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滴公司沈鵬參加2021年香港金融科技周,暢談保險科技

近日,“2021年香港金融科技周”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多位來自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代表與業界人士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推動創新監管。活動期間,水滴公司(nyse:wdh))創始人兼ceo沈鵬以視訊形式接受了china money net work(cmn)主編nina xiang的通路,暢談保險科技。

香港金融科技周是亞洲領先的國際性金融科技盛會,今年的活動首次采用現場與線上混合的形式進行。從11月1日持續至11月5日,吸引了來自100個經濟體逾250多名演講者、400家參展商、30個代表團參加。

沈鵬在接受通路時表示,水滴公司作為國内領先的保險和健康服務科技平台,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衆有保可醫,保障億萬家庭”,其中網際網路科技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保險科技。

目前,水滴公司的保險科技業務主要由水滴保承擔,該平台是依托于保險經紀牌照成立的保險科技平台。按首年保費規模計算,水滴保是國内最大的獨立保險科技平台。

沈鵬介紹,水滴保主要聯合保險公司定制高成本效益的商業保險,然後通過線上的方式将保險産品銷售給使用者。此外,水滴保還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使用者挖掘和使用者教育,通過線上方式為使用者提供保險咨詢、1對1的保險方案設計,投保之後的保全、理賠等各種服務。

“這種全流程的線上化離不開保險科技的助力。”沈鵬說,水滴保從誕生起就是保險科技的平台和業務模式,經過這幾年在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科技方面的投入,已經逐漸從網絡化向智能化更新。

資料顯示,以保險理賠環節為例,水滴保可以大幅提高理賠效率。水滴的智能理賠系統,能夠識别使用者上傳的影像資訊,現已支援全國90%以上地市級公立醫院單據,可對100多種材料有效性進行驗證和歸類,材料完整性稽核率達到95%;在稽核與理算環節,根據風控标簽和機器學習模型因子,再根據大量的曆史賠付資料,進行模型的測算,系統自動給出賠付結論。從模型開始計算,到最終出具賠付結論在毫秒級别就能完成,理賠準确率已經達到99.7%以上。

沈鵬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生,對于保險行業線上下的業務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戰,而更多依托保險科技的網際網路保險保持了快速發展。

水滴公司此前釋出的财報顯示,2020年,水滴保産生的首年保費超過144億元,較2019年增長一倍多。今年上半年,水滴保産生的首年保費接近100億,仍保持了快速增長。

沈鵬指出,為了保持公司在保險科技領域的領先性,公司這些年一方面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另一方面在人才引進方面下功夫,近幾年從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和保險公司吸引了很多優秀人才加入。

水滴公司不久前釋出的二季報顯示,二季度研發投入已經過億了,占二季度營業收入的10%以上;公司研發體系的團隊規模也已經超過600人。

沈鵬強調,除了保險科技的領先性,技術的落地性或者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水滴的技術優勢不是創造出了頂尖的新技術,而是切實地利用技術來解決使用者痛點和行業痛點,并将技術向行業夥伴輸出,推動行業發展。”

據介紹,水滴保将整個商業健康險産業鍊條線上化,從上遊的保險精算和産品設計,到銷售端的使用者教育、使用者增長和營運、使用者服務,再到下遊的質檢、理賠、公估調查等各個環節,以及與健康險相關的其他增值服務,例如健康咨詢、體檢、就醫輔助,康複指導等,這些業務線上化以後,可以比原有模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使用者體驗更好。

此外,水滴保搭建了多個智能化業務中台,包括智慧保險、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核保和智能理賠等,在場景營銷、線上獲客、風險控制、管道拓展、智能服務等方面積累了大量案例和經驗。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業務中台,幫助保險業内的合作夥伴提升服務能力、流量轉化、保費産出,同時降低獲客成本、運維成本和人力投入。”沈鵬說。

沈鵬預測,未來保險行業“新四化”:産品線上化、使用者年輕化、營銷場景化、服務智能化會越來越明顯,水滴公司将利用好自己的保險科技優勢,持續為行業助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