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山海經》記載的上古華夏民族的發展過程,伴随着諸多的戰争與謀殺。

而在這段戰争頻發的時期,各方實力為了争奪權利的謀殺與争鬥,可謂精彩紛呈,如觀大片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今日咱們就來講講山海經中的三大謀殺案!

第一件——低調天神窫窳(yà yǔ)堕神化獸案

傳說中,窫窳本是天神,生得人首蛇身,賦性純善,而且特别低調,低調到,它要是不死,根本都沒人知道山海經中還有這麼一号人物。

他終年看守在弱水河畔,但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據《山海經-海内西經》所載: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

說的便是天神貳負在臣子危的慫恿之下,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合謀把窫窳給砍了,一直砍到死!

天帝一看,殺了窫窳,可還得了,盡管人家低調,可好歹也是個神祗啊!

這事必要處理,是以便把貳負和危關在了疏屬山監獄中,用頭發反綁住雙手,拴在山中的一棵樹上。

假如不太了解用頭發是如何反綁雙手的話,那麼這個怪異的畫面其實是這樣的……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又有傳聞說

幾千年後,漢宣帝時有人開鑿山中的發盤石,在石下發現了一個石室,裡邊有兩個赤身裸體的人,這兩人又黑又髒,雙手被反綁在樹上。

人們把這兩人擡到車上,計劃運回長安,成果半路上,他們變成了石頭人。漢宣帝大惑不解,便向群臣詢問他們的來曆。

大臣們都不知道,除了劉向,他站出來說:"他們是黃帝時的神貳負和他的臣子危,因為犯了大罪被黃帝囚禁在山中,永世不見天日,隻能比及後聖明的君主把他們解救出來。"當然這個故事很有或許是大臣劉向,在吹捧漢宣帝。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話說回來,處置了貳負和危之後,天帝便命手下天神把窫窳擡到昆侖山,讓十巫用不死藥救活了它。

但是被救活的窫窳,竟神智迷亂,不幸掉進了昆侖山下的弱水中,變成了形狀像牛,紅身,人臉,馬足,叫聲好像嬰兒啼哭的猛獸,曾經厚道仁慈的窫窳也變成了兇狠的怪物,傳說還在十日并出之時跳上岸危害大衆,最終被後羿的神箭射死,是以窫窳有兩個形象呈現。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第二件——天神祖江遇害案

上一個案件中,或許很多人都不太明白,兇手殺人的動機是什麼。

咱們能夠從另一條史料中找到原因。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

又西北四百二十裡,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䲹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鳐崖。欽䲹化為大鹗,其狀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鸱,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見即其邑大旱。

鐘山神,咱們在之前的視訊中有過介紹,便是燭龍。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它有一個兒子,姓名叫做鼓,他也是一位人面龍身的神仙,曾經與欽邳殺死了葆江。葆江便是“祖江”,他是居住在昆侖山上,煉制和保管不死藥的神仙。

咱們能夠這樣聯想,長生不老藥,這是古今中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神仙也不是不老不死的,隻不過壽數較俗人長了一些算了。

民間還有關于天人五衰的說法,包含影視劇中也有仙人應劫,身歸混沌之說。

是以,神或許也逃不過長生不老的引誘。

貳負和危應該是因為要搶奪不死藥,被窫窳阻撓,結果被他們殺人滅口。

而鼓與欽邳又為什麼要殺死葆江呢?

這個或許要從這兩人的結局說起了。

貳負與危殺死了看護弱水河畔的窫窳,便被困于疏屬山監獄,一直到死。而鼓與欽邳殺死了葆江,盡管被處死了,但奇怪的是,鼓與欽邳死後,居然換了種方法複生。

欽䲹被殺之後,變成了一隻大鹗,便是魚鷹,樣子象雕,黑色的斑紋,頭是白色的,嘴是紅色的,山君相同的爪子,它的叫聲如晨鹄。

大約戾氣太重,隻要它一呈現,天下就要大起刀兵。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鼓也不消停,這種鳥也是不祥之鳥。它一呈現在某城邑,該城邑必定會大旱。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種不痛不癢的處罰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這裡面有一個陰謀論,并無史料記載,但也有一些道理。

天神葆江來到靈山,找到十巫,說是受後土娘娘所托,想要複生被十個太陽殺死的孫子——誇父。

并許諾了一座山作為交換。

然後,十巫便于葆江用不死藥救活了誇父,後土按照十巫的要求,把登葆山賜給了他們。

十巫稱心如意便将不死藥的煉制方法教給了葆江。

本認為這是件皆大歡喜的事,但沒過多久就傳來了葆江的死訊——鐘山神的兒子鼓和好友欽丕殺死了葆江。

這是卸磨殺驢還是隻有死人才會真的閉嘴?

當然了,這隻是後世的猜測算了,詳細緣由,無人得知。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而第三件謀殺案,咱們叙述的便是誇父的兩死案件

咱們都知道,黃帝的宿敵是蚩尤,蚩尤的同盟是誇父。

而誇父曾經複生過,這就和上一個案件的陰謀論不謀而合。

從山海經中,咱們找到了隻言片語的依據。

《山海經·海外北經》載:後土生信,信生誇父。

《山海經·海外北經》雲: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山海經·海外北經》曰(yue一聲):應龍已殺蚩尤,又殺誇父,乃去南邊處之,故南邊多雨。

誇父逐日,這是咱們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傳說,《山海經》說,誇父的奶奶是後土,後土便是大地,本來這又是一位有着“蓋亞”血緣的神明,這點和被謀殺的窫窳相同。傳說說誇父去追逐太陽,被累得渴死,這是他第一次死。

接着《山海經》中有說,誇父為了給蚩尤報仇,跑到北極之地與應龍大戰,成果複仇失敗,誇父被應龍給吃了,這是誇父第2次死。

是以,誇父一定被複活過。

山海經的三大謀殺案,匪夷所思,卻又互相關聯

但,對于他的複活,是不是如上一案件陰謀論所說的那般,就不再此篇文章中細表了。

這幾件謀殺案,看似毫無關聯,裡邊卻又隐含着千絲萬縷的聯絡。

不得不說,《山海經》真的是一部奇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