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警惕,桃树小食心虫来了!科学防治的方法在这里!

果农朋友们好,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啦。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今天要介绍的桃树小食心虫吧!

桃小食心虫,昆虫纲鳞翅目蛀果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又名桃蛀果蛾。果树害虫,为害桃、苹果、梨、花红、山楂和酸枣等。成虫体灰白或灰褐色,雌虫体长5~8毫米,翅展13~18毫米,雄虫略小。在没有套袋的果园,受害常比较严重。那么桃小食心虫的危害规律是什么?如何科学防治?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如下:

警惕,桃树小食心虫来了!科学防治的方法在这里!

1. 越冬幼虫。根据多年调查,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结扇圆形冬茧在树冠下的土壤内越冬,95%以上的越冬茧分布在树干周图2m范围内。垂直分布以0-5cm土层占75%,6-10cm土层占25%。每年5月中下旬,旬平均气温达到17℃以上时幼虫即开始出土。出土量取决于降爾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降雨偏少年份,全年蛾量明显偏少,说明降雨有利于幼虫集中出土。

警惕,桃树小食心虫来了!科学防治的方法在这里!

2. 成虫。降雨量的变化对桃小食心虫羽化数量有明显影响,不同程度的诱蛾高峰都是在降雨量增加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出现的。5~6月份的降雨量是影响成虫羽化早晚的主导因素。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发蛾始期在5月中旬左右,6月中旬末进入发蛾盛期,6月下旬进入发蛾高峰期,7月上句为盛发末期。第1代发蛾不整齐,发蛾盛期在8月上旬。越冬代蛾盛发期距第1代蛾盛发期约40天,发蛾高峰不明显。

3. 卵。根据田间观察,桃小食心虫多在果实萼洼处产卵,卵为橘红色,卵期约8天。果实萼洼部位茸毛多的品种(黄元帅等)卵量最大,果实萼洼部位茸毛少的品种(国光等)卵量较小。桃小食心虫第1代产卵盛期在6月下(即小麦收获后10天左右)高峰期在6月下句末至7月上句初。第2代产卵盛期在8月上中旬。

警惕,桃树小食心虫来了!科学防治的方法在这里!

4. 幼虫。根据田间观察,解化的幼虫在果面选择果实中下部蛀入,从蛙果孔流出透明果汁。幼虫在果内为害20天左右脱果。第1代幼虫脱朵盛期在7月中句至8月中句。观察箱中蛀果幼虫,8月上旬幼虫脱果结夏茧发生第2代。8月中句以后延迟脱果的幼虫结冬茧越冬。通过调查卵果率可确定树上药剂防治时间,当诱到第1头成虫后,每3天调查1次卵果率当卵果率达到1%时,树上开始用药。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卵果率达1%的时间,第1代在6月下旬,第2代在7月下旬至8月初。

掌握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就抓住了防治关键期。准确测报是关键,在测报的指导下,采取树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狠治1代,控制2代人工、物理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警惕,桃树小食心虫来了!科学防治的方法在这里!

1)抓住地面防治适期,把成虫消灭在上树前。在幼虫出土盛期,当诱到第1头雄蛾时即为地面防治适期。及时对树干周围2m以内,以及果窖、落果收购点周围重点区域喷药,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均匀喷于地面,施药后立即粑土。间隔1个月后再次施药,可基本控制危害。此外,在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后,在树冠下培土6-9cm厚,或树冠下覆盖地膜,可有效防止成虫出土。

2)抓住树上防治适期,把幼虫消灭在蛀果前。当诱蛾量达到高峰后5-7天,或卵果率达到1%时向树上喷药,以果实萼洼为主。可选20%杀灭菊酯2500倍液或48%毒死蜱1200倍液加2.5%高效氯氰菊酯2500倍液。

3)采用果实套袋(在成虫产卵前套完)、性诱剂诱杀成虫等方法防治。

警惕,桃树小食心虫来了!科学防治的方法在这里!

最近绿色食物越来越受欢迎啦,果农朋友们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来减少虫害。桃小食心虫的寄生蜂有好几种,尤以桃小早腹茧蜂和中国齿腿姬蜂的寄生率较高。桃小甲腹茧蜂产卵在桃小卵内,以幼虫寄生在桃小幼虫体内,当桃小越冬幼虫出土做茧后被食尽。因此可在越代成虫发生盛期,释放桃小寄生蜂。在幼虫初孵期,喷施细菌性农药(bt乳剂),使桃小罹病死亡。也可使用桃小性诱剂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