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楚國的官二代,他爸伍奢是楚國太師,本來伍子胥的生活過得安逸又快樂,沒想到楚平王卻聽信了讒言,要殺了他一家人。伍子胥一下子從官二代變成了逃犯,家人都死在了楚國,你說他得有多恨楚平王?
伍子胥的父親作為楚國的太師,負責教導太子建,然而太子建被費無忌誣陷,作為太子老師的伍奢自然難逃牢獄之災。費無忌眼看伍奢進了監獄,想起來伍奢還有兩個孩子,他深知斬草要除根的道理,便向楚平王提議,這兩個孩子都是有才之人,如今我們既然要殺了他們的父親,為什麼不連他們一起殺掉,要不然這兩個孩子,肯定會成為楚國的災難的。楚平王聽到費無忌的建議,覺得非常有道理,便叫人去告訴伍奢,隻要把他的兩個兒子騙來,就可以讓他活着。聽到這話的伍奢主動說道:“伍尚為人寬厚仁義,聽到我被抓的消息,一定會來的,伍員為人兇狠,而且能忍辱負重,他知道自己來了,一定會被抓,肯定不回來的。”

楚平王以為伍奢說的是托詞,根本沒有理會,依舊派人去找兄弟倆傳話,而兩人的反應也正如伍奢所說,看出是陷阱的伍子胥想要攔住伍尚,伍尚卻表示:“我知道這是陷阱,也對父親想要犧牲我們,保全性命的行為感到不恥,我也怨恨父親以我們的命換取生路的做法,但是如果我們今天不去,以後又不能報仇,那不是會被天下人恥笑。”伍尚轉過頭來看着伍子胥告訴他,你可以離開,去尋找報仇的機會,而我今天便束手就擒。旁邊的使者聽到這裡,想要上前抓住伍子胥,卻沒想到伍子胥早有防備,用弓箭對準了使者,對方不敢亂動,伍子胥借機逃走了,而伍尚确實如他所說,就站在那裡,等着使者把他抓起來。
伍奢聽到伍子胥逃走的消息,感歎道:“楚國君臣将要苦于戰争了!”而楚平王聽到這個消息大為震怒,在伍尚到了楚國都城後,便立刻将兩人處死。逃出來的伍子胥正準備前往吳國,後因路途遙遠隻能放棄,此時的伍子胥聽說太子建在宋國,想着大家都有共同敵人,我幹脆投奔太子,結果沒幾天宋國内亂,兩人隻好逃亡鄭國。到了鄭國的二人,覺得不應該隻當棋子,便與晉國大夫中行寅合作,想要推翻了鄭定公,卻沒想到走漏了風聲,鄭定公知道了兩人的計劃,直接命人殺了這兩人。沒有辦法的伍子胥隻能帶着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一起投奔吳國,途中路過陳國時發現自己已被陳國通緝,隻得繞路離開了昭關。
逃出昭關的伍子胥害怕有追兵,便急忙繼續逃跑,途中被一條大江攔住了去路,正在頭疼之際,卻看到江上有一位老漁夫劃着小船來到了他們面前,願意拉他過江。這讓伍子胥感激不已,将自己随身攜帶的寶劍摘了下來,想要送給漁夫,沒想到漁夫隻是搖了搖頭,反問了伍子胥一句:“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的米糧作為賞金,還答應封告發者為大夫的爵位。我不貪圖賞金、爵位,怎麼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這讓本來想要感謝老漁夫的伍子胥不知如何是好,老人沒再多說,隻是轉身劃着船離開了。伍子胥雖然離開了楚國的範圍,但是他白天都得躲起來,隻有晚上才敢出來趕路,這樣精神緊繃的生活也讓伍子胥生病了,此時的伍子胥還用光了盤纏,隻能靠着乞讨為生,就這樣一路走到了吳國。
那時吳王僚剛剛即位,公子光當了将軍,來到吳國的伍子胥,通過公子光的關系見到了吳王,但他沒有提出報仇的事情,隻是想辦法留在了吳王的身邊蟄伏了起來。等了好久,楚國的邊城鐘離與吳國的邊城都養蠶,兩個女子為了争搶桑葉而互相厮打,看似是小事,卻關乎着兩國的尊嚴,雙方誰也不肯服軟,以至于派兵交戰。而吳國派公子光讨伐楚國,公子光也不負衆望,帶人攻破了楚國的鐘離、居巢後凱旋而歸。伍子胥也趁機勸告吳王僚說:“既然可以攻破鐘離,那公子光一樣可以攻破楚國。”公子光卻表示:“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殺害,勸大王讨伐楚國隻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聽到這話的伍子胥并不驚慌,他知道公子光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想要取代吳王僚,他也不說穿此事,隻是将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自己離開朝廷和太子建的兒子一起種地為生。
可公元前516年,發生了一件伍子胥完全沒有想到的事情,楚平王竟然病死了,得知這個消息的伍子胥悲憤交加。而吳王僚也沒有閑着,他趁虛而入,派兩個公子帶兵進攻楚國,楚國也不甘示弱,派人切斷了吳兵的後路,讓他們首尾不能兼顧。吳國内部兵力空虛,早有野心的公子光派人暗殺吳王僚,得手後自立為王,稱為吳王阖闾。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剛即位的阖闾,立刻召見了務農的伍子胥,先是賜官于他,又與他一起商議國事。而被楚國圍困的兩位公子,聽說阖闾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想要報仇又沒有機會,與其于楚兵同歸于盡,不如投降楚國,尋找時機報仇。楚國也樂得看見這種情況,便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并将蜀地封給了他們。
這也讓阖闾感覺到了危險,楚國本就和吳國不合,又接受了兩個一心想要殺他報仇的将軍,兩國之間必有一戰。阖闾即位的第三年,他便主動和伍子胥、伯嚭進攻楚國,還拿下來舒地,将投降楚國的兩個公子抓住。衆人還想進攻郢都的時候,将軍孫武卻表示:“百姓太過勞累,還是回去暫待時機吧”衆人覺得有道理,便帶兵撤回了國内。又過了四年時間,吳國再次進攻楚國,奪取了六地和飅地,這接二連三的進攻讓楚國惱怒不已。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吳國,本以為能扳回一城,卻被吳國打敗。兩國也暫時停止了戰争,到了公元前506年,吳王阖闾又找到了伍子胥和孫武,問他們:“原來你們說郢都不能打,現在能不能打?”二人表示:“楚國囊瓦将軍貪财,這招緻了唐國和楚國的不滿,大王要是想要進攻,一定要得到兩國的幫助才行。”
阖闾也聽從了兩人的建議,調動了全部的兵力和唐、蔡兩國一起攻打楚國,雙方于漢水對峙,吳王派部下五千人偷襲楚國将軍子常,打的對方大敗而歸。吳王趁勝追擊,和楚軍五次交戰,直接打進了楚國首都郢都,聽到消息的楚昭王當天就跑了,次日,吳王便進駐了郢都。跟着吳王回到楚國的伍子胥,本想要殺掉昭王報仇,沒想到對方早就跑了。憤怒的伍子胥又刨開了楚平王的墳墓,将他的屍體挖出,狠狠抽打了三百鞭才算結束。雖然後來的伍子胥被夫差賜死,但是他完成了他複仇的計劃,也算是死而無憾吧。
據說伍子胥因為兄弟和父親的死,過度的悲痛導緻一夜白頭,他甚至在見到臯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可見他對于想要殺掉楚平王的執念有多深,在楚平王死的時候,甚至怒罵楚平王短命,沒有等到他來報仇就死了。還要人挖出楚平王的屍骨來鞭屍,就能看出來伍奢對于伍子胥的評價,還是非常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