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家,為什麼你的人在“反複造輪子”

在企業咨詢的過程中,經常聽到一些老闆說:全年沒有松口氣的時候,總是在忙,團隊也忙,各條線都在忙,管理層一個月能聚一次,把事情聊透的時間都缺。

中層或基層員工也會抱怨:大家都忙,公司每件事都立項得急、推動得急、收尾得急。第二回再做,大抵還是這樣的狀态。

忙,其實最容易忘了目的和目标,常常事倍功半;

忙,必然會遠離對方法和效率的深究,讓公司陷入低水準運作。

忙,會培養懶人和壞人,用忙來掩蓋低績效。

忙,就是個假象,大家都忙,則像集體營造的假象。人人都在為一種不好的狀态添磚加瓦,在戰術動作、操作細節、程式禮節上熱火朝天。最終,集體收獲一個業績的低分,老闆來背鍋。

按我的認識,企業營運,這台機器,兩三年或者三四個業務周期走下來,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其實多數的事情是反複出現的,要麼是有規律的出現,要麼是能預測的出現。80%的崗位内容,每月的正常工作——主體工作——其實都是在反複造輪子——隻不過要求一次次更好地造輪子。

既然承認反複造輪子是常态,是合理存在,那為什麼對多數企業來講,不僅很難出現越造越輕松,反而常常出現越造越累,甚至越造越差,從上到下都容易陷于忙而無功呢?

坐在動車上,我反思了一下,可能有這麼幾個深層次的原因:

1,這個企業長期以來,習慣關起門來做事,缺少對行業、對标杆的系統研究,缺少對外部的同類崗位/同類項目/同類行為的最佳實踐經驗的抓取。這一點,其實也表明,參與行業競争的深度與動力其實并不夠。

2,還是關起門來做事,在内部,互相影響,上行下效,存在不重視内部的需求、政策、方法、流程的整理和資訊化工具的使用,做到有序疊代,去僞存真,通過持續的複盤總結,形成各條戰線上的内部最佳實踐,夯實真實的戰鬥力。

3,在企業文化上,或者說在工作作風上出了問題,用集體營造的忙,掩蓋了專業上的突破。最終,組織能力建設,沒有通“關鍵事情”或“重大戰役”得到有意淬煉。形成,忙在一起,熊在一起的困局。

4,也可能出在企業家個人風格上,以抓大放小為名,企業營運大而化之,内部的關鍵障礙沒有得到突破;以關注結果為名,輕營運過程的優化督導;以态度大于能力為名,對專才專崗投入度不足。長期以往,造成企業各階層都在小事和急事上忙,呼啦啦地圍繞各自老大的想法轉,反正有人買單,下回怎麼着再說。

《驅動增長的關鍵業務機制》,是一個實用的解決以上問題的咨詢技術。

管理者的品格,就是不回避這些問題的深層次成因;而管理者的責任,就是用一個相對獨立、專注的态度,去幫企業家解決這些根子上的爛事。

以競争力提升和績效增長為目的,建立一個有用的的業務機制,讓大多數部門及關鍵崗位獲得科學營運的規則,是一門技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