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蘭英:倔強一生,隻肯為讀書低頭

作者:大學生養成院

“我林蘭英,既然在20年前毅然回到了中國,20年後的今天,就更不會回到美國去了。”

這是1977年,林蘭英在拒絕美國好友的來信時所寫,對方得知她在動亂中受到不公的待遇,邀請她赴美定居。

可是在林蘭英看來,可以繼續從事熱愛的科學事業,已經是最大的幸福。

林蘭英:倔強一生,隻肯為讀書低頭

青年林蘭英研制單晶材料

與生俱來的倔強

在福建莆田市區下務巷,還保留着一座建于明隆慶元年的禦史大夫第。1918年的春天,林蘭英就誕生于府第的最後一進院子裡。

林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那年春天,這條新生命的誕生,卻讓這個大家族大失所望,隻因為她是一個“嬸娘仔鬼”(當地方言,指女孩)。

此時,距離民國政府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已經過去6年,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男孩才是光宗耀祖的先決條件,“長女”一詞對他們來說算不得歡喜。

林蘭英的童年也并不幸福。年幼的她看着妹妹們,或夭折,或被送到鄉下當童養媳,隻有她留在了林家。

從四歲起,林蘭英便開始承擔家務。五歲開始,她要為一大家子人做飯,她要拖着比她還高的大掃把,清掃庭院,還要時刻把弟弟背在背上照看。

有時更要忍受伯母的刁難,每當伯母向她的母親告狀,母親都隻好礙于面子,将蘭英狠狠教訓一頓。盡管如此,蘭英仍然倔得不肯掉一滴眼淚,也絕不向伯母道歉。

林蘭英:倔強一生,隻肯為讀書低頭

林蘭英故居

為讀書而絕食

六歲那年,林蘭英得了天花。病中的蘭英,每日黃昏都蹲在家門口,看着放學回家的學生,她也萌生了一個念頭——讀書。

林蘭英病愈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說服母親。“我想去上學。”小小的她說話時铿锵有力,可母親卻大為光火。在母親眼裡,女孩讀書簡直就是癡人說夢,林家也從來沒有過女孩讀書的先例。

林蘭英哪裡肯就此罷休,她忙着去找祖父,哭着請求祖父同意她去上學。祖父看到一向倔強的蘭英,伏在自己膝上痛哭流涕的樣子,他心軟了。

可母親依舊固守成規,“你看看這院裡院外,有誰家的女孩去讀書了?小嬸娘仔鬼想摘天上月,想都别想。”

母親狠,蘭英更狠。母親不同意,她便把自己反鎖在柴草間裡,任憑誰來都沒用。呼喊聲、砸門聲,她通通不理會,隻是靜靜地趴在幹枯的草堆上嘤嘤地哭泣,眼淚鼻涕混在一起。就這樣,小蘭英整整絕食了兩天。

家裡人都被蘭英打動了。1924年秋天,六歲的林蘭英,終于争取到了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到距家百米左右的砺青國小就讀。

小小的蘭英總有一股力量,支撐她不達目的不罷休。當她使勁踮起腳尖,靠近太陽的時候,全世界都擋不住她的光。

遭遇退學危機

砺青國小,是莆田第一所允許男女生同校的新式學堂。這所學校的教師基本都是留日歸來的青年知識分子。

“校址多設在廟裡,沒有住校一說,放了學就各自回家。國小教室不大,一個班隻有不到30人。有的課程有課本,但像曆史、地理就沒有課本,全靠記。”

蘭英在這裡漸漸成長,接受先進思想,學習基礎知識。

可惜好景不長,三年後,她再次遭遇了退學危機。

國小三年級時,林蘭英的堂姐妹都已紛紛退學。大多數女孩子都選擇回家做家務事,或外出當女工。母親周水仙見狀,也拉着蘭英勸道,“一個女孩子家,念書有什麼用?看你堂姐,都能納鞋掙錢了。”

20世紀20年代,女子的地位仍舊低下。人們覺得一個女子,将來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個好丈夫嫁了,能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就是當時的“人生赢家”。

女子怎麼就不能讀書?林蘭英心中不平,她寫信給在外地工作的父親。信中,蘭英向父親傾吐心聲,她想繼續讀書,但身邊的人紛紛退學,又讓她很困惑,她詢問父親,女子讀書真的沒用嗎?

父親思想倒是很開明,他多次回信鼓勵女兒:“在外國,有出息的女孩子多着呢。好好念書吧,隻要胸有大志,女孩子也能幹大事。”

小蘭英把父親的話悉數記下,整個國小階段,她的成績都名列前三。

知識的力量

國小畢業後,母親無論如何都不同意女兒再上中學。因為蘭英去讀書,不僅不能為家裡掙錢,還要花錢。蘭英卻為了讀書和母親較起勁兒來。

千淘萬浪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1930年夏天,林蘭英憑借自己優異的成績,由砺青國小校長舉薦,免試升入砺青中學就讀。這樣一來就免除了一份“多餘”的學費。

解決了學費問題,又經過一番“協商”,母女倆最終達成協定。母親同意蘭英繼續讀書,但條件是:蘭英回家後,必須承擔所有家務事。

如此,她的作業隻有到了深夜才能做。長此以往,她養成了睡眠很少的習慣。

林蘭英明白,封建社會的“人生赢家”不隻是相夫教子,還有讀書和學習。

她懷着一腔熱血,跨進了莆田縣砺青中學的大門。剛入學時,班上的男同學都瞧不起她,甚者譏諷道:“單獨的竹子紮不成排,毛丫頭念書長不了!”

對于這些不友好的聲音,林蘭英不理不睬,隻管埋頭讀書。即便她每天都要做許多家務活,但也從沒有過遲到或早退,繁多的課業任務也都認真完成。

當生活給她以沉重的壓力時,她偏偏把知識當作靠山,為自己撐起了一片天地。

在那個還未完全解放的年代,她最先用知識解放了自己的靈魂。

讀書帶來了機遇

1933年,林蘭英考取了莆田當地最好的高中——省立莆田中學。她是全年級唯一的女學生。

此時,“九一八事變”已爆發,抗日的熱潮也在莆田興起,活躍其中的就有莆田中學的學生。但蘭英仍舊如饑似渴地學習,也是在這時,她感受到了自己對數理化的無窮興趣。

她過人的專注力和思考力,再加上超乎想象的求知欲。一時間,她的成績達到了同級男生望塵莫及的高度。

長時間下來,這樣複雜的環境對蘭英來說非常不利于學習。高二下學期,她便轉于鹹益中學就讀。

不久後,學校聘請了一位外國老師講授幾何。可他蹩腳的中文讓學生費解,林蘭英便自告奮勇,給老師當起了翻譯。從此,她在學校裡得到了一個綽号——“師姑”,這是當地對未婚女教師的尊稱。

讀書,讓蘭英的人生擁有了更多的可能。

1936年,當林蘭英報考福建私立協和大學時,整個家族已無人再反對。她用行動說服了衆人,也是以成為了莆田地區第一位女大學生,被譽為“莆田第一位女狀元”。

林蘭英:倔強一生,隻肯為讀書低頭

林蘭英獲得博士學位

理想點燃信心

考上了福建福州協和大學實體系的林蘭英,一如既往地沉浸在學術世界中。

1938年,日軍開始轟炸福州,林蘭英看着家鄉的人民遭受家破人亡、颠沛流離的苦,她猛然醒悟——她立志要學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造出最先進的武器,讓中國真正強大起來。

1948年,她堅定信念,揮别家人,登上了開往舊金山的輪船。賓夕法尼亞大學迪金森學院是她的目的地。

留學期間,林蘭英始終懷着“一切都應該服從祖國建設事業的迫切需要”的想法。一年後,她沖破了美國政府的重重阻礙,帶着半導體新材料回到祖國的懷抱。

她的成功從來不是一氣呵成,而是在于點滴積累。

在林蘭英的帶領下,大陸于1957年拉制成功第一根鍺單晶,于1958年拉制成功第一根矽單晶,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生産出矽單晶的國家。她被譽為“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實作了當初的理想。

林蘭英:倔強一生,隻肯為讀書低頭

1983年,林蘭英院士(左二)與同僚在實驗室

未來不止于此

林蘭英自小就從骨子散發着倔強,直至杖朝之年,這份不服輸的精神,一直支撐她奮勇前進。

她終生未婚,她把自己的幸福托付于科學事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養年輕一代科研工作者上。她給祖國半導體事業埋下了無數希望的種子。

參考資料:

[1]《性别與科學:近代中國女科學家群體研究》 薛喬

[2]《那盞永恒的明燈——追記林蘭英先生》 王啟明

[3]《林蘭英——在坎坷中成長與飛翔》 知乎平台

[4]《與“第一”有緣的科壇女傑——林蘭英院士的故事》 友衡

[5]《華北電力大學陳諾夫教授緬懷恩師林蘭英先生 她教給我一種态度》 劉榮 張飛燕

作者手記

林蘭英的故事,也許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但我欣賞她骨子裡的那股倔勁兒。她從小就有自己的主意,做事有節奏。她堅定要讀書,在讀書中尋找自己目标與方向。也是讀書,才讓她深知:知識能救國救民。

她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獻給了國家。她把倔強轉變為科研精神,她把迷茫粉碎成專業知識,她把讀書變成了強國武器。

蒲葦韌如絲,蘭英亦如此。倔強是她的性格,這帶給她堅韌,最後變成了一種人生态度。

—END—

文字:王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