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業“傳家寶”,緻敬百年風華!
5月11日起,央視财經頻道重磅上線百集微紀錄片《紅色财經·信物百年》。由百年興業以來,百家企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親自出鏡,他們将各自企業的“傳家寶”帶到演播室現場,講述信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紅色财經印記、探尋中國經濟脈絡。
今日為您講述“重建黃鶴樓手繪設計圖”的故事。
信物名稱:重建黃鶴樓手繪設計圖
信物傳承者:中南建築設計院
信物年代:1979年
信物印迹:重制了消失近百年的黃鶴樓
信物講述人:中南建築設計院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霆
視訊加載中...
中南建築設計院是一家具有70年曆史的全國大型綜合建築設計院,這次帶來的信物是一份手繪的黃鶴樓主樓建築設計施工圖。這份施工圖繪制于1979年,由中南建築設計院的設計師們手繪而成,共計約150張。
一張張施工圖,不僅重制了消失近百年的黃鶴樓古樸雄健的姿态,更濃縮着中華民族建築文化的精髓。
黃鶴樓,最早建于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曆史,千年的歲月中,黃鶴樓曆經27次毀壞、重建。
1978年5月,湖北省重新開機黃鶴樓的重建工作,并向全國征集黃鶴樓的重建方案。同年,武漢市政府重建黃鶴樓辦公室收到了20多個設計方案。經過層層遴選,中南建築設計院送出的第一輪設計方案入圍。
然而,在後續進一步方案比選中,湖北省政府對中南建築設計院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見,指出方案設計的樓身比較單薄,民族風格不夠濃郁,務必在一個月之内再做一個新方案。
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中南建築設計院專門成立了一個黃鶴樓方案設計小組,集中設計優勢,全力以赴盡快做好新方案。經過反複溝通,新的設計方案屋檐采用中國傳統建築形制的大飛檐,輪廓按照傳統的、古典的形式進行設計。設計方向基本确立,然而,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在設計團隊裡引發議論,該如何解決設計方案中的創新和傳承問題?
設計團隊翻閱了大量典籍資料,最終找到了一張拍攝于清代的黃鶴樓的圖檔。權衡再三,設計團隊決定以照片中的清朝黃鶴樓為設計原型,按照清朝黃鶴樓的基本風格和特征,并考慮到重建後的黃鶴樓位于蛇山上,不再臨江,但仍要保持自古以來登高遠眺長江水的詩情畫意。
設計團隊結合城市發展變遷和未來高層建築發展需要,參考清代黃鶴樓的三層高度,将黃鶴樓的高度提升至50米,達到5層樓的高度,同時将屋檐的設計改為層層飛檐,四望如一。“下隆上銳,其狀如筒”的造型,讓黃鶴樓從任何角度看都巍峨壯觀。
1985年6月,黃鶴樓主樓落成,千年的等待,“黃鶴”終于歸來。5層飛檐,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氣韻的黃鶴樓,屹立在長江之濱、蛇山之上。
完成黃鶴樓的重建工作之後,中南建築設計院筆耕不辍,創造出了脍炙人口的傑出作品。20世紀80年代,繪制出了中國人獨立設計的第一幢超高層建築——深圳國貿大廈。2000年以來,設計了以廈門北站、太原南站、杭州東站為代表的300多個高鐵車站。武漢戰疫期間,中南建築設計院在一個月内,建造、改造醫院14個,改造方艙醫院21個共計38個抗疫項目、3萬餘床位。每個設計項目,無不彰顯着中南建築設計院的使命與擔當。
轉載請注明央視财經
(編輯 孫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