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1932年12月21日,一位學貫中西的清華學子去籃球場看女同學打籃球,他很老實地承認,自己專注地坐在那裡,不是為了欣賞籃球技術,而是在偷瞄妙齡少女的大腿。

隻看了半場,他就懷着失望的心情回宿舍了,氣憤地在日記本上吐槽:“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

這是季羨林《清華園日記》的一個片段,文中比這更勁爆的内容比比皆是。出書時編輯問他:要不要删減?要不要美化?季羨林搖頭拒絕,這是他的真性情,何須作僞呢。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他可不是死闆無趣的老學究,咱們這位大師,可愛得緊哪。

有網友說:季羨林如果生活在如今的時代,準是個愛發朋友圈的人。

他寫的日記很短,也絮叨,特愛吐槽,語言十分鮮活有趣。在教室聽一天課,他叫苦不疊:“坐得腚都痛了。”學校連番考試,他牢騷滿腹:“這些混蛋教授,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我們如今讀季羨林的日記,并不會影響對大師的崇拜與好感,反而覺得掀開了面具,他就是身邊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親切而真實。

何況季羨林是有資格吐槽的,他的學業成就擺在那裡。季羨林出身貧困,家裡經常缺衣少食,飯桌上别說葷腥了,有時連鹽都買不起,母親挖來鹽堿地裡的土用滾水煮,自制鹽巴腌白菜給一家人。

條件艱苦,但季羨林善于苦中作樂。讀書時他是毫不吃力的,先生在上面講,他在課桌底下偷偷看《金瓶梅》。1930年,季羨林參加考試,填志願隻填了清華與北大,被兩家頂尖名校同時錄取。季羨林嘻嘻一笑:“我這輩子考試的運氣好。”

季羨林知識淵博,學貫中西,精通多國語言: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梵文……連世界上罕見的鮮有人知的吐火羅文也照樣爐火純青。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幽默”這個詞,正是季羨林将英文humor翻譯并引入中國。他自己就是一個幽默有趣的人。

學生向他請教做學問,他通俗易懂地解釋:“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林青霞來拜訪他,旁人問他認不認得這位女明星,季羨林神氣地回了一句:“全世界都知道。”

和季羨林一樣,胡适也是個風趣幽默的大師,他的日記也為人們津津樂道。從7月初起,連續幾天都是兩個字:“打牌”,7月16日,胡适在日記中警示自己,不可再堕落,要“三省吾身。”可接下來幾天,日記上仍是兩個字:打牌。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讀來令人捧腹,大師也太接地氣了吧,這多像立了flag又落空的我們啊。盡管網上流傳這個版本并不是胡适所寫,但在《胡适留學日記》中,确實有很多打牌的記載,共現37次。

胡适是新文化運動風雲人物,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因為新文化運動也是文學革命,他用白話文寫了個新三從四德:“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指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舍得。”叫人忍俊不禁!

胡适稱自己是“怕太太協會會長”,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思想新潮的大學者娶的是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小腳老婆,還恩愛了一生。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胡适14歲時,家裡給他說了個鄉下姑娘江冬秀。在民國這個時代,新青年反對包辦婚姻的例子比比皆是,何況像胡适這樣有留洋經曆的,長得英俊又學富五車的名流,兩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般配,但他沒有去和家裡反抗,而是如約完婚了。

他不想傷父母的心,也不想辜負江冬秀多年的等待。他認為女性識文斷字是好的,但如果不會,也不是她們的錯誤。

季羨林也是包辦婚姻,妻子大他4歲,還沒文化。1929年,季羨林剛滿18歲,就在家人指令下娶了這個叫彭德華的女人。兩人雖結婚生子,但沒什麼共同語言。季羨林留學德國期間,遇到美麗聰慧的伊姆加德小姐,兩顆心怦然而動,愛情悄然來臨。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但季羨林沒有休妻再娶,更沒有腳踩雙船。他回國了,回到妻子彭德華身邊,将對伊姆加德小姐的愛深埋心底,盡管伊人一生未嫁,一直守着當年兩人生情的那台列印機,但季羨林再未聯系過她。

有幾個男人是真的怕老婆呢?說怕,其實是一種愛護與寵溺,是對婚姻的真摯與忠誠。季羨林與胡适端正的人品,更讓人覺得他們可愛、可敬。

大師這個詞,本意指在某一領域做出卓越成就。季羨林與胡适自然是當得起大師稱号的,但如今,大師這個門檻似乎低了,不時就能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大師、名流。

于丹應該算典型一位了。她是北京師範大學的高材生,後來又留校任教,算得上根正苗紅。2006年起,于丹開始在各大平台宣講傳統文化,解讀《論語》、《莊子》、昆曲藝術等,尤其是在百家講壇的亮相,可謂聲名遠播,從教授更新成了“大師”。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也是紅了幾年的人,但紅着紅着,于丹突然黑了、涼了,質疑與批評的聲音不絕于耳,2012年11月,于丹在北大一場昆曲演出上做演講,噓聲不斷,最後居然被人在現場轟下了台。

還有一個新秀大師,複旦大學的女教授陳果,因為别出心裁的思修課而走紅網絡。她講課不照書本來,而是把自己一套心得體會融入課程,談愛情談人生談哲學,生動有趣。她最紅的時候,教室裡一座難求,許多學生慕名而來全程站着聽課。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陳果被人稱作于丹接班人,她也出了書,頗有人生導師的架式。但漸漸争議聲起,人們對她不感冒了,甚至傳出她的課表都被取消的消息。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誰把女神拽下神壇?其一,兩人的雞湯味太濃。從于丹到陳果,看似有學問有見地,但聽多了人們發現,她們并沒有什麼實質性見地,于丹對國學的過度解讀,陳果探讨人生的金句頻出,說穿了,就是在喂大家心靈雞湯。

當然好的雞湯也不錯,也有營養。但她們來來回回就那麼三闆斧,華而不實、空洞無物,大夥聽得耳朵起繭,就不耐煩不歡迎了。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其二,專業知識不紮實,心浮氣躁。一旦上升為大師,難免四處露臉,顧不上專心做學問了。

但欲戴王冠先承其重,群衆雪亮的眼睛盯着呢,沒有學術專著如何服衆?于丹把範仲淹的慶曆新政說成是王安石上司的,陳果把“耄耋”讀成了“冒至”,普通人犯這錯也就罷了,大師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大家可不買帳。

其三,女神包袱重,言行不一。于丹和陳果出現在人前,都是一副精英女性的派頭,妝容精緻,侃侃而談,顯得成熟幹練、潇灑自信,但卻給人一種拗人設、不接地氣的感覺,讓人親近不起來。而一旦言行有失,更容易令人反感。

季羨林“爆粗口”、胡适打牌成瘾,如今的大師卻越來越“正派”了1 真實幽默的季羨林2 真摯的大師最可愛3 如今的“大師”為何不受歡迎

比如于丹,她敗路人緣的一件大事是倫敦撒潑。事情源由是丹去倫敦講座,對主辦方訂的酒店橫挑鼻子豎挑眼,換了又換,總嫌不符合自己的身份。這就不是真性情了,而是一種缺乏素養的展現。

這些名門正派的教授尚如此,更不要說一些野路子大師了,市場經濟的時代,速食文化的背景讓一些人迅速蹿紅又迅速迷失,失去了一顆有趣的靈魂,又怎麼可愛得起來呢?

作者:玲珑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