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作者:钛媒體APP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雷尼·哈林,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犀牛娛樂,作者 | 叩敏,編輯|樸芳

算起來,《沉默的證人》是雷尼·哈林導演的第三部中國電影了。

2015年,受成龍邀約,雷尼·哈林首次來華拍電影,這一來就紮下了根。接下來的幾年先後導演了《絕地逃亡》《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沉默的證人》,這三部影片是完全由中方主要的項目,來頭不小。

首炮打響,2016年上映的《絕地逃亡》收獲8.87億票房,成為當年暑期檔國産電影票房亞軍。對于雷尼·哈林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當時雷尼·哈林可能想不到,再過兩年,《古劍奇譚》會撲得連親媽都不認識。而改檔多次上映的《沉默的證人》,也未能重制《絕地逃亡》的“輝煌”,上映7天票房僅1.7億,口碑從豆瓣6.8分跌到5.7分,随着《速度與激情:特别行動》的“截殺”,預計難過2億大關。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曾經中國導演以能去好萊塢打拼為榮,但大部分“铩羽而歸”。如今好萊塢導演來華拍片,也遭遇“滑鐵盧”。真是風水輪流轉。

準确的說,雷尼·哈林并不是好萊塢最拔尖的那一類導演,雖然雷尼·哈林的導演生涯長達30餘年,但拍攝的作品能叫上名的屈指可數,觀衆比較熟悉的有《猛鬼街4》《虎膽龍威2》《深海狂鲨》,大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作品。

而雷尼·哈林的巅峰也停留在了1990年的《虎膽龍威2》,票房達到1.17億美元,之後再也沒有一部影片的票房和知名度能夠超越。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虎膽龍威2》之後,雷尼·哈林風頭正盛,但很快就被《割喉島》判了“第一次死刑”。當時這部影片集資上億,耗時兩年零十個月,堪稱鴻篇巨制,最後《割喉島》隻賺到1001萬美元票房,虧了1.04億美元,榮獲“史上最賠本電影”的稱号,也直接導緻carolco獨立制片公司破産。可以說,雷尼·哈林造就了影史一大慘案。

之後雷尼·哈林便在好萊塢走下坡路,制片公司紛紛繞道,雷尼·哈林隻能拍一些名不見經傳的電影。至2005年的《八面埋伏》,票房已跌到448萬美元。

雷尼·哈林最近的好萊塢電影還是5年前的《大力神》,影片的水準直線下降,口碑也不盡人意,豆瓣4.9分,imdb才4.2分,最終票房不到2000萬美元。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從賣座導演到票房毒藥,雷尼·哈林的“好萊塢電影夢”似乎很難進行下去了。這個時候成龍抛來橄榄枝,将雷尼·哈林從失意與困厄中“解救”出來,雷尼·哈林自然是願意的。更重要的是,成龍親手給雷尼·哈林締造了一個充滿誘惑的“中國電影夢”。

彼時中國電影市場正駛入快車道,2015年《捉妖記》創造了24.4億的票房紀錄,馬上就被2016年初的《美人魚》超越。票房天花闆一再推高,說明了中國觀衆的消費潛力非常巨大。

也就在這時,雷尼·哈林的首部中國電影《絕地逃亡》上映,影片的陣容強大,不僅有成龍與約翰尼·諾克斯維爾的中外逗比組合,還有範冰冰、曾志偉等演員助陣。影片主打冒險喜劇,有成龍的招牌動作,最終斬獲8.87億票房。

雖然現在說有點馬後炮,但以現在的标準看《絕地逃亡》,這仍然是一部有着明顯缺陷的電影。影片固然在商業性上有可取之處,但是劇作薄弱、情節老套、笑點尴尬的毛病也暴露無遺,如果放在現在上映,斷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也許是第一次勝利來得輕松了些,雷尼·哈林似乎并沒有反思影片的不足,相反,在之後的兩部影片中,缺點已經放大到不容忽視的地步了。

2018年國慶檔上映的《古劍奇譚》是一部國産遊戲改編的電影,上映之後觀衆一片吐槽,豆瓣4.3分已被打入爛片行列,而更慘的是,投資巨大的《古劍奇譚》票房隻有1411萬,連宣發費都沒賺回來。影片同樣是在劇本上存在諸多bug,被吐槽很正常,當然也不能全怪導演,畢竟人家是拿錢辦事。影片撲街是從決策層到執行層全面失控的結果,找一個外國導演拍古裝的中國風電影,這到底咋想的?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沉默的證人》其實是有好萊塢元素的,封閉密室、心理博弈、近身格鬥等,都是好萊塢慣用的手法。但在這部影片中,人物心理的弱化,與主角智商的下線,被網友吐槽“三傻大鬧停屍間”,這種粗糙的處理方式顯然不能令觀衆滿足。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雖然資料顯示,雷尼·哈林之後還有其他中國項目,但三部電影下來,已經榨幹了中國觀衆對這位好萊塢導演的信任,我們對好萊塢導演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如此,雷尼·哈林的“中國電影夢”也将面臨破碎。

雷尼·哈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确實有一些成就,但終逃不出“過氣”的命運。“六大”牢牢占據了好萊塢電影工業的話語權,它們永遠是逐利的,導演過去成就再輝煌,一旦連撲幾部,也會被無情地抛棄。縱使影響力如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票房失利後,仍在一段時間内陷入低谷。

這一點與中國不一樣,在中國,導演“馬失前蹄”很常見,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等名導均有過失敗之作,但他們的導演壽命還很長。而好萊塢制片體制的容錯率很低,不滿意就換導演,就是這麼殘忍。

是以好萊塢導演來中國拍電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混不下去了。有業内人士說,但凡好萊塢還有戲可拍,這些導演也不至于背井離鄉來中國蹚渾水。

恰好中國電影票房正處于“井噴”的時代,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這為好萊塢過氣導演開辟了“第二戰場”,隐約看到了事業的“第二春”。而中方合作意願強烈,這樣一來,好萊塢過氣導演來華“淘金”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看起來,這是一件雙赢的事,好萊塢導演有經驗有技術,中國電影有資本有市場。但事實證明,抱此幻想的大多都賠了本。那些漂洋過海瘋狂“撲向”中國電影市場的好萊塢過氣導演,結局都出奇一緻,都“撲街”了。

中國觀衆應該記得,2013年有一部電影叫《太極俠》。導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黑客帝國》的主演基努·裡維斯,事實上《黑客帝國》也是基努·裡維斯的事業巅峰,之後主演的幾部片成績都不好,事業陷入低谷。在中影和萬達的牽線搭橋下,基努·裡維斯在中國完成了這部導演處女作。影片成本投入2500萬美元,最終内地票房僅為2748萬元,基本可以用慘敗形容。

2017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導演安東尼·拉默裡納拉曾獲第77屆奧斯卡最佳特效導演獎,代表作有《蜘蛛俠》系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找到他大概是想在影片的視效上有突破,但這部影片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不僅特效被吐槽“頁遊”水準,票房也遠不及預期。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而由尼克·鮑威爾導演的《白幽靈傳奇之絕命逃亡》,影片有劉亦菲和尼古拉斯·凱奇主演,豆瓣評分僅4.2分,票房也才2429萬。即使是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比利·奧古斯特,面對中國電影也一籌莫展,其導演的《烽火芳菲》票房不過2946萬。

“口碑撲街”的原因有導演的因素,即水土不服。畢竟北美和中國存在文化差異,而由好萊塢導演來拍“中國故事”,他們并不能完全了解中國觀衆的心理需求,大多還是按照好萊塢以往的制作經驗去實行,這樣的結果是技術上達标了,但文本内容、情感核心很薄弱。比如若是《流浪地球》交給好萊塢導演拍,特效方面必然奪目,但肯定達不到全民共鳴的程度。

另一個是市場的原因,已經不是那個“人傻錢多速來”的電影市場了,中國觀衆越來越成熟和理性,審美有很大提升。觀衆的“火眼金睛”能夠辨識影片的優劣,單純的“行活”很難滿足觀衆的需求,在口碑至上、内容為王的共識下,好萊塢導演的市場空間正在被壓縮。

前段時間某影片再次引發了大家對流量明星的讨論,導演坦言用錯了流量明星,這一言論遭到很多網友的讨論。

用好萊塢導演,本質上和用流量明星一樣,都是看重他們的商業價值,以期通過他們的經驗和流量轉化為影片的含金量和影響力,并且都帶有某種仰視和迷信的心理。

再小的腕兒也是腕兒,好萊塢再過氣的導演,那也是好萊塢導演。“好萊塢”三個字天然帶有某種神奇的魔力,讓人習慣性地仰視,當有好萊塢導演願意來華拍片,中方自然是雙手歡迎的。而大家對好萊塢導演的包容度很高,雷尼·哈林也說在中國拍片不需要嚴格按流程辦事。

好萊塢過氣導演來華拍片,理論上說是能享受到“降維紅利”。就跟過氣的明星在三四線城市仍然吃香,在nba混不下去的球星到cba成了主力一樣,好萊塢過氣導演憑借以往打下的招牌,能夠享受到在好萊塢沒有的待遇。

但很多人忽視了,影視行業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說話,流量明星沒有作品隻能被其他新流量取代,好萊塢導演拍不出好片一樣會被市場抛棄,“好萊塢”的金字招牌是敲門磚,但不代表是品質保障。是以,用好萊塢過氣導演其實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危險的種子,因為好萊塢已經對其宣判過一次“死刑”了。

至少從目前來看,好萊塢導演拍中國電影還沒有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就像流量明星扛不起票房,好萊塢導演也不能很好地為影片鍍金。

好萊塢知名大導請不來,好萊塢過氣導演又拍不好,那為什麼還執迷于外國導演拍中國故事呢?不如把機會讓給本土導演,尤其是這幾年青年導演的創作力有目共睹,初出茅廬的文牧野能拍出30億級的《我不是藥神》,餃子導演拍出40億級的《哪吒》,說明青年導演的潛力巨大,大可以挖掘一下。

那些“撲”在中國的雷尼·哈林們

說到底,我們排斥的不是好萊塢過氣導演來華“淘金”,而是排斥好萊塢導演拍爛片。隻要你電影能拍好,管你過不過氣,觀衆一樣願意買單。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下傳钛媒體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