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策 編輯/雁子
在南國的故鄉,家家須臾不可缺的食油,除來自于花生和大豆外,還來自于另外一種作物——油茶。這是一種四季常綠的喬木。舒枝展葉,狀若大傘,高約丈餘。其果實如青李,成熟時,青青圓圓,綴滿枝頭,壓彎枝條。由于世代的家鄉人都珍惜這種不占田地,隻長山上的珍貴油料作物,是以備加呵護與培育。連片培植,年年除草,幾百年下來,就形成了一大片一大片青蔥的油茶林。這一片片的油茶林冠蓋相屬,交枝連理,形成一片片的濃蔭世界。濃蔭裡空曠、通透,是個很好休憩與玩耍的地方。是以,每當油茶成熟的時候,也是家鄉人最期盼、最放松、最愉悅的時候。因為,去采摘油茶果不僅能獲得一年到頭賴于生存的食油,而且這也是一種最輕松、愉快的勞動,還能趁機在油茶林裡嬉戲,打鬧、調笑和歌唱,縱情釋放自已的感情。
為此,當年生産隊一下達第二天要去采摘油茶的号令時,頓時,就像炸開了鍋似的。家家戶戶黃昏時分,都忙着到溪河或池塘邊洗刷竹簍,削制木鈎,以備來日上山采摘油茶果用。呈現出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
第二天,出發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打扮,五顔六色,大家都身挎竹簍,手拄木鈎,在崎岖的山道上行進,形成了一支奇特的隊伍。遠看,猶如一條蜿蜒的長龍在山壑間穿行,蔚為壯觀。

圖檔來自網絡
一到油茶林中,人們便邀夥結伴,一窩風地四散走開,自顧采摘。
女人們喜歡三三兩兩,圍着茶樹采摘;因為閨蜜相好能就近拉瓜說話;男人們喜歡踏杈踩桠在樹杆上采摘,因為那是女人們難以企及的地方,油茶果實多;小孩們喜歡攀爬在樹枝上采摘,因為那是大人們幹瞪眼,難以眷顧的地方……
一時間,油茶林裡熱熱鬧鬧,說說笑笑,絮絮叨叨。因為茶林茂密,遮形匿影,沒有了尴尬和羞怯,人們也便變得大膽起來。大聲談笑戲谑,有的婦女還唱起山歌來。你聽:
茶林青青風光好,
樹樹茶桃裂嘴笑,
男女老少忙采摘,
甜在心頭喜眉梢!……
女人越大膽,男人見了便更加放肆。有的竟還會唱起一些撩撥和挑逗的情歌來:
自打那日見了妹,
一日三餐都沒味,
若得老妹共枕睡,
當牛做馬不後悔
“喲嗬!”“喲嗬”每隻山歌,按慣例都會引起人們的呼應。有時男人們的山歌唱得太“土”了,女人們會笑罵他們“騷狗子”,老人們會責怪他們“不正經”。講多了,男人們也會不服氣地頂撞說,你們也年輕過,你們年輕的時候還不也是這樣?
一隻隻山歌,在油茶林中象鞭炮炸響,一陣陣回聲象濤音在油茶林空飄蕩……高潮時,人們興奮,人們歡騰,人們激越。人們呐喊,人們狂野!
唱歌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有時是連唱,一人一句,連連綿綿,互相接唱。原本在山壑處有人在唱,冷不丁山坳處有人接唱。這樣或東或西地猛然爆出一句,煞是有趣。
有時是獨唱,就是一個人唱。有一些山村裡流傳的民間愛情離合悲歡故事,早已認證山歌的形式傳承給了一代代後人,人們早就爛熟于心。每當象采摘油茶這樣輕松的時刻,人們便會情不自禁地唱了出來,娛樂情性并抒發感情。
有時是對唱,兩人對着唱。很多情歌都是對着唱的;一人扮男主人公,一人扮女主人公,兩人象演戲一樣,一對一答,演繹一段愛情故事。
在笑笑鬧鬧,山歌互應中,很快,一個上午就過去了,人們也摘滿了一簍簍的油茶桃,紛紛往茶林中央的大籮筐裡倒去,趁機剛好吃中飯。
油茶林裡的午餐,有另一道獨特的風景。濃蔭下的油茶林裡,空曠、舒适,人們三三兩兩,以家庭為機關,東一夥,西一群,各自拿出自帶的幹糧,諸如番著幹、番著糟、滋粑、米粿、餅幹……開始享用。為了表達情意,互相之間會還交換自已的食品,你嘗我的,我嘗你的。男人們有的還偷偷用葫蘆沽了水酒,獨自享用;煙客們也趁機吞“雲”吐“霧”,縱情地享受一番。孩子們喜歡在空曠的林子裡追追打打,躲貓貓。這隻是片刻的休息,很快人們就又将投入到緊張的采摘中去了。直到太陽落山,暮霭騰起,鄉親們才挑着滿滿的一擔擔油茶桃回家。
采摘回來的油茶桃,要經過日曬之後,裂開皮囊,露出油光發亮的黑黑核仁,這才是人們需要的東西,名叫“木梓”。這也才是榨油的好材料。榨出來的木梓油環保、原生态,無污染,而且還有藥用價值。老一輩的家鄉人經常用它來塗抹蚊叮蟲咬,或疖癰腫痛,。
是以,掰剝木梓仁是油茶熟了時候的又一道工序。掰剝木梓仁的時候,又成了家鄉人收獲油茶的另一道風景。
在家鄉的祠堂或大廳,人們拿了笸箕和籮筐,三五一群,或四五一夥,其間,老女人們喜歡坐在一起,因為他們家長裡短,叨叨絮絮,有說不完的話題;年青女人或閨蜜喜歡坐在一堆,因為她們有許多隐秘,需要說悄悄話或知心話。小孩們喜歡湊成一團,因為他們有許多相似的調皮勁和童趣。人們将裂開皮囊的油茶桃盛了,在笸箕上細細地掰剝。油黑發亮的木梓仁,在人們靈巧的手下,漸漸堆成了一堆堆小山。
當掰剝好的木梓仁在曬場上曬幹以後,剩下來就是男人們的事。他們把曬幹的木梓仁挑到榨油房,用山溪水的落差作動力,将木梓仁碾碎壓榨出上好的木茶油。剩下的木梓麸是洗 衣洗頭的好用品。
一擔擔鮮亮的木茶油挑回來了,分發到各家各戶。人們滿懷喜悅地用罐提,用甕擡,用桶擔,忙忙碌碌。充滿了豐收的喜氣與歡樂。
入夜,家家戶戶屋頂升起袅袅炊煙 ,各家都響起了噼呖叭啦的油炸聲,人們正忙着炸油果、炸糍粑、炸著片、炸粉皮、炸花生、炸年貨……
小村上空,飄蕩出一片濃重的油炸香味和各家傳出的開懷笑聲……
郵編:341000 電話:13507078986 郵箱:854442868·qq,com
工作機關:贛南日報社位址:江西省贛州市宮保府3 号
個人簡介
盧 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世界華人作家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主任編輯職稱。1960年開始文學創作。曾發表作品近四百多萬字。獲獎50多項。其中曾獲《散文選刊》全國征文一等獎: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論二等獎;多篇作品入選《中國散文大系》、《中國最美的散文》。 曾先後出版詩集《春歌集》、報告文學集《群星璀燦》、小說散文集《茶樹坳》、短篇小說集《紅紅的臘梅花》、散文随筆集《郁孤台下清江水》、評論集《文學的審美情感》、長篇小說《南天烽火》、《小鬼班》、《三年遊擊戰》、《大山裡的女人們》 等十多部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