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别,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作者:一國之君曆史研究

前言

公元192年,王允、士孫瑞等朝中一幹反董卓的大臣聯合了董卓的親信兼保镖呂布,趁着給12歲小皇帝漢獻帝劉協祝賀大病初愈的機會,刺殺了董卓,董卓一死,他的三族立即被誅滅,上至董卓九十歲的老母,下至懷中的嬰兒,全部被誅殺,一時之間,朝野震動,天下大亂,沒過多久,由于王允沒有完全赦免董卓手下西涼軍的死罪,一時謠言四起,李傕、郭汜、樊稠等董卓一班舊将,在同是校尉的賈诩建議下,收集西涼軍,攻打長安,僅僅一個月時間,李傕、郭汜就擊敗了呂布,打進長安城,斬殺了王允,再次挾制了漢獻帝劉協。

按道理來說,董卓死了,群龍無首,王允、呂布等人隻要收編了董卓的餘黨,就能再次掌控天下,怎麼在短短一個月時間産生如此重大的反轉?要知道董卓剛剛進入洛陽的時候,也不過隻有3000人,董卓拉攏呂布殺了執金吾丁原,收編了丁原的部隊,董卓的弟弟董旻聯合何進部下吳匡攻殺了車騎将軍何苗,董卓随後收編了何苗與何進的部隊,然後逼走了司隸校尉袁紹、虎贲中郎将袁術,董卓沒用多大工夫就控制了整個京城洛陽的所有軍隊。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别,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董卓

二、董卓被殺前後天下局勢以及董卓軍隊部署

董卓在公元189年經過一系列的手段掌控京城洛陽後不久,就做了不少惡事壞事,招緻天下一緻反對,首先是董卓廢立皇帝,廢漢少帝劉辨,立漢獻帝劉協,毒殺何皇後及劉辨,獨攬大權,殘殺百姓官吏,肆意妄為,引發關東軍閥群起而攻之。

先是黃巾餘黨郭太等人在河西白波谷起事,一路向南攻掠太原,再向南的話就逐漸逼近洛陽了,董卓派出自己的女婿中郎将牛輔率軍攻打,沒有成功擊敗對方。接着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軍閥打着攻打董卓的旗号齊聚酸棗,酸棗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延津市西南,在洛陽的東邊,離洛陽隻有400裡。董卓在四面危機之下,決定遷都,從洛陽遷往長安,一是因為洛陽無險可守,又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和攻擊,二是因為關東諸侯聯軍反董的氣勢較大,不斷地向洛陽進攻,前有曹操戰敗,後有孫堅先後擊敗胡轸與呂布,甚至親自擊敗斷後的董卓,打進了洛陽城。三是長安城離董卓的老巢涼州更近。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别,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董卓挾制天子

換句話說,董卓的行為已經引發了公憤,整個天下各種勢力不管出于何目的,都是打着“清君側、誅董卓”的旗号,董卓成為一個反面教材,遷都也是被迫的,于是董卓把這種被迫也強加于洛陽城中的所有官吏、百姓身上,強行遷都,不顧百姓死活,董卓本人親自率領手下精兵強将斷後,在遷都完成後,董卓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軍事安排:

《後漢書 董卓傳》:乃使東中郎将董越屯渑池,中郎将段煨屯華陰,中郎将牛輔屯安邑,其餘中郎将、校尉布在諸縣,以禦山東。

渑池是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華陰是今陝西省渭南市華陰縣,安邑是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攤開地圖就會發現,這三個地方都是從洛陽進入長安的交通要道,其中華陰離長安最近,有200裡左右,另外兩地則更遠,三地分别由中郎将董越、段煨、牛輔三個董卓将領心腹把守,當時的李傕、郭汜、張濟三人是牛輔手下的校尉,随牛輔駐守安邑。

由董卓的軍事部署就能看出,他奉行的是禦敵于外圍的政策,董卓幾乎把他所有的兵力全部部署到長安的東邊,也就是潼關附近及東邊,除了上面說到的三個中郎将,還有胡轸和徐榮兩個中郎将也在東邊,而留在長安的隻有董卓本人和呂布一支軍隊,長安的西邊是隴右和涼州,這裡是董卓的地盤,南邊和北邊都是崇山峻嶺,由此可見,董卓全力防備的就是潼關以東。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别,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關東聯軍讨伐董卓

三、董卓被殺的原因

董卓被殺的原因固然有其作惡多端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董卓的軍事部署,董卓把自己的主力軍隊放在遠離長安的關東地區,以至于長安及附近的兵力是空虛的,這也就給了王允和呂布敢殺董卓的勇氣和機會,隻要殺了首惡董卓,長安地區根本就沒有董卓的嫡系軍隊為董卓報仇,輕易就被呂布和王允解決,從後來的情況也能看出,董卓一死,長安地區基本上投靠了王允和呂布,隻有董卓的老巢郿縣被皇甫嵩攻破,三族被誅。

相反,如果董卓将重兵放在長安城及附近地區,呂布和王允如果要刺殺董卓,就得考慮很多情況,就得想辦法解決董卓在長安的駐軍,或者拉攏這些将領,或者派人刺殺這些将領,無形就給了呂布和王允很多的困難,到時候能不能順利刺殺董卓都是問題。

董卓為何要做出這樣的軍事部署?

董卓被殺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董卓的盲目自信以及前期太過順利。董卓首次進入京城洛陽時,隻有三千軍隊,經過一系列眼花缭亂的操作,兼并了丁原、何苗、何進、袁紹、袁術的所有軍隊,一支獨大,董卓的成功,讓他的自信心無限地膨脹,不僅敢廢立皇帝,還敢殺害政治對手,哪怕是皇後和皇子。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别,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董卓之死

董卓控制朝廷後,自認為掌控了朝廷中的所有文武大臣,比如王允,表面上刻意讨好董卓,實際上卻反董卓,明顯就是董卓用人不當,王允作為連接配接董卓和皇帝的重臣,相于曹操朝代的荀彧一樣,可居然背地裡反對董卓,也說明了董卓識人是失誤的,再就是呂布,董卓把呂布當保镖,但呂布隻想把董卓當成靠山,靠山一有危險,呂布很自然就尋找下一個靠山,才會投靠王允,同樣是董卓認人不明。

董卓才是第一個異地控制天子,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董卓把自己的根據地設在了郿縣,同時給自己修建了一個牢固的“塢堡”,稱為“郿塢”,這裡儲存了可以食用30年的糧食,無數的金銀珠寶,以及自己最核心的親屬和私人保镖,很少到長安城中朝拜皇帝,一方面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另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絕對安全,董卓自以為完美無缺,是以就把自己的軍隊主力全部外派到關東,因為董卓認為所有的威脅來自關東,隻要自己的軍隊在前線擋住了敵軍,長安就絕對安全。

四、董卓之死引發動亂

正是因為董卓如此的部署,是以就産生了一個大問題,董卓被殺後,其主力軍隊并沒有任何損失,而是成建制地仍然部署在關東通往長安的戰略要道上,比如渑池、華陰、安邑等地,董卓被殺的時候,牛輔手下的校尉李傕、郭汜、郭濟等人還在河南中牟縣和朱儁交戰,并且還擊敗了漢末名将朱儁。呂布與王允如何處理董卓手下的軍隊,将影響到呂布與王允能否享受刺殺董卓成功之後的勝利果實。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别,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王允殺董卓

很可惜,王允與呂布沒有做出正确的選擇,隻需要一個赦免令就能解決問題的事,卻被王允處理得如此複雜,而董卓手下将領的各自表現也決定了各自的命運,中郎将徐榮、胡轸、段煨投降了王允,中郎将牛輔殺了董越又被手下人所殺,也就是說董卓手下中郎将一級的将領全軍覆沒,軍中的最高軍職就是校尉一級的将領了,原來董卓手下的所有士兵頓時群龍無首。

李傕、郭汜、張濟、賈诩這四個校尉都是中郎将牛輔手下的将領,這種情況下,人人都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包括賈诩,如果任由局勢發展下去,這些西涼軍基本上都會面臨被殺的局面,于是在賈诩的勸說下,決定集合收攏所有的殘軍攻向長安,李傕、郭汜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了,收攏了原來董卓的大部分士兵,這也成為攻打長安城的主力,到達長安之時已經有十餘萬人,這部分軍隊的人員數量超過長安城守軍,原本刺死董卓後最棘手的問題,成功地被王允和呂布等人處理成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場面。

王允之是以不願意赦免董卓手下軍隊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覺得收留西涼軍後,會讓關東諸侯反感,畢竟這是董卓的手下,幹了不少壞事,王允不懂得變通之道,同時又看不到局勢危急性,以及大量西涼軍如果不處理,就會變成影響朝廷安全的一股勢力,王允忽視了,是以他失敗了。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别,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李傕與郭汜

五、長安是如何被攻破的?

李傕、郭汜等人在攻向長安的過程中,王允派出了董卓降将徐榮和胡轸去攻打李傕、郭汜,這又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徐榮和胡轸本來就是降将,剛剛投降沒多久,起碼的忠心都沒有形成,讓他們去攻打李傕、郭汜,不是巨大的隐患嗎?果然,胡轸反戈一擊又投降了李傕、郭汜,徐榮勢單力薄,戰死。

長安城城高牆固,即使李傕、郭汜等人軍隊數量超過長安守軍,隻要長安城中上下一心,堅守城池,原本也沒有這麼容易攻下長安城,況且還呂布這樣猛将守城,長安城之是以被攻破的原因就在于城内有人打開城門向李傕郭汜的軍隊投降,城門一開,呂布縱有通天才能,也無法擋住數倍的敵軍,隻能戰敗逃出長安城,最終導緻長安城破,王允被殺,漢獻帝再次被控制。

《後漢書 董卓傳》:傕随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内反,引傕衆得入。

原本長安城是很難攻的,李傕、郭汜的十餘萬大軍攻攻了8天也沒有進展,直到呂布手下叟兵叛亂,打開城門入李傕軍進入,才最終導緻呂布戰敗的,換句話說,長安城被攻破,是因為長安城中有一支叟兵出賣了呂布,是因為長安城内人心不齊,才最終失敗的。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别,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呂布敗逃

叟在漢代是代指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叟人其實是益州漢化的夷人,也就是少數民族,這支部隊從何而來,史書并沒有記載,隻知道就是叟兵引發了呂布的戰敗以及長安城被攻破,是李傕、郭汜能夠攻下長安的重要原因。

總結

李傕、郭汜能夠以董卓軍中的中層軍官校尉一級,在中郎将一級的軍官覆沒後,成功地擊敗呂布,攻下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系列偶然性引發的偶爾事件,在王允不斷地犯錯誤之下,成為了必然性事件,李傕、郭汜成功的前提就是董卓禦敵于外圍的軍事部署,保留并收編了董卓手下的主力軍隊,李傕、郭汜成功的原因就是王允沒有正确處理董卓部下的政治屬性,逼得李傕、郭汜等人隻能以被迫起兵來保全自己的性命,卻沒有想到創造了巨大的勝利,李傕、郭汜能夠攻破長安城卻是叟兵的意外倒戈,打開城門,一系列的意外事件,讓李傕、郭汜這樣軍隊中的中級軍官成為控制朝廷以及皇帝的權臣,不得不說是東漢末年人心渙散與政治内鬥的悲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