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朋友們好,小編又來給大家普及植物病蟲害規律以及防治方法啦。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種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提高産量有着重要意義。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今天要介紹的桃樹小食心蟲吧!
桃小食心蟲,昆蟲綱鱗翅目蛀果蛾科小食心蟲屬的一種昆蟲。又名桃蛀果蛾。果樹害蟲,為害桃、蘋果、梨、花紅、山楂和酸棗等。成蟲體灰白或灰褐色,雌蟲體長5~8毫米,翅展13~18毫米,雄蟲略小。在沒有套袋的果園,受害常比較嚴重。那麼桃小食心蟲的危害規律是什麼?如何科學防治?
桃小食心蟲的發生規律如下:

1. 越冬幼蟲。根據多年調查,桃小食心蟲以老熟幼蟲結扇圓形冬繭在樹冠下的土壤内越冬,95%以上的越冬繭分布在樹幹周圖2m範圍内。垂直分布以0-5cm土層占75%,6-10cm土層占25%。每年5月中下旬,旬平均氣溫達到17℃以上時幼蟲即開始出土。出土量取決于降爾量。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降雨偏少年份,全年蛾量明顯偏少,說明降雨有利于幼蟲集中出土。
2. 成蟲。降雨量的變化對桃小食心蟲羽化數量有明顯影響,不同程度的誘蛾高峰都是在降雨量增加後、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時出現的。5~6月份的降雨量是影響成蟲羽化早晚的主導因素。桃小食心蟲越冬代發蛾始期在5月中旬左右,6月中旬末進入發蛾盛期,6月下旬進入發蛾高峰期,7月上句為盛發末期。第1代發蛾不整齊,發蛾盛期在8月上旬。越冬代蛾盛發期距第1代蛾盛發期約40天,發蛾高峰不明顯。
3. 卵。根據田間觀察,桃小食心蟲多在果實萼窪處産卵,卵為橘紅色,卵期約8天。果實萼窪部位茸毛多的品種(黃元帥等)卵量最大,果實萼窪部位茸毛少的品種(國光等)卵量較小。桃小食心蟲第1代産卵盛期在6月下(即小麥收獲後10天左右)高峰期在6月下句末至7月上句初。第2代産卵盛期在8月上中旬。
4. 幼蟲。根據田間觀察,解化的幼蟲在果面選擇果實中下部蛀入,從蛙果孔流出透明果汁。幼蟲在果内為害20天左右脫果。第1代幼蟲脫朵盛期在7月中句至8月中句。觀察箱中蛀果幼蟲,8月上旬幼蟲脫果結夏繭發生第2代。8月中句以後延遲脫果的幼蟲結冬繭越冬。通過調查卵果率可确定樹上藥劑防治時間,當誘到第1頭成蟲後,每3天調查1次卵果率當卵果率達到1%時,樹上開始用藥。連續多年的調查結果表明:卵果率達1%的時間,第1代在6月下旬,第2代在7月下旬至8月初。
掌握了桃小食心蟲的發生規律,就抓住了防治關鍵期。準确測報是關鍵,在測報的指導下,采取樹下防治為主,樹上防治為輔,狠治1代,控制2代人工、實體防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即可達到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
1)抓住地面防治适期,把成蟲消滅在上樹前。在幼蟲出土盛期,當誘到第1頭雄蛾時即為地面防治适期。及時對樹幹周圍2m以内,以及果窖、落果收購點周圍重點區域噴藥,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均勻噴于地面,施藥後立即粑土。間隔1個月後再次施藥,可基本控制危害。此外,在越冬幼蟲出土盛期後,在樹冠下培土6-9cm厚,或樹冠下覆寫地膜,可有效防止成蟲出土。
2)抓住樹上防治适期,把幼蟲消滅在蛀果前。當誘蛾量達到高峰後5-7天,或卵果率達到1%時向樹上噴藥,以果實萼窪為主。可選20%殺滅菊酯2500倍液或48%毒死蜱1200倍液加2.5%高效氯氰菊酯2500倍液。
3)采用果實套袋(在成蟲産卵前套完)、性誘劑誘殺成蟲等方法防治。
最近綠色食物越來越受歡迎啦,果農朋友們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來減少蟲害。桃小食心蟲的寄生蜂有好幾種,尤以桃小早腹繭蜂和中國齒腿姬蜂的寄生率較高。桃小甲腹繭蜂産卵在桃小卵内,以幼蟲寄生在桃小幼蟲體内,當桃小越冬幼蟲出土做繭後被食盡。是以可在越代成蟲發生盛期,釋放桃小寄生蜂。在幼蟲初孵期,噴施細菌性農藥(bt乳劑),使桃小罹病死亡。也可使用桃小性誘劑在越冬代成蟲發生期進行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