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元欽對宇文雲英不但“專寵後宮”,而且“不置嫔禦”

元欽,北魏京兆王元愉之孫,西魏文帝元寶炬長子,西魏第二任皇帝。元欽自幼聰明可愛,非常讨人喜歡,深得北魏大将宇文泰的欣賞。從七歲開始,元寶炬便将元欽托付給宇文泰,希望他在軍營中得到曆練。“是子也,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公宜勉之”(見《北史·周本紀》)。元寶炬對宇文泰說這番話的意思是,元欽這孩子将來有沒有出息,就看你宇文泰了,你可要好生帶他。這段軍旅經曆,塑造了元欽勇猛果敢的性格,進而引發了他日後被廢被殺的悲劇。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底,宇文泰毒死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寶炬為皇帝,建立西魏政權,北魏由此正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由高歡獨掌大權,西魏則由宇文泰把持朝政。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正月,十一歲的元欽以嫡長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
雖為一國皇帝,但國家大事均由宇文泰一個人說了算,元寶炬實際上是一個傀儡皇帝。好在元寶炬能認清形勢,在位期間,與宇文泰配合默契,君臣相安無事。為了将來能繼續把持朝政,宇文泰未雨綢缪,主動将女兒宇文雲英嫁給了元欽。
元欽與宇文雲英自幼青梅竹馬,情趣相投,感情非常好。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年)三月,元寶炬病逝,元欽即位,冊立宇文雲英為皇後。宇文雲英從小就對烈女很感興趣,“好陳列女圖,置之左右”,當了皇後,更加“志操明秀”,元欽對她不但“專寵後宮”,而且“不置嫔禦”(見《北史·後妃傳》)。不置嫔禦,就是除了皇後,不設定其他嫔妃禦女,這既有懼怕嶽父宇文泰的因素,也是元欽對宇文雲英“深重之”的展現。在中國曆史上,明确記載一生隻守着一個女人的皇帝,恐怕也隻有元欽了。
元欽對宇文皇後很專一,對國家大事也很關心。還是太子的時候,元欽就看不起甘當傀儡的父親,更不滿專權獨斷的嶽父,于是,暗下決心,将來即位之後,決不受他人擺布。盡管他雄心勃勃,但大權卻依然牢牢掌握在宇文泰手中,元欽隻能一切遵循舊序。
宇文泰也确實很能幹,短短兩年時間,不但開拓了疆域,還使得國家逐漸興盛,内部安定。元欽二年(公元553年)二月,宇文泰辭去丞相、大行台之職,隻擔任都督中外諸軍事,目的是想讓元欽多管一些政事。對此,一直夢想朝綱獨斷的元欽,顯然不滿意。十一月,“尚書元烈謀殺宇文泰,事洩,泰殺之”。元烈一案與元欽有沒有關系,史書中沒有明說;但是,對于元烈之死,元欽頗“有怨言”(見《北史·魏本紀》)。由此可以推斷,元烈可能是元欽的一個心腹,謀殺宇文泰應該就是元欽所指使。元烈死後,元欽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加緊“密謀誅太師泰”(見《資治通鑒》)。
元欽三年(公元554年)正月,元欽将行動計劃告訴了臨淮王元育、廣平王元贊兩位心腹宗室,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援和幫助。元烈一案,已經引起了宇文泰的警惕,加上宇文泰軍權在握,羽翼衆多,兩位王爺覺得沒有勝算,“并垂泣谏,帝不聽”(見《北史·魏本紀》)。當時,宇文泰的另外三個女婿李基、李晖、于翼均掌管禁軍,且都是宇文泰的“心膂”。元欽因急于幹掉宇文泰,又苦于身邊無人,竟然荒唐地想聯合三位連襟一起發動政變,對付嶽父,真可謂病急亂投醫。結果,沒等元欽動手,三人就提前向宇文泰告了密,“由是魏主謀洩”。宇文泰見元欽不識好歹,便于當年二月“廢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齊王廓”,元欽的皇帝生涯就此結束。兩個月後,元欽被宇文泰“鸩殺”(見《資治通鑒》),享年三十歲,谥号廢帝。
元欽死後,宇文雲英痛不欲生,不久便“亦以忠于魏室罹禍”(見《北史·後妃傳》),追随元欽而去。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與其說宇文皇後“忠于魏室”而死,不如說她是不滿父親,以死抗争;忠于丈夫,以身殉情。宇文雲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為丈夫殉情的皇後。這一貞烈壯舉,或許是對死去的元欽在天之靈的一種告慰了。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