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來了兩位特殊的人,劉源将軍看到以後泣不成聲

作者:凡人侃侃

2006年10月,在過完了85歲生日之後不久,王光美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給自己傳奇的一生畫上了句号。她這一生起起伏伏,經曆了太多太多,但她從容不迫、淡泊的心态給中國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得到她離世的消息,不少上司和一些老紅軍都來為她送行,大家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悼念這位曆盡艱辛的老人。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來了兩位特殊的人,劉源将軍看到以後泣不成聲

在5天的吊唁時間裡,毛家的後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王效芝受母親李讷的囑托,全程在現場幫忙劉家打理一切。特殊時期,兩家人曾經的種種過往,都在後來随着王光美的大方諒解而煙消雲散了。當時是王光美召集兩家人坐下來,一頓飯吃完,所有的一切全部都釋然了。記得這條新聞報道出來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被她這博大的胸襟而感動。

在告别式上還有很多感人的畫面,當時好幾位90多歲的老紅軍不顧家人的阻攔,執意要到現場送别,他們說就算是坐着輪椅也要來告别這位偉大的女性。而讓現場所有人淚目的是,有兩位特殊的來賓也來參加悼念活動。他們一出場大家的眼眶幾乎就都濕潤了。他們就是曾經多次在影視劇中扮演劉少奇夫婦的劉秀傑和郭法曾。看到他們,就好像父親和母親又出現在自己面前了,連一向剛毅堅強的劉源将軍都已經泣不成聲。

告别式的最後,劉源将軍向母親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之後捧着母親的遺像緩緩地走出了禮堂。外面還有很多聞訊趕來的群衆,大家都想見上王光美的最後一面。當靈車從衆人面前駛過的時候,人群中傳出了陣陣低沉的啜泣聲。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來了兩位特殊的人,劉源将軍看到以後泣不成聲

王光美這個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本來是有希望成為中國的居裡夫人的,但她放棄了自己的研究,投身到革命中來。無論在哪個年代,她都堅定信仰,勇于抗争。

1921年,正在美國參加會議的王治昌收到了女兒出生的消息,這讓已經有了6個兒子的他高興壞了,就給女兒取名為光美來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作為父親的掌上明珠,王光美從小生活條件很好,勤奮好學的她在國小畢業後,報考了北京師大男附中,原因是因為男附中的師資力量比女附中要好很多。結果還真的讓她考上了。别看王光美是個女孩子,理科成績尤其是實體可是班裡最出色的。高中畢業後她進入輔仁大學實體專業學習,之後又讀了研究所學生。抗戰勝利後,她收到了斯坦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正準備去完成自己的博士學業時。她的命運開始發生了變化。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來了兩位特殊的人,劉源将軍看到以後泣不成聲

王光美曾經在自己的回憶錄裡面寫過,孩子們對父母的相識過程也很感興趣,畢竟父親那麼一個嚴肅的人,是如何和母親走到一起的呢?其實,一切都從赴美前的一份“工作”說起。那時是1946年,正準備出國的王光美因為家人的關系接到了一項任務,就是給中共代表團做翻譯,也是以結識了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央上司。後來由于國共内戰爆發,她和代表團一起來到了延安。在一次舞會上,從業人員将劉少奇介紹給了他。王光美還是聽過這個名字的,但也隻限于知道他是中央的負責人之一,但準确的身份卻說不好了。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來了兩位特殊的人,劉源将軍看到以後泣不成聲

她和少奇同志之間雖然整整相差了23歲,但命運還是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到了一起。結婚前,劉少奇非常坦白地跟她說,自己年紀比她大,工作還比較忙,又帶着孩子,如果真的選擇在一起的話,恐怕以後生活上會有不少的困難。王光美心想,這個人還真是實在,别人都是自誇,他倒好,上來就先說一堆缺點。其實她心裡還是有着一絲擔心的,但卻和劉少奇想的不太一樣,她覺得年齡不是問題,主要是在政治水準上和劉少奇相差得比較遠,對他過去的婚姻情況也不了解。而她最擔心的是不知道以後怎麼相處,是不是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對于王光美的擔心,劉少奇都一一做了答複。兩個人最終消除了心中所有的芥蒂,打破了重重阻礙,結成了夫妻。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來了兩位特殊的人,劉源将軍看到以後泣不成聲

婚後他們感情很好,王光美成為了賢内助,劉少奇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家庭,家裡大大小小所有的事都是她一個人在料理。建國後,夫唱婦随的王光美也多次陪同少奇同志出訪,她美麗端莊的東方女性形象,給外國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特殊時期,王光美因為丈夫原因受到波及,同時她自己也被污名化,在監獄裡被關押了12年。直到他們夫婦被平反後才得以出獄。但那時候,丈夫早已去世多年了。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來了兩位特殊的人,劉源将軍看到以後泣不成聲

1980年,在少奇同志的追悼會上,王光美的臉輕輕地靠在丈夫的骨灰盒上,這一幕讓當時在場的所有人的眼睛都濕潤了。對她來說最難過的就是那段歲月裡,自己和丈夫一直分隔兩地,到死都沒有見上一面,這也是她這一生最大的遺憾。當再次相見時,她卻隻能手捧丈夫的骨灰而淚流不止了。王光美在追悼會上,緊緊地抱着骨灰怎麼也不願放開手。最後還是遵照少奇同志的遺願,将他的骨灰撒到海裡,就讓這奔流不息的海水帶着丈夫希望中國偉大富強的願望走遍祖國山河吧。

在革命時期,王光美是丈夫的好後勤好秘書。在丈夫蒙受不白之冤時,王光美堅定地站在他身邊,他們之前雖然沒有什麼山盟海誓,但這份對感情的忠貞讓人感動不已。在脫離苦難之後,她沒有去計較,而是大度地選擇諒解,不讓自己困在過去的陰影中,而是大步向前,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盡自己的能力發揮餘熱,為國家做出貢獻。

王光美的追悼會上,來了兩位特殊的人,劉源将軍看到以後泣不成聲

王光美去世的幾天之後,“救助貧困母親行動”舉行頒獎儀式,她是這項活動的發起人,當宣布獲獎者是王光美時,全體起立,大家都為這位母親而鼓掌。她的一生曲折不斷困難重重,但她的内心始終是平靜而堅定的,她的寬大和淡泊,深深地感動了每一個中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