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有一首特别出名的詩,我們在國中的時候就學過,《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就是寫的冬天十一月四日嘛,在這風雨交加的夜裡,詩人又在憂國憂民了,看看他寫的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鐵馬冰河入夢來啊,多少豪情壯志隻能在夢裡見,忍不住就腦補起陸遊老先生在床上輾轉反側,夜不成寐,夢裡大呼三聲"北伐!北伐!北伐!"這首詩隻是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其二啦,很深沉悲壯,其一就要可愛多了。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仍然說的是這個偏僻的村,這個風雨摧殘的夜,但是轉筆一寫,是屋内火爐子燒得暖和和的,裹着北方蠻地進口的羊毛大衣,在幹嘛呢,在撸貓呀。狸奴就是指的貓。很好,和一隻貓安然烤火取暖,就有點"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感覺了。
不知道是貓倚靠人生活,還是人倚靠貓的精神慰藉。
陸遊特别愛貓,還鄭重其事寫了個《贈貓》,不知道貓看懂之後,會是怎樣的心情。詩雲:"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宋朝的時候,要迎個貓來,就如納妾一般,是要下聘禮的。一戶主人家的貓産下了小貓,就要送鹽或魚給主人家以示鄭重。陸遊就是給主人家送了鹽,迎來了小狸奴。小狸奴也不負陸遊的期望,把陸遊那書房萬卷書照看得好好的。陸遊覺得很慚愧呀,自己家裡窮,冷起來了沒有羊毛床睡,餓起來了也沒有小魚幹。聽起來有點心酸,也覺得陸遊和他的小貓都好可愛。其實沒有貓沒有氈(羊毛毯子)坐,陸遊先生,你不是裹了羊毛大衣嘛,抱着就好了呀。
陸遊之愛貓呀,害怕它冷了,害怕它餓了,坐要和貓一起坐,"狸奴共茵席",睡要和貓一起睡,"夜長暖足有狸奴",冷了就讓貓給暖暖腳"夜長暖足有狸奴",長夜漫漫寂寞了還有貓咪"狸奴伴寂寥"。貓是最好的朋友了!
陸遊有時候也看不慣貓主子,這不,前面還說"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大約陸遊養了很多貓)後面就翻臉不認貓了,在詩裡吐槽貓是"狸奴睡被中,鼠橫若不聞。殘我架上書,禍乃及斯文。乾鵲下屋檐,鳴噪不待晨。"老鼠把陸遊的書都啃了,貓還在被窩裡睡覺,豈不是有辱斯文!!大白天的還睡覺,外面的喜鵲吵死個人,也不來趕一下,這貓也忒懶了。我就想問一問陸遊老先生,你家的貓這麼懶,你怎麼不去把貓給整清醒了,罰它背三字經呢?
一個詩人,看不慣了能怎麼辦,還不是隻能寫寫詩來抱怨抱怨,遇到貓貪吃貪睡不捕老鼠,他就寫詩說:"甚矣翻盆暴,嗟君睡得成!但思魚餍足,不顧鼠縱橫。"陸遊這話聽起來倒有點可憐了。這隻貓,你太過分了啊,打翻了我的盆景,天天隻想吃小魚幹,不知滿足,就不想想你的本職是抓老鼠诶!我真的有點生氣了@某狸奴。
氣歸氣,氣飽了,又來撸貓了,是以伺候貓主子,就是要健忘,放得下身段。這不,我們的愛國大詩人說:《獨酌罷夜坐》
不見麴生久,惠然相與娛。安能論鬥石,僅可具盤盂。
聽雨蒙僧衲,挑燈擁地爐。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
(盤盂:圓盤與方盂的并稱。古代亦于其上刻文紀功或自勵。)
老朋友好久沒見了,見面後能談國家大事、理想歲月嗎?不能,隻能互相鼓勵鼓勵,又是個下雨天,披個僧衣烤火,但是不要想着當和尚萬念俱空哦,堅持下去吧,還有大狸奴陪着我呢!很棒了,愛國亦愛貓,愛希望也愛生活。