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8年感人瞬間:塔山英雄歸來兮

作者:作家關捷
1998年感人瞬間:塔山英雄歸來兮
1998年感人瞬間:塔山英雄歸來兮

塔山英雄歸來兮

1998年3月24日晨5時30分,葫蘆島市高橋鎮後山村和老官堡鄉椴木叢村的村民們紛紛向村裡的烈士墓地湧去。沒有誰去組織,也沒有誰去發動,但他們還是冒着早春的習習寒風趕來了,他們胸戴白花,手捧花圈,來為與他們默默相伴了五十年的英烈們送行。

就在這天上午,743名烈士将回到他們當年激戰的陣地塔山去安眠。

一、 塔山烈士陵園有碑無墓,烈士散葬各處,人民心中不安,集中安葬烈士,成了一件大事

高橋鎮後山村和老官堡鄉椴木叢樹,是當年塔山戰場的我軍後方醫院所在地,從戰場上擡下來的烈士就安葬在這兩個村裡。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妪對記者介紹說:“那時候戰事緊張,遺體擡下來裝進櫃子裡就埋下了,墳前立一小塊木牌寫上名字。今天越想越覺得對不起烈士,可那時也沒有辦法呀。”

塔山阻擊戰是1948年10月10日打響的,“10月10日”成了一些老戰士心中一個不朽的标記。從1992年以來,每年的10月10日淩晨3時(即戰役打響的那一刻),一個身穿軍裝的七旬老者都要出現在塔山革命烈士陵園,他脫下軍帽,向烈士紀念塔三鞠躬,淚水漣漣地念叨:“老戰友啊,你們都埋在哪裡呀?”他是當年的重機槍手,名叫倪克盛,家住錦州市,每年都來憑吊戰友,但每年心中都留下缺憾。

1952年末,為了紀念塔山阻擊戰勝利5周年,曾在塔山西樓台修建了塔山革命烈士紀念塔。1962年,當年參戰的一些英雄來到塔山進行戰地回訪,發現紀念塔所處位置并不是我軍陣地,英雄們向錦州市政府反映了這一問題,于是該紀念塔被拆掉。1963年10月15日,在原錦西縣民政局的籌劃下,在原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34團(塔山英雄團)前沿陣地重建塔山阻擊戰革命烈士紀念塔。但兩次建塔都沒有考慮到給烈士遺骨遷葬的問題,以至于“塔山革命烈士紀念塔”改稱為“塔山革命烈士陵園”時,陵園竟是一個有碑無陵墓的陵園。

今年,是塔山阻擊戰勝利五十周年,葫蘆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塔山烈士紀念塔後面建一座大型陵墓,并于3月24日将查找到姓名的743名烈士的遺骨遷移到這裡,進行集中安葬。

二、 五位将軍的遺願:死後要和當年犧牲的戰友們在一起

吳克華、胡奇才、李福澤、江燮元、焦玉山五位将軍個個都是百戰将星,然而,身經百戰的他們刻骨銘心的是塔山阻擊戰,是在其中凝結的生死戰友情。

吳克華将軍是當年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親自指揮了塔山阻擊戰,1955年被授鄧中将軍銜;胡奇才将軍是當年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李福澤将軍是當年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江燮元将是當年塔山英雄團團長,1964年晉升為少将軍銜。五位将軍生前留下遺囑,都希望把骨灰埋在塔革命烈士陵園,和當年的戰友們在一起。胡奇才将軍生前曾4次來到塔山,他對親人們說:“我是塔山阻擊戰的幸存者,我忘不了我的戰友們,我死後一定要回塔山并骨,這樣我的心才能安甯。”

現在,除了李福澤将軍的骨灰要在4月5日送到以外,其餘4位将軍的骨灰都已經安放在了陵園内。清明節,五位将軍的骨灰全部安放後,全市将在這裡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為題詞:“塔山英烈萬世流芳”。

三、 隆重的遷葬:鄉親們深情相送,戰士們莊嚴移墓

高橋鎮後山村的楊德清老人天蒙蒙亮就起來了,他拿着掃帚把村進而383座烈士墳墓都清掃一遍,然後和村民們一起,把一個個花環放在墳頭。記者問:“是村幹部派你來的嗎?”老人說:“不是,這事不用派,聽着信兒我就來了,送送他們。當年我隻有十幾歲,就知道解放軍是替咱窮人出氣的,解放以後,咱們真的不受氣了,過上了好日子。感謝他們哪!”74歲的唐玉蘭老人面對一片墳地,表情沉默,記者問:“您老挨着這片墓地住了一輩子,不害怕嗎?”老人說:“怕什麼?他們都是我們自家的人哪。那時他們都住在咱家,我給他們烙糖面餅子,他們揣起來就上山去了,很多人上去時活蹦亂跳的,擡下來就都不言語了。我老伴王金山挨家挨戶地給烈士找櫃子,家家都争着往出獻呢,一家人嘛。我們家帶頭獻出兩個櫃子,記得有個老爺子還把自己留用的壽村獻了出來。我給烈士縫補被子彈找破的衣服,一邊縫一邊掉淚,都是二十來歲的小弟弟呀!這一晃五十年過去了,我們不搬家,也就是為了給他們的墓地添添土拔拔草什麼的……”

早7時,駐錦某部600名戰士來到高橋鎮後山村,他們在墳場前豎起一面軍旗,列隊向烈士宣誓:“發揚革命傳統,繼承先烈遺志……”之後,他們輕輕撥開墳土,用一個個紅綢布袋将烈士的遺骨盛起。

與此同時,老官堡鄉椴木叢村開進700多名海軍官兵,官兵們列隊向先烈默哀,然後走進墓場,小心翼翼地找開墓穴,一塊一塊地拾起烈士的遺骨放進紅綢布袋裡。學校的孩子們聞訊趕來,在路邊為解放軍叔叔擺好了水碗水壺,之後就排成一行矗立在冷風裡。

9輛靈車将743位烈士的遺骨裝上,緩緩向塔山行去唐玉蘭老人站在土坡上向靈車揮手,鄉親們向靈車行注目禮……

四、 午時,塔山盛情迎接勇士的亡靈

塔山,其實隻不過是一個海拔隻有40米的丘陵,既無塔也無山,前後左右一片10多公裡寬的起伏地帶。是以稱塔,或許是因為其上曾在明代天啟年間建過一座烽火台;是以稱山,或許就是因為它略高于四周,它東臨紅螺山,地處錦西錦州之間,形成控制“兩錦”的咽喉要地,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使塔山顯赫于世界軍事史的,還是1948年10月10日——15日間我軍以1萬兵力阻擊11萬敵人的成功戰例(即塔山阻擊戰)。美國前國防部長助理曾慨歎:“塔山無險可守,短短8公裡的戰線,坦克可以直接開上來,更何況還是飛機、軍艦?1比11獲勝是個謎,蔣介石在這時等于沒打仗。”

如今成為名勝的塔山已變得異常壯麗,當年6晝夜的浴血戰給她着上了超凡的氣勢。二萬平方米的蒼松環抱着“塔山革命烈士陵園”,陵園的中央聳立着一個12.5米的紀念塔,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陳雲在上面題寫十三個金色大字——“塔山阻擊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3月24日10時30分,9輛靈車開進烈士陵園,100名武警戰士肅立在通向合葬墓的甬道兩側,36名武警戰士擡着6個裝有烈士遺骨的巨大绛紅色紙棺緩緩走在甬道上,哀樂響起……

11時25分,743名烈士的遺骨全部遷葬到“塔山革命烈士陵園”内的合葬墓,743名勇士又回到了當年的陣地上,他們将在這裡和他們的将軍永遠地守在一起。

至此,葫蘆島市的一位主要上司代表全市272萬人民向烈士獻上六個巨大的花圈,參加遷葬儀式的1500名解放軍官兵和廣大人民群衆向烈士默哀緻敬。

陵園四擊蒼松翠柏掀起輕輕的濤聲,像是曆史老人的傾述,更像是億萬人民的贊許……本文摘自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幕後新聞》

1998年感人瞬間:塔山英雄歸來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