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都國醫名師林蘭論治糖尿病的思路與方法①|從“五因”整體把握病機

作者:首都中醫

本公衆号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選上方藍色“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首都國醫名師林蘭論治糖尿病的思路與方法①|從“五因”整體把握病機

林蘭,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首都國醫名師,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全國著名糖尿病專家。現為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内分泌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内分泌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從醫60年,從教55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首創糖尿病三型辨證理論和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治則,研發上市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症的中成藥4種,獲得發明專利4項。

糖尿病屬于中醫學“消渴”範疇。《内經》雲:“五髒皆柔弱,善病消瘅。”強調了五髒柔弱在消渴病中的意義,将消渴病的病因歸于五髒“髒脆”。林蘭教授根據《内經》理論,結合自己的長期臨床經驗,将糖尿病的病因歸納為以下5個方面。

内在因素:五髒柔弱

“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學十分重視機體内在因素的作用。深刻地認識到糖尿病的發生主要在于五髒虛損的内在因素。腎陰虛虧,孤陽無依,不能管束津液,直輸膀胱而緻小便頻數、量多、渾濁粘膩如脂膏,尿有甜味。水谷精微不能充養肌膚,形體消瘦虛弱。腎陽虛衰,腎氣不足,則發為消渴病。糖尿病腎陰虧虛,陰病及陽而緻腎氣、腎陽虛損,預示着消渴病發展加重的趨勢。腎陽虛虧,津不化氣,氣化失常,飲一溲二。糖尿病血糖未能得到控制,以緻高滲脫水而出現口渴多飲、小便頻數、尿量多等症狀。腎陰久虧,陰精耗損,雷龍之火上炎,一發而不可遏制。火遊于肺而上渴,火遊于胃而中饑,火灼陰精而陽強無制,陰不内守,則小便渾濁如膏,真陰遂洩而成下消。

糖尿病典型的“三多”症狀,見于糖尿病高血糖以緻發生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等。五髒失于腎精濡養而柔弱,氣陰皆虛。複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後天水谷精微生化不足;或内傷七情,郁怒肝火傷陰;或房勞失度,耗傷腎精腎氣;或外邪六淫乘虛而入,久滞化熱,耗陰傷氣而導緻陰愈虛而熱愈盛、熱愈盛則陰愈傷之惡性循環,終成消渴病的發病機理。

綜上所述,消渴病的發病内因起主導作用,這與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糖尿病的發病與遺傳因素、免疫缺陷、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抵抗等内在因素相關的認識相一緻。

情志因素:肝郁氣滞

消渴病可由長期情志不舒,精神抑郁,肝失調達,氣機不暢,肝郁氣滞,久郁化火,肝火燔灼,耗傷陰液而緻,臨床上常見肺陰灼傷、腎水耗傷、熱傷胃陰等症狀。曆代醫家對消渴的病因,均十分注重精神因素,認為七情所傷,肝氣郁結,久郁化火傷陰,上耗肺津,中傷胃液,下損腎水為消渴的主要病因和發病機理。這與現代醫學有關心理應激狀态下,可誘發或加重糖尿病的觀點頗有相似。美國生理學家坎農發現緊張刺激可引起内分泌紊亂,促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這些激素與胰島素相拮抗。近代研究進一步證明,當處于焦慮狀态時,血漿胰島素含量顯著降低,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血糖升高。可見,心理因素可促發糖尿病的發生,并使症狀加重。有研究者發現,人在應激情況下,可引起心理障礙,打亂正常的心理和生活狀況,進而誘發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并發症發生率很高,患者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高達30%~50%,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強迫、恐怖等症,生活品質明顯降低,這與中醫七情緻病的理論頗為一緻。

生活因素:飲食不節

飲食治療是所有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療措施。健康的飲食,通過脾胃運化精微,化生氣血,濡養五髒,灑陳六腑,維系人體的新陳代謝。飲食不節,素嗜酒醴肥甘,恣食辛辣,或饑飽無度,積食停滞,損傷脾胃,諸疾由生,發為消渴。

脾為後天之本,水谷生化之源,主運化。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濕濁内蘊,蘊久化熱,胃火熾盛,熱灼陰傷,胃陰不足,津不上承于肺,而緻肺燥。飲食不節,脾失健運,脾濕内蘊,熱耗陰津亦可導緻消渴病。這與現代醫學主張控制飲食,減少熱量攝入,維持标準體重,以預防或改善胰島素抵抗,延緩或阻止機體向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轉移。嗜食膏粱厚味、醇酒辛炙之品,易蘊熱傷胃。胃中燥熱,津液枯耗,欲飲食以資充填,而食随火化,消谷善饑。水谷精微耗竭,不能充養肌膚,則形體日瘦。飲食不節,嗜食厚味而耗傷胃陰,胃火灼盛可緻消渴病。因飲食不節而加重病情,這與糖尿病患者飲食不佳,引起高血糖的表現相似。飲食不節,可引起糖尿病病人大腸實熱燥結。胃與大腸相表裡,胃熱化燥傷津,大腸無津濡潤,則大腸熱結,熱結上蒸于胃腑,又加重胃中燥熱,最終導緻手足陽明熱結,大便秘結不通,陽明腑實而緻消渴病。便秘是糖尿病患者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主要為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經胃腸功能紊亂,或高血糖脫水所引起。

現代醫學認為,過多攝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飲食是導緻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者常伴有高胰島素血症,呈現胰島素抵抗。當胰島素不能代償胰島素抵抗時,即發生2型糖尿病。控制飲食,防止肥胖是目前預防2型糖尿病發生的主要措施。酗酒可降低肝髒對葡萄糖貯備能力,促進糖原分解,加重肝細胞損害,以至加速肝硬化而使糖尿病加重。這與中醫的認識同出一轍。

誘發因素:外感六淫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體禀賦虛,衛外不固,腠理稀疏,腎氣不充,氣血兩虧,外邪則乘虛而入。兒童為稚陽之體,五髒柔弱,易感外邪。衛氣虛,腠理不固,心肺柔弱,易感外邪。外邪内蘊,蘊久化熱,熱耗肺陰發為消渴病。六淫襲肺,肺氣不宣,蘊而化熱,熱耗肺陰而引發消渴病。燥火灼傷肺津,肺失治節,不能輸布水谷精微于周身,直趨膀胱,而出現口渴多飲、尿多而甜、形體消瘦等臨床表現。外感六淫之邪,化燥傷陰,熱勢彌漫,渴欲飲水而不能自禁,表明熱邪仍在上焦,可見口幹舌燥、氣短汗出、神疲乏力等肺胃熱盛的症候。病情在燥火傷肺的基礎上有所加重,病邪由表入裡,由衛分進入氣分,相當于糖尿病患者複因感染而使病情加重。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病因的研究證明,1型糖尿病中部分患者是因病毒感染導緻自身免疫病變,引發胰小島炎,胰島β細胞遭受損壞而引發。2型糖尿病患者在外感後可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甚至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從兩種不同醫學體系來看,中醫學中六淫緻病的理論與現代醫學中病毒感染引發糖尿病的理論,頗有相通之處。

體質因素:勞逸失度

适度的活動或勞動,休息有序,有助于機體對水谷精微的轉運和輸布,達到疏通氣血、強壯筋骨、增強體質的作用。過度勞累,以妄為常,脾氣耗傷,胃津虛乏,腎虛肺燥可引起糖尿病。如過度勞累,勞傷心脾,脾不為胃行其津液則胃火亢盛,火灼津傷,而出現胃熱;或思慮過度,勞傷心脾,陰血暗耗,心神失養,心火偏亢,心火上炎,熏灼肺金;或過勞傷腎,腎陰不足,水不上乘,肺陰不足,氣虛陰虧而口幹舌燥,漸成消渴。故主張活動要适度,不宜過度勞累和緊張。這與現代醫學認為過度激烈活動易導緻乳酸堆積産生酮症;或思維過度,過于緊張,均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茶酚胺等抗胰島素激素的分泌,誘發或加重糖尿病的觀點相一緻。

過逸傷氣貪圖安逸,久卧少動,則脾氣受傷,不能輸布水谷精微,津液運作阻滞,氣血瘀滞,久郁化火,同樣能導緻消渴病。加強運動不僅是提高體質的重要舉措,還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型患者的基本治療措施。活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活動不足,所攝入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引起肥胖,增加胰島素抵抗而導緻糖耐量異常,以至發生或加重糖尿病。

房勞傷腎腎為先天之本,腎主一身之陰,房室無度,損傷腎元,腎精耗竭,燥熱内生,腎陰虧虛,則心、肝、肺、脾、胃等髒腑陰液俱虛,陰虛燥熱而消渴諸症叢生。陰陽互根,腎陰不足,陰損及陽,而緻腎陰陽兩虛。在《金匮要略》中記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鬥,小便一鬥,腎氣丸主之。”提倡消渴病後期拟用溫補腎陽之法。《景嶽全書·十八卷》曰:“陽不化氣則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則有降不升,是以直入膀胱而飲一溲二。”進一步闡明了腎陽虛,腎氣不足,出現消渴病的三消症候。與現代醫學認為縱欲過度,交感神經興奮,可促使升糖激素尤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升高,高滲脫水,加重糖尿病病情的觀點相一緻。

作者:倪青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