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李心月
攝影師嚴明是一個總是保持微笑的人,溫和,不激烈。他背着相機,徘徊于新舊交替的鄉鎮村野、城市邊緣,把鏡頭對準那些極易被忽視的個體與角落,用獨特的表達方式,拍下無數令人動容的畫面。這些作品自然端莊,和他一樣,溫和,不激烈,卻又無一不流露出對這個國家傳統人文景觀、精神風貌的悲憫和思辨。這是他二十年如一日踐行着的理想主義。
嚴明
從教師到搖滾青年,再到記者、自由攝影師,“詩人攝影師”嚴明身份的轉變,或許給了他很不一樣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也有了不一樣的表達方式。2021年嚴明最新出版的攝影作品集《昨天堂》收錄了2007至2021年他拍攝的、從未正式結集發表過的108幅作品,這些作品是嚴明走南闖北多年用攝影诠釋人生的典藏,是他用生命中最好的光景置換的定格瞬間,是嚴明親手交還時間的禮物——他的過往、他的昨天堂。
“他的每張照片都傳遞着這樣的詩意”
嚴明的作品深受喜愛。欣賞者包括賈樟柯、胡歌、葉錦添、陳曉卿、五條人、汪涵等。賈樟柯看嚴明的照片最主要的是看詩意,“他的每張照片都傳遞着詩意。事實上不是他捕捉到這些詩意,是他創造了這些詩意。事實上沒有嚴明的情懷、學養,美術訓練、視覺訓練,以及活生生的情感運動,任何景物出現在面前的時候,你都是熟視無睹的。是以它不是記錄,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創造。”
嚴明攝影作品
葉錦添則從嚴明的作品中,“看出他是幹淨的人,是以帶出幹淨的能量。好的攝影師對時間有一種敏感,知道什麼時候要按下快門。他會在時間脈絡裡等待按下快門的一瞬,要靜下心去等待。而這種等待,其實是一種找尋。”
陳曉卿很欣賞嚴明身上特别有誠意、特别坦誠的一面。“他的照片在中國攝影師的照片裡也有他獨特的氣質,他不怒不哀,照片裡有非常有力量的東西。”
用黑白膠片拍下的世界底色
在這個匆忙的時代,作為理想主義的踐行者、攝影家嚴明,二十年來一直跋涉在蒼茫大地、山河曠野,甯夏鎮北堡影城的假桃花、泰山之巅微弱的小燈箱、嘉峪關雪中翩然的舞者、四川安嶽因千年風化而面目模糊的佛像、隴縣雪地裡的花衣男孩、奉節叉車上的年輕人、宜昌長江邊獨自怅望的小職員、鶴崗黑龍江上的漁夫……嚴明透過方形構圖,用黑白膠片拍下無數令人動容的畫面,留存傳統人文的流動和消逝,記錄如你我一樣的大國小民。
除了嚴明自己寫的序言和每張照片旁簡單的圖說,在《昨天堂》沒有更多的文字了。108張自選的照片被他分成四個部分,靜默無聲排列,卻講述着成千上萬個故事。翻看這本攝影集的過程,是跟随着嚴明的眼睛和思緒漫遊的過程。這種跟随并非強制性的、線性的,作為觀者,我們随時可以跳脫他視覺行進的方向或雙腳行走的路線,創造自己的觀看體驗。
他的作品總攜帶着一種“作者攝影”的口音,當人們好奇這種口音的基因是從哪裡來時,這位來自安徽的小鎮青年用他始終保有的真誠,敏感,溫暖,浪漫,幽默,不怒,不哀,給出了隻屬于他的世界底色。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