從内容上看,鄭元傑的童話一直具有諷刺、幽默、現實的意義,具有自然的适應優勢和挖掘空間。之前的魔方建築是一個成功的故事
1994年的動畫電影《魔方大廈》改編自鄭元傑的同名童話故事:六年級學生萊克被父母鎖在家裡學習,卻意外通過玩具魔方,闖入了奇形怪形的魔方大樓,展開了一系列冒險,與生活在人物身上的價值觀發生了激烈的碰撞。
雖然原版26集動畫電影由于各種因素而成為10集結尾最多的一部,但《魔方大廈》在各種故事中,極具開創性的魔幻畫面,帶有反烏托邦的隐喻,使其獲得了廣電部優秀電影獎,也成為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多年來,鄭元傑IP也進行了多度的發展,探索了動畫、特輯、影視等不同風格的影視形式,最終在2018年取得了成效:
2018年,根據鄭元傑同名童話改編的真人短片《馴服兔子》播出,這部24分鐘的作品獲得《豆瓣》8.3分,入圍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評委會短片獎。
《馴兔》講述了一個極其荒謬的故事:
剛上國小的皮皮魯,因為徐校長活潑活潑,熱愛質疑權威,引起了徐校長的不滿。
在這所學校,聽話的學生會變成兔子,得到學校的認可。面對常年出現的"全兔班",保持本性皮皮魯已經成為老師、同學們的"眼釘",最後屈服于現實,戴着象征着服從的兔面具。
故事的美妙之處在于,作者不僅富有想象力,而且巧妙地将兔子的特征與要批評的對象相結合:
在皮皮魯的眼中,那些成為兔子的學生,也繼承了兔子天生善良、懦弱,他們會豎起長長的兔耳朵去詢問别人的事情,并利用比人唇多的優勢給老師做一個小報告,"如果别人超越自己,他們也會犯紅眼病。
作為鄭元傑的傑作之一,寫于1987年的《馴兔》無疑是極具諷刺意味和批判性的。因為原作足夠紮實,足夠深度的影視作品改編,即使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也毫不遜色。
想打造"鄭元傑宇宙",
沒那麼容易
但是,要打造"鄭元傑宇宙",隻需要恢複原著就足夠了嗎?
沒那麼簡單。
以《罐頭小人》上映為例,雖然劇本劇情有趣,但也反映出很多問題:
影片還原了20世紀80年代的校園場景,嘗試用熱水瓶、大白兔奶糖、遊戲卡帶等元素,為觀衆勾勒出懷舊濾鏡,但主人公卻穿着嶄新的大學風制服,而原有的時代設定得格格不入,讓人玩;
影片中有學生因為業餘時間喜歡畫畫,老師被當成"沒做對",但如今的家長早已改變主意,給孩子上了各種各樣的興趣課,而"隻成就理論"的疑惑,英雄也是通過口号式的台詞呈現出來的, 年輕的觀衆或許能引起共鳴,但對于大人來說卻太幼稚了。
在拍攝《罐頭小人》時,多位合作夥伴也向導演餘飛提出,把故事放到當下的環境下拍攝——《博士》可以幫助皮皮魯在遊戲排名中,尋找小人物的魯西也可以使用微信,這樣會讓觀衆更加共鳴。
為了照顧原有的球迷,球隊最終沿襲了1980年代的設定,雖然淘汰了"進退、落後"等老套路,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也暴露了上述諸多不足:
選擇打愛情牌,孩子們未必能引起共鳴,也注定會失去很大一部分觀衆;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鄭元傑一直遲遲沒有授權他的作品,這也可以說是由于環境因素大,不容忽視:
相比于20世紀90年代一直呈上升期,現在營運成熟的漫威、DC等IP産業鍊,當時國内IP市場還是空白,無論是營運經驗還是生産水準,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同樣的劇本,場景設定,角色,同樣的副鏡頭,被一家有一點制作經驗的外國公司所取代,立刻顯示出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
但随着國内IP産業鍊的逐漸成熟,影視文學作品的創作團隊的發展,也迎來了無限的可能。
國滿的崛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哪個妖童的誕生》通過颠覆性改編文學作品,引發了2019年全國漫畫電影狂潮,而《姜子芳》與"封印宇宙"延伸的延伸也備受期待。
在中國,兒童文學IP的發展正處于朝陽期,具有市場潛力:
《中國兒童數字内容産業白皮書》指出,2018年中國兒童數字内容核心産業已達2,378億元,同比增長21%。未來,兒童IP将迎來爆發式增長,随着國民收入的上升,家庭消費更新也為兒童市場帶來了拓展機會。
《鄭元傑宇宙》剛剛起步:鄭亞琪宣布,未來鄭元傑童話将數百個故事互相串聯,互相協作發展,作品橫向穿插,最終完成一部大型史詩童話傑作。
童話王的作品要被改編,觀衆當然是喜樂不已——但是,未來的影視作品,如果想赢得全年齡觀衆的認可,肯定會接受觀衆更嚴格的審查,也必須符合目前市場的改編。隻是這一段内容,也是為了挖掘出更多的内涵,而不是止步于"還原原著"。
正如漫威畫家沃爾特·西蒙森(Walter Simonson)所說:"粉絲對IP的認可不僅來自故事層面的愉悅或消費後的狂熱,還來自一段情感紐帶。是以,我們應該不斷完善和拓展故事内容、世界觀,時刻讓讀者感受到新的想法。"
打造"鄭元傑宇宙",輕裝出戀愛牌,并不是長久之計。
鄭元傑宇宙,任重道遠。/ 北京皮皮魯通用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資源
未來還屬于"鄭元傑"嗎?- 東西方娛樂
鄭元傑的童話故事是如何成為現實生活中的電影的?首席制片人兼導演說——第一任導演
"皮皮魯"原型鄭亞琪:與父親一起創造童話新王國——健康生活
泛娛樂時代中國兒童知識産權運轉研究 - 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